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580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包括装配面支撑座,所述装配面支撑座通过叠装收展组件转动连接有喷涂路径限制座,所述喷涂路径限制座一端设有浆料导送构件和浆料输出喷头,用于屋顶沿面池壁防水浆料的喷涂;依据总轴向驱动件和端头微调驱动件驱控调控转接点支座以及浆料输出喷头的朝向校对,使浆料输出喷头喷涂角度与当前边墙外沿倾角较平行状态,进而使浆料喷涂时与墙面所处保持稳定,完成后即通过预设定的传动行程,通过驱动引管滑动座沿限位路径槽为路径往复运动,使浆料输出喷头受引管滑动座的带动,沿当前设置间距的边墙外沿自动完成均匀的喷涂作业,降低施工操作难度的同时,避免涂料流挂厚度出现一致性不佳的现象。避免涂料流挂厚度出现一致性不佳的现象。避免涂料流挂厚度出现一致性不佳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部分屋顶水池进行防水铺装时,受制于屋顶场地空间利用率的限制,池体边沿铺装需借用房屋侧沿位置时,由于其边沿位置架空限制以及其倾斜度影响,常规人工喷灌方式不便于延伸至沿边点位操作,同时喷灌时喷头与铺装时靠近架空侧的边沿壁面角度不容易稳定保持,容易出现因喷涂间距以及角度不一,造成涂料流挂厚度出现一致性不佳的现象,因此需往复进行局部的补强喷灌,造成防水处理所需耗料增加,同时造成该文职的防水涂料喷灌难度直线增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包括装配面支撑座,所述装配面支撑座通过叠装收展组件转动连接有喷涂路径限制座,所述喷涂路径限制座一端设有浆料导送构件和喷涂角度微调动部,用于屋顶沿面池壁防水浆料的喷涂,所述喷涂路径限制座设有丝杆传动组和引管滑动座,所述丝杆传动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引管滑动座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引管滑动座沿所述喷涂路径限制座为滑动路径调控,所述引管滑动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硬质管路支板,用于所述浆料导送构件导送浆料时的支撑,所述浆料导送构件包括喷灌对接管件、柔性折缩管件和浆料输出喷头,所述喷灌对接管件贯穿所述引管滑动座并与外置供浆泵输出端固定,所述柔性折缩管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喷灌对接管件和所述浆料输出喷头之间,用于依据屋顶沿面倾斜度调控时的适应调控,所述喷涂角度微调动部包括转接点支座、总轴向驱动件和端头微调驱动件,所述转接点支座与所述硬质管路支板铰接固定,所述总轴向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硬质管路支板和所述转接点支座之间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端头微调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接点支座的外壁,且所述端头微调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浆料输出喷头固定连接。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叠装收展组件包括连接支耳、转接支撑件和叠装角度驱控组,所述连接支耳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装配面支撑座和所述喷涂路径限制座固定连接,所述转接支撑件铰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支耳之间,所述叠装角度驱控组壳体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连接支耳的外侧,且所述叠装角度驱控组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支耳和所述转接支撑件铰接处转轴固定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喷涂路径限制座开设有限位路径槽,所述引管滑动座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路径槽内,用于横向调动喷浆点时的滑动限位。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装配面支撑座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定位装接件以及移送滚轮组,用于所述装配面支撑座沿施工位置的活动调控以及定位支撑。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将装置整体携至屋顶水池施工点,使装置到达施工边墙位置后,通过转接支撑件两端设置的叠装角度驱控组控制喷涂路径限制座翻转呈展开状态,直至浆料导送构件和喷涂角度微调动部朝向屋顶位置的边墙外沿,完成基础位置调控;
[0011]S2、待施工时,依据总轴向驱动件和端头微调驱动件驱控调控转接点支座以及浆料输出喷头的朝向校对,使浆料输出喷头喷涂角度与当前边墙外沿倾角较平行状态,使浆料喷涂时与墙面所处保持稳定;
