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计量
,特别涉及一种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网中实际的碳排放来源于发电厂的化石燃料燃烧,但可以在碳排放流的视角下可将碳排放量视作随着电力潮流在电力系统节点中流动,将发电侧的碳排放于用电区域核算,这有助于基于需求侧进行碳排放管理和低碳电力系统的建设。然而,碳排放流理论中的节点碳势只可以核算某一节点当下碳排放量,难以反映调度模式的影响以及用电节点随负荷变化的碳排放强度,节点边际碳排放的概念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难题。此外,目前对用电侧碳排放基于电气量进行量化评价的研究尚未完善,更缺乏对碳排放进行量测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方法,能够采用节点碳排放量和节点边际碳排放强度两个指标,可应用于电力系统用电区域或配电网的关口节点,可用于基于电力数据的电力系统碳排放的科学量测与评价。。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用电节点的电力信号,计算用电功率;计算各发电机组的碳排放因子;根据考虑网损的电力系统潮流模型,采用碳排放流理论计算用电节点的节点碳势,得到用电节点的节点碳排放量;计算用电节点的节点边际碳排放强度,与碳排放量共同作为用电区域碳排放评价指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节点的电力信号,包括:电压、电流信号,依据所述电压电流信号可计算输送到该用电节点n的功率P
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各发电机组的碳排放因子的步骤中,包括:采集第k个发电机组在一段时间内的发电量P
k
和碳排放量C
k
;基于历史数据计算其发出单位电量所需的碳排放量作为碳排放因子μ
ce
,公式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考虑网损的电力系统潮流模型,采用碳排放流理论计算用电节点的节点碳势,得到用电节点的节点碳排放量的步骤,包括:对于电力系统中的节点n,定义节点碳势为:其中,i是支路编号,N是与此节点相连的支路中存在流入此节点的潮流的所有支路的集合,C
i
为上述支路的单位时间碳排放流量,P
i
为上述支路的有功潮流;根据采集到的用电功率,可以得到用电节点n的节点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C
n
=e
n
P
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用电节点的节点边际碳排放强度,与碳排放量共同作为用电区域碳排放评价指标的步骤,包括:对于电力系统中的节点n,定义节点边际碳排放强度为:根据不同发电机组的碳排放因子和电力模型计算结果,求解机组对该节点功率的偏导数,可以得到用电节点的节点边际碳排放强度;将所述碳排放强度与碳排放量共同作为碳排放评价指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佶成,梁思远,岳长喜,周峰,雷民,殷小东,彭涛,魏伟,丁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