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配对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92581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配对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提取待检测传热管的坐标信息;基于待检测传热管的坐标信息构建整数规划模型;建立距离矩阵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配对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传热管检测
,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配对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核能发电行业发展备受关注,对核电站的在役检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连接核电站内一回路系统和二回路系统的蒸汽发生器,是核安全一级部件,其管板及倒置的U形传热管是一回路冷却剂压力边界的组成部分,也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第二道防护屏障的一部分。以CPR机组为例,传热管表面积占一回路承压边界总面积的80%。为提高传热效率,传热管的管壁很薄(1mm左右),服役环境非常恶劣,长时间运行,容易出现机械损伤、晶间腐蚀等质量下降问题,这会引起潜在的在役破管危险,严重时会导致反应堆失水,甚至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去。
[0003]为提高检测效率,目前采用采用爬行机器人携带双探头门进行传热管检测,每次可同时检测两根传热管。因此需将待检测的传热管在双探头门中两导管的间距约束下,组成两两一对来完成携带双探头门的检测,配成的对数越多则检测效率越高。
[0004]传统的配对方法皆为按照固定顺序的方式来配对,但此种配对方法,在随机抽检的情况下配成的对数少,导致检测效率低下,对核电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配对方法,在随机抽检的情况下也能将待检测管配出最多的对数,大大提高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检测效率,降低经济损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
[0008]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配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提取待检测传热管的坐标信息;
[0010]S2,基于待检测传热管的坐标信息构建整数规划模型;
[0011]建立距离矩阵D
n
×
n
,d
ij
为距离矩阵D
n
×
n
第i行第j列的元素,d
ij
代表第i个传热管与第j个传热管之间的距离;
[0012]建立配对矩阵X
n
×
n
,变量x
ij
为配对矩阵X
n
×
n
第i行第j列的元素,代表第i个传热管与第j个传热管是否配对成功,配对成功x
ij
为1,不成功则为0;
[0013]当d
ij
不等于传热管检测设备的探头门上两导管的间距,变量x
ij
的取值为0,配对不成功;当d
ij
等于传热管检测设备的探头门上两导管的间距,变量x
ij
的取值为0或1;每个传热管不重复与其他传热管配对;
[0014]建立目标函数:
[0015]S3,通过隐枚举法求解所述整数规划模型的最优解,完成配对。
[0016]进一步的,所述S1包括:在需要抽检的传热管中随机选取待监测区域,在待监测区域内随机选取多个待检测传热管,储存所有待检测传热管的坐标信息。
[0017]进一步的,所述S1中,待监测区域为规则或不规则图形。
[0018]进一步的,所述S2中,每个传热管不重复与其他传热管配对,通过下式进行约束:
[0019][0020]进一步的,所述S3中,隐枚举法求解方法:从所有变量等于零出发,依次指定一些变量x
ij
为1,直至得到一个可行解,并作为最好的可行解;此后,依次检查变量x
ij
等于0或1的变量组合,每当发现比原来更好的可行解,则进行改进,最终获得最优解。
[0021]进一步的,所述S3中,获得最优解后,得出配对矩阵中每个x
ij
的取值,x
ij
等于1时,则代表第i个传热管与第j个传热管配对成功,进而得出最佳的传热管配对方案。
[0022]一种电子设备,采用上述的方法实现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配对。
[002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配对方法。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针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随机检测配对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复杂程度低,最优解的求解速度快,能适应任何不规则的检测区域,在随机抽检的情况下也能将待检测管配出最多的对数,大幅减少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单次检测效率,降低了经济损失;每个机组一年进行1

2次检测,机组更多的情况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显著。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探头门及其导管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蒸汽发生器上传热管布置形式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检测范围中的待检测传热管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隐枚举法流程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检测范围中的待检测传热管配对成功后示意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检测的实拍图。
[0033]图7是现有技术中矩形区域内检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实施例
[0036]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配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S1,提取目前可检测到的待检测传热管坐标信息;
[0038]随机抽检的情况下,在整个蒸汽发生器9000个传热管中随机挑选4000个传热管,设定待检测区域为圆形,如图3所示,实心菱形块(其实是圆形,太小了有一点失真)是待检测传热管,将检测区域内待检测传热管坐标信息储存,顺序无特殊要求,在所挑选的检测区域中,待检测传热管数量为372个,单次的检测区域是有限的,在检测区域内进行配对,不在检测区域的暂不配对。
[0039]在规定检测区域范围内的待检测传热管(372)即为可进行配对的总的传热管数量,将待检测传热管(372个)的坐标信息储存。
[0040]S2,通过被提取出来的传热管坐标信息,将配对问题转化为0

1整数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提取待检测传热管的坐标信息;S2,基于待检测传热管的坐标信息构建整数规划模型;建立距离矩阵D
n
×
n
,d
ij
为距离矩阵D
n
×
n
第i行第j列的元素,d
ij
代表第i个传热管与第j个传热管之间的距离;建立配对矩阵X
n
×
n
,变量x
ij
为配对矩阵X
n
×
n
第i行第j列的元素,代表第i个传热管与第j个传热管是否配对成功,配对成功x
ij
为1,不成功则为0;当d
ij
不等于传热管检测设备的探头门上两导管的间距,变量x
ij
的取值为0,配对不成功;当d
ij
等于传热管检测设备的探头门上两导管的间距,变量x
ij
的取值为0或1;每个传热管不重复与其他传热管配对;建立目标函数:S3,通过隐枚举法求解所述整数规划模型的最优解,完成配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在需要抽检的传热管中随机选取待监测区域,在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玮刘招金李瑛瑄王刚唐钦云姜纪凯李思岑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