[0012]S3、完成调控后,即通过丝杆传动组驱动引管滑动座沿限位路径槽为路径往复运动,使浆料输出喷头受引管滑动座的带动,沿当前设置间距的边墙外沿完成喷涂作业。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施工面于靠近架空侧的边沿壁面时,可依据总轴向驱动件和端头微调驱动件驱控调控转接点支座以及浆料输出喷头的朝向校对,使浆料输出喷头喷涂角度与当前边墙外沿倾角较平行状态,进而使浆料喷涂时与墙面所处保持稳定,完成后即通过预设定的传动行程,通过驱动引管滑动座沿限位路径槽为路径往复运动,使浆料输出喷头受引管滑动座的带动,沿当前设置间距的边墙外沿自动完成均匀的喷涂作业,降低施工操作难度的同时,避免涂料流挂厚度出现一致性不佳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的轴测图。
[0015]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中:1、装配面支撑座;2、定位装接件;3、移送滚轮组;4、叠装收展组件;41、连接支耳;42、转接支撑件;43、叠装角度驱控组;5、喷涂路径限制座;501、限位路径槽;51、丝杆传动组;52、引管滑动座;53、硬质管路支板;6、浆料导送构件;61、喷灌对接管件;62、柔性折缩管件;63、浆料输出喷头;7、喷涂角度微调动部;71、转接点支座;72、总轴向驱动件;73、端头微调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图3,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包括装配面支撑座1,装配面支撑座1通过叠装收展组件4转动连接有喷涂路径限制座5,喷涂路径限制座5一端设有浆料导送构件6和喷涂角度微调动部7,用于屋顶沿面池壁防水浆料的喷涂,喷涂路径限制座5设有丝杆传动组51和引管滑动座52,丝杆传动组51的输出端与引管滑动座52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引管滑动座52沿喷涂路径限制座5为滑动路径调控,引管滑动座5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硬质管路
支板53,用于浆料导送构件6导送浆料时的支撑,浆料导送构件6包括喷灌对接管件61、柔性折缩管件62和浆料输出喷头63,喷灌对接管件61贯穿引管滑动座52并与外置供浆泵输出端固定,柔性折缩管件62固定连接于喷灌对接管件61和浆料输出喷头63之间,用于依据屋顶沿面倾斜度调控时的适应调控,喷涂角度微调动部7包括转接点支座71、总轴向驱动件72和端头微调驱动件73,转接点支座71与硬质管路支板53铰接固定,总轴向驱动件72的输出端与硬质管路支板53和转接点支座71之间转轴固定连接,端头微调驱动件73固定连接于转接点支座71的外壁,且端头微调驱动件73的输出端与浆料输出喷头63固定连接。
[002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的人工喷灌方式由于不便于延伸至沿边点位操作,且喷灌时喷头与铺装时靠近架空侧的边沿壁面角度不容易稳定保持,产生因喷涂间距以及角度不一,造成涂料流挂厚度出现一致性不佳的现象,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针对于铺装时靠近架空侧边沿壁面的喷涂,操作前首先将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包括装配面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面支撑座(1)通过叠装收展组件(4)转动连接有喷涂路径限制座(5),所述喷涂路径限制座(5)一端设有浆料导送构件(6)和喷涂角度微调动部(7),用于屋顶沿面池壁防水浆料的喷涂;所述喷涂路径限制座(5)设有丝杆传动组(51)和引管滑动座(52),所述丝杆传动组(51)的输出端与所述引管滑动座(52)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引管滑动座(52)沿所述喷涂路径限制座(5)为滑动路径调控,所述引管滑动座(5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硬质管路支板(53),用于所述浆料导送构件(6)导送浆料时的支撑;所述浆料导送构件(6)包括喷灌对接管件(61)、柔性折缩管件(62)和浆料输出喷头(63),所述喷灌对接管件(61)贯穿所述引管滑动座(52)并与外置供浆泵输出端固定,所述柔性折缩管件(62)固定连接于所述喷灌对接管件(61)和所述浆料输出喷头(63)之间,用于依据屋顶沿面倾斜度调控时的适应调控;所述喷涂角度微调动部(7)包括转接点支座(71)、总轴向驱动件(72)和端头微调驱动件(73),所述转接点支座(71)与所述硬质管路支板(53)铰接固定,所述总轴向驱动件(72)的输出端与所述硬质管路支板(53)和所述转接点支座(71)之间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端头微调驱动件(73)固定连接于所述转接点支座(71)的外壁,且所述端头微调驱动件(73)的输出端与所述浆料输出喷头(63)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水池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装收展组件(4)包括连接支耳(41)、转接支撑件(42)和叠装角度驱控组(43),所述连接支耳(41)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装配面支撑座(1)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碧吴小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郑赛固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