一种排泥阀换向装置及换向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5825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泥阀换向装置及换向方法,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连通排泥控制高压进水管道,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排泥提拔阀的上腔进水口连接,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排泥提拔阀的下腔进水口连接,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排泥控制排水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排泥提拔阀上腔安装球阀可随意控制提拔阀运行数量,减少了排泥提拔阀的故障率,降低了隐患风险,同时也降低了维护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泥阀换向装置及换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泥系统
,具体的说,是一种排泥阀换向装置及换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水厂制水工艺排泥系统主要使用91台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控制排泥提拔阀开启关闭,其缺点是:两位四通换向阀受运行环境影响,造成两位四通换向阀内部结构通道产生结垢等污染物,以致阀芯等结构件卡塞、弹簧错位、变形等原因,造成电磁线圈得电后,无法正常运行,使线圈长时间带电烧毁,造成排泥提拔阀有时无法正常开启或开启后无法关闭,致使左、右岸水厂制水工艺中控远程排泥时有供水中断和水质不合格的隐患和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泥阀换向装置及换向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控制排泥提拔阀开启关闭,由于两位四通换向阀内部结构通道易产生结垢等污染物,以致阀芯等结构件卡塞、弹簧错位、变形,造成电磁线圈得电后,无法正常运行,造成排泥提拔阀有时无法正常开启或开启后无法关闭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一种排泥阀换向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连通排泥控制高压进水管道,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排泥提拔阀的上腔进水口连接,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排泥提拔阀的下腔进水口连接,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排泥控制排水管道。
[0006]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安装在换向面板上,所述换向面板固定在池壁上,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DN12的PU管与所述排泥控制高压进水管道连通,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DN12的PU管与所述排泥控制排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泥控制高压进水管道、排泥控制排水管道采用DN15的UPVC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采用DN12的PU管连通,并通过DN15的UPVC管与所述排泥提拔阀的上腔进水口连通,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采用DN12的PU管连通,并通过DN15的UPVC管与所述排泥提拔阀的下腔进水口连通。
[0007]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线圈串联继电器K1的第二对常开触点后接入电源回路,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线圈串联继电器K3的第二对常开触点后接入所述电源回路,第一电磁阀的线圈并联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线圈并与指示灯HIL1并联,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线圈串联继电器K2的第二对常开触点后接入所述电源回路,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线圈串联继电器K4的第二对常开触点后接入所述电源回路,第二电磁阀的线圈并联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线圈后并与指示灯HIL2并联,所述继电器K3的线圈串联手动开关SB1后接在所述电源回路,所述手动开关SB1
并联所述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以及串联后的继电器K3的第一常开触点和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所述继电器K4的线圈串联手动开关SB2,所述手动开关SB2并联所述继电器K2的第一常开触点以及串联后的继电器K4的第一常开触点和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所述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继电器K2的第一常开触点由远程PLC控制;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串联时间继电器KT的一对触点后与所述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并联,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与所述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串联后接在所述电源回路,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串联在所述电源回路;继电器K4和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串联并串联指示灯HIL3后接在所述电路回路。
[0008]一种排泥阀换向方法,利用所述的一种排泥阀换向装置实现,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开,实现排泥提拔阀上腔进水口进水、下腔进水口出水;或者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开,实现排泥提拔阀下腔进水口进水、上腔进水口出水。
[000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0](1)本专利技术排泥提拔阀上腔安装球阀可随意控制提拔阀运行数量,减少了排泥提拔阀的故障率,降低了隐患风险,同时也降低了维护成本。
[0011](2)排泥结束后,时间继电器延时断开电磁阀电源,节约能源、延长电磁阀寿命。
[0012](3)本专利技术除用于控制排泥提拔阀外,还可用于油路、气路等隔膜阀的控制系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电路图;
[0015]其中,1

排泥提拔阀;11

上腔进水口;12

下腔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7]实施例1:
[0018]结合附图1所示,一种排泥阀换向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DCF1、第二电磁阀DCF2、第三电磁阀DCF3和第四电磁阀DCF4,所述第一电磁阀DCF1和第三电磁阀DCF3的第一端连通排泥控制高压进水管道,第一电磁阀DCF1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排泥提拔阀1的上腔进水口11连接,第一电磁阀DCF1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DCF2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磁阀DCF3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排泥提拔阀1的下腔进水口12连接,第三电磁阀DCF3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DCF4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磁阀DCF2和第四电磁阀DCF4的第二端连接排泥控制排水管道。
[0019]本专利技术由一个换向系统可操作多台排泥提拔阀,减少了排泥提拔阀的故障率,降低了隐患风险,同时也降低了维护成本。
[0020]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安装在换向面板上,所述换向面板固定在池壁上,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DN12的PU管与所述排泥控制高压进水管道连通,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DN12的PU管与所述排泥控制排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泥控制高压进水管道、排泥控制排水管道采用DN15的UPVC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采用DN12的PU管连通,并通过DN15的UPVC管与所述排泥提拔阀的上腔进
水口连通,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采用DN12的PU管连通,并通过DN15的UPVC管与所述排泥提拔阀的下腔进水口连通。
[0021]实施例2:
[002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结合图2所示,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线圈串联继电器K1的第二对常开触点后接入电源回路,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线圈串联继电器K3的第二对常开触点后接入所述电源回路,第一电磁阀的线圈并联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线圈并与指示灯HIL1并联,指示灯HIL1用于指示排泥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线圈串联继电器K2的第二对常开触点后接入所述电源回路,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线圈串联继电器K4的第二对常开触点后接入所述电源回路,第二电磁阀的线圈并联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线圈后并与指示灯HIL2并联,指示灯HIL2用于指示排泥关,所述继电器K3的线圈串联手动开关SB1后接在所述电源回路,所述手动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泥阀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连通排泥控制高压进水管道,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排泥提拔阀的上腔进水口连接,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排泥提拔阀的下腔进水口连接,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排泥控制排水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泥阀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安装在换向面板上,所述换向面板固定在池壁上,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DN12的PU管与所述排泥控制高压进水管道连通,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DN12的PU管与所述排泥控制排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泥控制高压进水管道、排泥控制排水管道采用DN15的UPVC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采用DN12的PU管连通,并通过DN15的UPVC管与所述排泥提拔阀的上腔进水口连通,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采用DN12的PU管连通,并通过DN15的UPVC管与所述排泥提拔阀的下腔进水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排泥阀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线圈串联继电器K1的第二对常开触点后接入电源回路,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线圈串联继电器K3的第二对常开触点后接入所述电源回路,第一电磁阀的线圈并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隽旗刘海民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金沙江川云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