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单元的车载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72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8
电动单元1的车载构造具有如下部件:驱动单元10,其具有驱动电机11;以及发电单元20,其具有发电电机21,驱动单元10及发电单元20分别安装于车身。驱动单元10设置为比发电单元20更靠后方。驱动单元10及发电单元20在比驱动电机10的旋转轴11a的中心以及发电电机21的旋转轴21c的中心更靠下方处具有干涉部C。根据间隙CL可知,在干涉部C,与除了干涉部C以外的其他部分相比,驱动单元10及发电单元20之间的间隙更小。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单元的车载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单元的车载构造。

技术介绍

[0002]在JP2013

126839A中公开了如下构造,即,经由搭载托架以及逆变器托盘而在车辆搭载有逆变器。关于该构造,如果碰撞载荷施加于车辆的前部,则逆变器与搭载托架及逆变器托盘一起倾转,由此降低施加于逆变器的碰撞载荷。另外,逆变器托盘的后端部与动力单元支架抵接,由此抑制逆变器对作为高刚性部件的动力单元支架的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车辆中,有时具有驱动单元以及发电单元的电动单元以如下方式配置于电机室内,所述驱动单元具有驱动电机,所述发电单元具有发电电机。即,驱动单元及发电单元分别安装于车身,有时驱动单元设置为比发电单元更靠车辆前后方向后方。
[0004]关于这种车辆,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的情况下,发电单元与驱动单元干涉而将驱动单元向后方压入。此时,在构造方面,驱动电机容易相对于驱动电机的旋转轴而旋转。因此,此时,如果驱动电机在驱动单元的上方部朝向后方的方向上旋转,则驱动单元有可能在上方部且在局部与配置于驱动单元的后方的其他部件干涉。
[0005]为了抑制驱动单元的上方部与其他部件的干涉,例如还考虑了将其他构造物安装于驱动单元而进行正面碰撞时的缓冲。然而,在该情况下,除了构造变得复杂以外,有可能结构部件增加、重量也增大。
[0006]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在车辆发生正了面碰撞时以简单的构造抑制驱动单元上方部的局部的干涉。
[0007]本专利技术的某个方式的电动单元的车载构造具有如下部件:驱动单元,其具有驱动电机;以及发电单元,其具有发电电机,驱动单元及发电单元分别安装于车身。驱动单元设置为比发电单元更靠后方。驱动单元及发电单元在比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中心以及发电电机的旋转轴中心更靠下方处具有车辆正面碰撞时的干涉部。在干涉部,与除了干涉部以外的其他部分相比,驱动单元及发电单元之间的间隙更小。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从车辆行进方向左侧观察电动单元的图。
[0009]图2是从车辆行进方向右侧观察电动单元的图。
[0010]图3是驱动电机的外观图。
[0011]图4是发电电机的外观图。
[0012]图5是表示电动单元向车身的安装状态的图。
[0013]图6是对车辆发生了正面碰撞时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
[0014]图7是干涉部的第1说明图。
[0015]图8是以VII

