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54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包括本体、打捞杆(1)及节流芯(15),所述打捞杆(1)连接运动转换机构;所述本体的内腔中安装所述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连接所述节流芯(15)并将所述打捞杆(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节流芯(15)的直线运动;所述本体的所述内腔的长度与所述直线运动的行程相应;所述节流芯(15)利用所述直线运动增加注入器的最大可调节行程;解决现有注入器的最大可调节行程较短的问题。较短的问题。较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驱采油
,具体是化学驱多层分注井所采用的流量调配注入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化学驱多层分注井用流量调配注入器的一般最大可调节行程为27mm,

聚驱可调堵塞器(专利号 201020285279.X),

聚驱水驱双功能外调堵塞器(专利号 201110039325.7),

一种化学驱分注井可调堵塞器(专利号 202010218490.8),上述专利涉及的堵塞器(同化学驱多层分注井用流量调配注入器),其最大调节行程均远未达到65mm,最大调节行程均较短。而目前化学驱分层测试现场主要采用钢丝测调的方式,一般通过电动测调仪或投捞试凑的方式对目标层段进行流量调配,工作量大,而且因为最大可调节行程较短,增加了起下管柱更换节流芯的频次,3

5层段平均单井测量时间5天以上,测调时间长、测试队伍压力大,且无法保证化学驱分注最有效的及时跟踪调整,无法满足现场实际需要。
[0003]另外,化学驱多层分注井用流量调配注入器坐封进配注器后,一般通过凸轮卡紧固定,所述凸轮结构如图5所示,凸轮与井下配注器的定位接触面100为方形,该定位接触面100的面积约为9mm2,因该定位接触面100的面积较小,多次投捞后,容易发生凸轮边缘磨损,影响注入器的正常坐封。
[0004]再有,在井下电动测调过程中,通过测调仪的调节臂旋转该注入器的打捞杆时,由于注入器壳体缺乏周向固定,所以注入器壳体随同打捞杆同时进行旋转,导致调节过程中产生的阻力矩全部由壳体外的密封圈承受,多次调节后容易磨损该密封圈,最终降低注入器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解决现有注入器的最大可调节行程较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所述的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包括:本体、打捞杆及节流芯;所述打捞杆连接运动转换机构;所述本体的内腔中安装所述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连接所述节流芯并将所述打捞杆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节流芯的直线运动;所述本体的所述内腔的长度与所述直线运动的行程相应;所述节流芯利用所述直线运动增加注入器的最大可调节行程。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旋转套和调节螺杆;
所述旋转套连接所述打捞杆,所述调节螺杆连接所述节流芯;所述打捞杆的所述旋转运动带动所述旋转套同步进行所述旋转运动的同时,所述调节螺杆带动所述节流芯相对于所述旋转套进行所述直线运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连接凸轮;所述凸轮与井下配注器的定位接触面的面积不小于18mm
2。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接触面为梯形。
[0010]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压帽及壳体;所述打捞杆插入所述压帽中,并通过防转键与所述旋转套连接;所述压帽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通过销钉与所述凸轮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表面安装密封圈。
[0012]进一步地,所述压帽上端开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测调仪的调节臂外筒连接;所述连接,用于调节臂内筒旋转所述打捞杆时,防止所述壳体跟随所述打捞杆一起转动以减少所述密封圈的磨损。
[0013]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套与所述压帽中间设置缓冲弹簧。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旋转套的环空中安装限位弹簧,所述调节螺杆上端安装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用于当所述调节螺杆向外伸出至最大长度时挤压所述限位弹簧以缓冲保护所述旋转套。
[0015]进一步地,所述节流芯与所述调节螺杆的连接端面间设置节流芯限位弹簧;所述节流芯限位弹簧,用于所述调节螺杆反向旋转回收至极限位置时缓冲保护所述节流芯与所述调节螺杆。
[0016]进一步地,所述节流芯与所述调节螺杆之间连接定位螺钉;所述定位螺钉,用于防止二者的连接松动。
[0017]进一步地,所述节流芯下端连接扶正体。
[0018]进一步地,所述节流芯的最小长度为45mm。
[0019]进一步地,所述节流芯下部设置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叠加安装节流芯组件以增加所述节流芯长度。
[0020]进一步地,所述节流芯的前倾角度为30
°
,后倾角度为45
°

[002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杆为非完全圆柱体,半径为2.5mm,端面高度为3.7mm。
[002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是螺纹结构。
[002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将本体设置为中空内腔,在本体的中空内腔中安装运动转换机构,运动转换机构连接节流芯并将打捞杆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节流芯的直线运动;该中空内腔的长度与该直线运动的行程相应,如此,在保证不增加注入器整体长度的前提下,节流芯利用直线运动增加注入器的最大可调节行程,解决现有注入器的最大可调节行程较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节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调节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注入器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
[0026]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
[0027]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本实施例所述的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包括本体、打捞杆1及节流芯15,其中,打捞杆1连接运动转换机构,本体的内腔中安装该运动转换机构,运动转换机构连接节流芯15并将打捞杆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节流芯15的直线运动;本体的内腔的长度与该直线运动的行程相应;节流芯15利用该直线运动增加注入器的最大调节行程;利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不增加注入器整体长度的前提下,解决现有注入器的最大可调节行程较短的问题。
[0029]在图1中,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旋转套6和调节螺杆5,其中,旋转套6连接打捞杆1,调节螺杆5连接节流芯15;打捞杆1的旋转运动带动旋转套6同步进行旋转运动的同时,调节螺杆5带动节流芯15相对于旋转套6进行直线运动。
[0030]在图1及图2中,本体连接凸轮11,所述凸轮11与井下配注器的定位接触面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包括本体、打捞杆(1)及节流芯(15),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杆(1)连接运动转换机构;所述本体的内腔中安装所述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连接所述节流芯(15)并将所述打捞杆(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节流芯(15)的直线运动;所述本体的所述内腔的长度与所述直线运动的行程相应;所述节流芯(15)利用所述直线运动增加注入器的最大可调节行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旋转套(6)和调节螺杆(5);所述旋转套(6)连接所述打捞杆(1),所述调节螺杆(5)连接所述节流芯(15);所述打捞杆(1)的所述旋转运动带动所述旋转套(6)同步进行所述旋转运动的同时,所述调节螺杆(5)带动所述节流芯(15)相对于所述旋转套(6)进行所述直线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连接凸轮(11);所述凸轮(11)与井下配注器的定位接触面的面积不小于18mm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接触面为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学驱可调式注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压帽(2)及壳体(12);所述打捞杆(1)插入所述压帽(2)中,并通过防转键(3)与所述旋转套(6)连接;所述压帽(2)与所述壳体(12)连接;所述壳体(12)通过销钉(10)与所述凸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萌宋兴良马珺喆徐晓宇朱振坤李海成高启明韩宇李建云孟琦王丽娟王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