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09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及其应用,涉及密封胶技术领域,包括质量比为10:1的A组分和B组分混合而成;所述A组分由以下重量份成分组成: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增塑剂组分一、触变剂、纳米填料组分一、补强填料、颜填料、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除水剂、偶联剂的质量比为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胶
,具体涉及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密封胶是指随密封面形状而变形、不易流淌、有一定粘结性的密封材料,是用来填充构形间隙、以起到密封作用的胶粘剂,具有防泄漏、防水、防振动及隔音、隔热等作用。
[0003]目前,市场上的密封材料主要有聚硫密封胶、聚氨酯密封胶、硅酮密封胶。聚硫密封胶由于存在着低温固化慢、耐久性差等多种问题而日益被淘汰;聚氨酯密封胶含有游离的异氰酸酯,并且固化时容易形成气泡,施工性能差、不耐高温,导致其在很多领域受到限制;硅酮密封胶因粘接强度差、撕裂强度低、涂饰性差、胶层易油析,容易污染建材,其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0004]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MS密封胶)是一种以端硅烷基聚醚(以聚醚为主链,两端用硅氧烷封端)为基础聚合物制备的高性能环保密封胶。MS密封胶的固化机理归属于湿固化机理,在常温、适当的水汽和催化剂存在下,端硅烷基中的烷氧基可以迅速和水反应生成硅醇基,硅醇基相互之间缩聚最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具有硅酮密封胶和聚氨酯密封胶的优点,表现出优良的耐候性、耐久性,高的抗形变位移能力,良好的粘结性、涂饰性、环保性,低沾污性、低黏度和优良作业性等优点,已越来越得到国内建筑行业的关注,在工业领域如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电子电气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运用。
[0005]MS密封胶分为单组份和双组分,单组份固化主要依靠空气中的湿气,受外界环境影响显著,固化由表及里,深层固化慢,且固化深度有限,不适用于深宽接缝的防水密封。双组分固化时利用自身所含水分,胶层外部和内部同时固化,固化速率快,能达到深层固化。但目前现有的MS密封胶对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较弱,粘接耐久性较差,易疲劳脱粘、耐候性差,出现粘接不牢固、脱落、开裂等现象,无法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粘结。为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及其应用,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0007]现有的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对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较弱,粘接耐久性较差,易疲劳脱粘、耐候性差,出现粘接不牢固、脱落、开裂等现象,无法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粘结。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1)将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增塑剂组分一和触变剂放入混合机中搅拌,再继续加入纳米填料一、补强填料和颜填料,升温至80

100℃,抽真空,搅拌1

2h,降温至45℃,卸真空,再继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除水剂和偶联剂,继续抽真空,搅拌20

30min,搅拌过
程通过搅拌策略控制,得到A组份;
[0011](2)将纳米填料组分二和增塑剂组分二加入反应器中,升温至30

40℃,抽真空,搅拌0.5

1h,卸真空,加入催化剂和催化助剂,继续抽真空,搅拌10

20min,得到B组份;
[0012](3)将A组分和B组份按照10: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步骤(1)中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增塑剂组分一、触变剂、纳米填料组分一、补强填料、颜填料、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除水剂和偶联剂的质量比为(90

110):(70

100):(1

5):(150

300):(0

30):(5

20):(0.5

2):(0.5

2):(0.5

1):(1

5)。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步骤(2)中纳米填料组分二、增塑剂组分二、催化剂和催化助剂的质量比为(15

50):(10

40):(1

5):(0.5

1)。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为三甲氧基封端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二甲氧基封端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三乙氧基封端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二乙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混合制得。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增塑剂组分一为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聚丙二醇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种以任意比混合制得。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触变剂为气相二氧化硅、氢化蓖麻油、有机膨润土、聚酰胺蜡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混合制得。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纳米填料组分一为滑石粉、硅微粉、高岭土、纳米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混合制得。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补强填料为炭黑、白炭黑、沥青粉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混合制得。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颜填料为金红石型钛白粉。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包括德国巴斯夫紫外线吸收剂Tinuvin326、Tinuvin327、Tinuvin329中的任意一种。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稳定剂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包括德国巴斯夫光稳定剂Tinuvin770、Tinuvin292、Tinuvin5050中的任意一种。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除水剂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偶联剂为3

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40)、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

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N



氨乙基)

γ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792)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混合制得。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纳米填料组分二为滑石粉、硅微粉、高岭土、纳米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混合制得。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增塑剂组分二为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聚丙二醇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混合制得。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螯合锡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混合制得。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催化助剂为十二烷基胺,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增塑剂组分一和触变剂放入混合机中搅拌,再继续加入纳米填料一、补强填料和颜填料,升温至80

100℃,抽真空,搅拌1

2h,降温至45℃,卸真空,再继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除水剂和偶联剂,继续抽真空,搅拌20

30min,搅拌过程通过搅拌策略控制,得到A组份;(2)将纳米填料组分二和增塑剂组分二加入反应器中,升温至30

40℃,抽真空,搅拌0.5

1h,卸真空,加入催化剂和催化助剂,继续抽真空,搅拌10

20min,得到B组份;(3)将A组分和B组份按照10: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增塑剂组分一、触变剂、纳米填料组分一、补强填料、颜填料、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除水剂和偶联剂的质量比为(90

110):(70

100):(1

5):(150

300):(0

30):(5

20):(0.5

2):(0.5

2):(0.5

1):(1

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纳米填料组分二、增塑剂组分二、催化剂和催化助剂的质量比为(15

50):(10

40):(1

5):(0.5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为三甲氧基封端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二甲氧基封端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三乙氧基封端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二乙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混合制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组分一为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聚丙二醇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星星吴义民张春李国明许梁梅
申请(专利权)人:尚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