VII剖面观察电动单元的图。
[0016]图9是干涉部的第2说明图。
[0017]图10是对与仪表板干涉时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
[0018]图11是干涉部的第3说明图。
[0019]图12是干涉部的第4说明图的第1图。
[0020]图13是干涉部的第4说明图的第2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2]图1是从车辆左侧观察电动单元1的图。图2是从车辆右侧观察电动单元1的图。图3是驱动电机11的外观图。图4是发电电机21的外观图。图5是表示电动单元1向车身的安装状态的图。图3中与逆变器12一起示出了驱动电机11。在图1等中,前方、后方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后方,上方、下方表示铅锤方向的上方、下方。
[0023]电动单元1搭载于车辆,具有驱动单元10以及发电单元20。驱动单元10具有图3所示的驱动电机11,发电单元20具有图4所示的发电电机21。驱动电机11及发电电机21均搭载于车辆。该车辆设为利用由发电电机21利用内燃机的动力进行发电所得的电力对构成车辆的驱动源的驱动电机11进行驱动而行驶的串联混合动力车辆。电动单元1设置于位于该车辆的前方部的电机室内。
[0024]逆变器12配置于驱动电机11的上部。驱动电机11和逆变器12通过螺栓紧固而形成为一体构造,逆变器12的外壳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于驱动电机11的外壳。驱动电机11和发电电机21形成为分体构造。因此,具有驱动电机11的驱动单元10和具有发电电机21的发电单元20形成为分体构造。
[0025]驱动单元10还具有减速器13。减速器13与驱动电机11连接。驱动电机11和减速器13通过螺栓紧固而形成为一体构造。减速器13具有输出轴13a。驱动电机11经由减速器13而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13a,经由输出轴13a、进而经由与输出轴13a连接的车辆的驱动轴而将动力传递至车辆的驱动轮。输出轴13a位于比驱动电机11更靠下方处。
[0026]发电单元20还具有加速器22。加速器22与发电电机21连接。发电电机21和加速器22通过螺栓紧固而形成为一体构造。加速器22具有旋转轴22a。从内燃机将动力传递至旋转轴22a。因此,发电电机21利用内燃机的动力而发电。
[0027]驱动单元10还具有第1支撑部30以及第2支撑部40。第1支撑部30配置于驱动电机11的下方,从下方对驱动单元10进行支撑。第1支撑部30在下方与图5所示的作为车身的悬架构件60连接,并且在上方与驱动单元10连接。第1支撑部30与驱动电机11连接,对驱动电机11进行支撑而支撑驱动单元10。
[0028]第1支撑部30具有第1托架31、第2托架32以及第3托架33。第1托架31配置于驱动电机11的下方。第1托架31向上方延伸并与驱动电机11连接。
[0029]第2托架32设置于第1托架31的前方部。第2托架32向上方延伸并与驱动电机11连接。第2托架32从前方与在驱动电机11的外壳设置的凸台连接。
[0030]第3托架33配置于第1托架31的下方。第3托架33在上方与驱动电机11连接,并且在下方与悬架构件60连接。
[0031]第2支撑部40设置为比第1支撑部30更靠后方。第2支撑部40设置于驱动单元10的后方且设置于下方的部分,从下方对驱动单元10进行支撑。第2支撑部40在下方与悬架构件60连接,并且在上方与驱动单元10连接。第2支撑部40与减速器13连接,对减速器13进行支撑而支撑驱动单元10。
[0032]第2支撑部40具有托架41以及支架部件42。托架41在前方且在上方与减速器13连接,并且在后方且在下方与支架部件42连接。托架41在比输出轴13a更低的位置与支架部件42连接。
[0033]支架部件42在上方经由安装套筒而与托架41连接,并且在下方与悬架构件60连接。在第2支撑部40还设置有托架43。托架43将托架41与减速器13连接。托架43从后方与在减速器13的外壳设置的凸台连接。
[0034]悬架构件60位于比电动单元1更靠下方处,驱动单元10经由第1支撑部30而固定于悬架构件60,并且经由第2支撑部40而固定于悬架构件60,从而在下方部安装于车身。驱动单元10配置为相对于车辆而前倾。
[0035]除了悬架构件60以外,车身还具有纵梁70以及保险杠加强件80。纵梁70配置为比悬架构件60更靠上方。纵梁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动单元的车载构造,具有如下部件:驱动单元,其具有驱动电机;以及发电单元,其具有发电电机,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及所述发电单元分别安装于车身,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为比所述发电单元更靠后方,所述驱动单元及所述发电单元在比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中心以及所述发电电机的旋转轴中心更靠下方处具有干涉部,在所述干涉部,与除了所述干涉部以外的其他部分相比,所述驱动单元及所述发电单元之间的间隙更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单元的车载构造,其中,所述车身在比所述驱动单元更靠后方处具有仪表板,所述干涉部设置为比所述仪表板的所述驱动单元的干涉位置更靠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单元的车载构造,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具有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减速器,所述发电单元具有与所述发电电机连接的加速器,所述干涉部具有:第1干涉部,其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及所述发电电机;以及第2干涉部,其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田崇志直井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