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管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577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管道系统,包括输水管道,管道终点与加压泵站管道连接,管道转角≥18度的位置采用弯头连接并在连接处敷设柔性弯曲,柔性弯曲外设有支墩,包在支墩内的管道直段及接口包覆玻璃布一层,外缠草绳两层,再包玻璃布一层,管道转角<18度敷设有柔性弯曲,还包括管线警示桩、公里桩、转点桩、警示牌,所述警示桩在管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以及沿管线每50m设置一个,公里桩一公里设置一个,每个拐点设置一个转点桩,铺设在硬化路面以下的管段采用地钉警示牌,直管段加密至每隔20m设置一个。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套体系的分布式管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为整体推进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式管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管道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管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利用引调外来水置换部分地下水,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整体推进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亟需提供一套体系的分布式管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管道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分布式管道系统,包括输水管道,管道终点与加压泵站管道连接,管道转角
[0006]≥18度的位置采用弯头连接并在连接处敷设柔性弯曲,柔性弯曲外设有支墩,包在支墩内的管道直段及接口包覆玻璃布一层,外缠草绳两层,再包玻璃布一层,管道转角<18度敷设有柔性弯曲,还包括管线警示桩、公里桩、转点桩、警示牌,所述警示桩在管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以及沿管线每50m设置一个,公里桩一公里设置一个,每个拐点设置一个转点桩,铺设在硬化路面以下的管段采用地钉警示牌,直管段加密至每隔20m设置一个;其施工方法包括步骤:施工前准备、测量放线、工作井施工、设备就位、导向钻孔、扩孔、泥浆护壁、牵引管道穿越、注浆、地面恢复。
[0007]进一步,所述输水管道包括球墨铸铁管、HDPE管,所述球墨铸铁管水平向标准弯头和水平向定型弯头处加设砼半包支墩,以保证管道抗滑稳定;倒虹吸处全段采用自锚连接方式以增加管道的抗滑稳定性,并在纵向向下的弯头处加设全包支墩,在纵向向上的弯头处加设半包支墩,钢制弯头处设置混凝土全包支墩,以保证管道抗滑稳定,HDPE管水平向标准弯头处加设砼半包支墩,以保证管道抗滑稳定,采用HDPE弯头倒虹吸处在纵向向下的弯头处加设全包支墩,在纵向向上的弯头处加设半包支墩,
[0008]支墩采用C20混凝土,水平支墩抗推力侧为原状土,所述支墩和原状土紧密接触,当原状土被扰动时,清除扰动土,用C20混凝土填实,垂直下弯支墩连接弯管与支墩的钢筋应指向弯管的弯曲中心,垂直上弯支墩弯管被支墩包入部分的中心角不得小于135
°

[0009]进一步,所述导向钻孔的方法包括步骤:开钻前将探测仪的探头置于导向钻头上,并测试探头反射信号是否正常,再将导向钻头以水平入土角度钻入土中,通过给进和钻进过程直到出土点,在导向钻孔过程中导向员根据所测获钻头的角度、深度等数据,判断钻孔位置与钻进路线图的偏差,再进行调整,记录导向数据及钻机的扭力和顶力。
[0010]进一步,所述扩孔的方法包括步骤: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采用刮刀式扩孔器,扩孔器尺寸为铺设管径的1.2~1.5倍。
[0011]进一步,所述泥浆护壁的方法包括步骤:在泥浆搅拌机内将钻液搅拌成糊状用高
压注浆机在第二次扩孔时一并注入,形成泥浆套;回拉扩孔铺管。
[0012]进一步,所述钻液配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膨润土4%,高分子聚合物0.2%,润滑剂0.4%,其余为水;施工中将水、膨润土、聚合物加入混合仓,进行充分搅拌形成钻液;然后由钻液泵将钻液通过中空钻杆输送至孔底钻头,并与孔中钻屑混合形成泥浆在孔底流动。
[0013]进一步,所述牵引管道穿越中水平定向钻机施工同时,安排管材焊接工作,达到与钻机施工平行作业以缩减工期,采用一次性焊接长管段。
[0014]进一步,管材焊接完成后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的方法包括:将管道内水压缓缓地升至试验压力并稳压30min,期间如有压力下降可注水补压,但不得高于试验压力;检查管道接口、配件等处有无漏水、损坏现象;有漏水、损坏现象时应及时停止试压,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重新试压,主试验阶段停止注水补压,稳定15min;当15min后压力下降不超过允许压力降数值时,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并保持恒压30min,进行外观检查若无漏水现象,则压水试验合格,管道升压时,管道的气体应排除,升压过程中,发现弹簧压力计表针摆动、不稳,且升压较慢时,应重新排气后再升压,应分级升压。
