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5593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加温装置,所述第一加温装置铺设在用于固定植株的基质底部;第二加温装置,所述第二加温装置垂直悬挂在所述植株的生长点的附近,保持生长点在加温装置的辐射范围内;所述第二加温装置中设置有外露的第一单层的石墨烯聚合发热丝;温控器,所述第一加温装置与所述第二加温装置与所述温控器电连接;所述温控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加温装置和所述第二加温装置的启停。通过采用铺设在基质底部的第一加温装置搭配悬挂在植株生长点附近的第二加温装置为温室加温,克服了花芽分化及授粉不良导致的坐果失败问题,同时,提升了加温效率,解决了现有的管道加温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室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设施农业主要采用燃煤作为供暖的首选方式;后因操作不便、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等原因而停用,改用天然气或电为温室加温,但因成本高难以推广,迫切需要新能源替代,达到节能环保、增产增收的目标;2004年,单层的石墨烯被发现并正式报道。这种只有单层原子厚度的薄片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强度最高、密度最小、韧性最强、透光率极佳和导电导热性能最佳的材料,被认为是最具颠覆性的“新材料之王”。我国石墨资源非常丰富,储量、产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单层的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具有天然的优势。近年来,我国单层的石墨烯的研发成果很多,单层的石墨烯相关论文和专利均居于世界首位。单层的石墨烯材料已在新能源、复合材料、生物技术和航空航天领域开始广泛应用。
[0003]在智能玻璃温室番茄越冬栽培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由于低温引起的花芽分化及授粉不良导致的坐果失败问题,现有智能温室内加温多采用燃气加温,成本较高;且由于温室空间大,管道加温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该系统中使用了透光率极佳和导电导热性能最佳的单层的石墨烯作为主要的加温部件,将包含单层的石墨烯的加温装置悬挂于植株生长点上方,保证植株生长点所在区域的温度,同时利用单层的石墨烯中远红外及矿物质的作用可以补充这一部分的温度差异,很好的解决了温室空间大,导致管道加温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问题。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一种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中,包括:
[0008]第一加温装置,所述第一加温装置铺设在用于固定植株的基质底部;
[0009]第二加温装置,所述第二加温装置设置在所述植株的生长点的侧上方;所述第二加温装置中设置有外露的第一单层的石墨烯聚合发热丝;
[0010]温控器,所述第一加温装置与所述第二加温装置与所述温控器电连接;所述温控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加温装置和所述第二加温装置的启停。
[0011]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达到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有益效果。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加温装置包括:保温层,设在所述保温层表面的铺设式加温条带以及设置在所述基质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铺设式加温条带中设置有第二单层的石墨烯聚合发热丝。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中,所述铺设式加温条带包括铝箔夹层,所述第二单层的石墨烯聚合发热丝按照S型平行排布固定在两层铝箔胶带夹层内。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中,S型平行排布的所述第二单层的石墨烯聚合发热丝线间距为5

8cm。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加温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单层的石墨烯聚合发热丝S型平行穿在所述支撑结构上。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为网状结构。
[00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中,单条所述铺设式加温条带的长度为25

30m,宽度为15

20cm。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中,所述保温层为保温棉,所述保温棉的厚度为1

3cm。
[00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中,所述外露的第一单层的石墨烯聚合发热丝与所述植株生长点之间的距离为15

20cm。
[0020]第二方面,一种上述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用于番茄的无土栽培,其中,当基质温度低于13℃时,开启铺设式加温条带进行加温,保持基质温度在15℃~20℃;
[0021]当超过22℃时,停止加温;当温室内温度低于15℃时,开启第二加温装置带对番茄生长点所在区域进行加温,加温温度控制在20℃~30℃;当温室内温度超过25℃时,停止加温;
[0022]当第一加温装置和第二加温装置同时开启加温时,保持番茄生长点所在区域温度高于基质温度2℃~5℃。
[002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通过采用铺设在基质底部的第一加温装置搭配悬挂在植株生长点上方的第二加温装置为温室加温,克服了花芽分化及授粉不良导致的坐果失败问题,同时,由于采用了单层的石墨烯聚合发热丝,提升了加温效率,解决了现有的管道加温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铺设式加温条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7]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
[0028]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9]如图1所示,图1为一种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温控器10、与温控器10电连接的第一加温装置20、第二加温装置30,其中,第一加温装置20铺设在用于固定植株的基质40底部,用于给植株的根部进行加温。第二加温装置30用于为植株的生长点所在区域进行加温。第一加温装置20和第二加温装置30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独立工作。使得加温更为灵活,加温效率更高效。温控器10根据需要可以对第一加温装置20、第二加温装置30进行开启或者关闭,以便于对植株所在换进进行加温。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温装置20包括:保温层21,铺设式加温条带22,温度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3设置在基质的内部。所述保温层可以是保温棉,保温棉的厚度可以是2cm。通过设置保温棉可以有效防止铺设式加温条带22所产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温装置,所述第一加温装置铺设在用于固定植株的基质底部;第二加温装置,所述第二加温装置设置在所述植株的生长点的侧上方;所述第二加温装置中设置有外露的第一单层的石墨烯聚合发热丝;温控器,所述第一加温装置与所述第二加温装置与所述温控器电连接;所述温控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加温装置和所述第二加温装置的启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温装置包括:保温层,设在所述保温层表面的铺设式加温条带以及设置在所述基质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铺设式加温条带中设置有第二单层的石墨烯聚合发热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式加温条带包括铝箔夹层,所述第二单层的石墨烯聚合发热丝按照S型平行排布固定在两层铝箔胶带夹层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S型平行排布的所述第二单层的石墨烯聚合发热丝线间距为5

8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温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单层的石墨烯聚合发热丝S型平行穿在所述支撑结构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温室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网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士芳许光利马蒙李文虎颜承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元然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