[0015]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套体系的分布式管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为整体推进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其中,球墨铸铁管弯头处加设砼半包支墩,以保证管道抗滑稳定;倒虹吸处全段采用自锚连接方式以增加管道的抗滑稳定性,并在纵向向下的弯头处加设全包支墩,在纵向向上的弯头处加设半包支墩。钢制弯头处设置混凝土全包支墩,以保证管道抗滑稳定。HDPE管水平向标准弯头处加设砼半包支墩,以保证管道抗滑稳定。采用HDPE弯头倒虹吸处在纵向向下的弯头处加设全包支墩,在纵向向上的弯头处加设半包支墩,支墩采用C20混凝土。扩孔器尺寸为铺设管径的1.2~1.5倍,这样既能够保持泥浆流动畅通又能保证管线安全、顺利的拖入孔中。本工程的钻液配合比基本配方为:膨润土4%,高分子聚合物0.2%,润滑剂0.4%;在泥浆搅拌机内搅拌成糊状用高压注浆机在第二次扩孔时一并注入,形成泥浆套;回拉扩孔铺管,泥浆作用特别重要;孔中缺少泥浆会造成塌孔等意外事故,使导向钻进失去作用并为再次钻进埋下隐患。考虑到地层泥浆较易流失,泥浆流失后,孔中缺少泥浆,钻杆及管线与孔壁间的摩擦力增大,导致拉力增大;因此要保持在整个钻进过程中有“返浆”,并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钻液配比以产生的不同泥浆。本工程选用的铺管钻机有混合搅拌、泵送系统;施工中将水、膨润土、聚合物等加入混合仓,进行充分搅拌形成钻液;然后由钻液泵将钻液通过中空钻杆输送至孔底钻头,并与孔中钻屑混合形成泥浆在孔底流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一种分布式管道系统,包括输水管道,管道终点与加压泵站管道连接,管道转角≥18度的位置采用弯头连接并在连接处敷设柔性弯曲,柔性弯曲外设有支墩,包在支墩内的管道直段及接口包覆玻璃布一层,外缠草绳两层,再包玻璃布一层,管道转角<18度敷设有柔性弯曲,还包括管线警示桩、公里桩、转点桩、警示牌,所述警示桩在管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以及沿管线每50m设置一个,公里桩一公里设置一个,每个拐点设置一个转点桩,铺设在硬化路面以下的管段采用地钉警示牌,直管段加密至每隔20m设置一个;其施工方法包括步骤:施工前准备、测量放线、工作井施工、设备就位、导向钻孔、扩孔、泥浆护壁、牵引管道穿越、注浆、地面恢复。
[0020]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输水管道包括球墨铸铁管、HDPE管,所述球墨铸铁管水平向标准弯头和水平向定型弯头处加设砼半包支墩,以保证管道抗滑稳定;倒虹吸处全段采用自锚连接方式以增加管道的抗滑稳定性,并在纵向向下的弯头处加设全包支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水管道,管道终点与加压泵站管道连接,管道转角≥18度的位置采用弯头连接并在连接处敷设柔性弯曲,柔性弯曲外设有支墩,包在支墩内的管道直段及接口包覆玻璃布一层,外缠草绳两层,再包玻璃布一层,管道转角<18度敷设有柔性弯曲,还包括管线警示桩、公里桩、转点桩、警示牌,所述警示桩在管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以及沿管线每50m设置一个,公里桩一公里设置一个,每个拐点设置一个转点桩,铺设在硬化路面以下的管段采用地钉警示牌,直管段加密至每隔20m设置一个;其施工方法包括步骤:施工前准备、测量放线、工作井施工、设备就位、导向钻孔、扩孔、泥浆护壁、牵引管道穿越、注浆、地面恢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道包括球墨铸铁管、HDPE管,所述球墨铸铁管水平向标准弯头和水平向定型弯头处加设砼半包支墩,以保证管道抗滑稳定;倒虹吸处全段采用自锚连接方式以增加管道的抗滑稳定性,并在纵向向下的弯头处加设全包支墩,在纵向向上的弯头处加设半包支墩,钢制弯头处设置混凝土全包支墩,以保证管道抗滑稳定,HDPE管水平向标准弯头处加设砼半包支墩,以保证管道抗滑稳定,采用HDPE弯头倒虹吸处在纵向向下的弯头处加设全包支墩,在纵向向上的弯头处加设半包支墩,支墩采用C20混凝土,水平支墩抗推力侧为原状土,所述支墩和原状土紧密接触,当原状土被扰动时,清除扰动土,用C20混凝土填实,垂直下弯支墩连接弯管与支墩的钢筋应指向弯管的弯曲中心,垂直上弯支墩弯管被支墩包入部分的中心角不得小于13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钻孔的方法包括步骤:开钻前将探测仪的探头置于导向钻头上,并测试探头反射信号是否正常,再将导向钻头以水平入土角度钻入土中,通过给进和钻进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刚石军利孙成贺王浙津王龙耿伟任二伟牟卫月荆鲁陈占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