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速器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434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限速器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涉及限速器试验的技术领域,其中,限速器试验方法包括初次检测、合格性判断、压缩弹簧、释放弹簧、二次检测、弹簧初始压缩量判定、确定二次调整的距离、二次调整等步骤;限速器实现系统包括台身、驱动机构、检测机构以及处理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得出调速螺母最终需要被调整的距离,以便于检测人员快速将限速器调整至合格状态,提高了调整效率。提高了调整效率。提高了调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限速器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限速器试验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限速器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梯限速器是电梯安全保护系统中的安全控制部件之一。当电梯在运行中无论何种原因使轿厢发生超速、甚至发生坠落的危险,而所有其他安全保护装置均不起作用的情况时,限速器和安全钳便会发生联动动作,使电梯轿厢停住。由于电梯限速器在电梯安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电梯限速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均需要被检测,以确保电梯限速器处于有效状态。
[0003]公开日为1991年08月28日,公开号为CN2098492U的中国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电梯限速器,其包括主轴、绳轮、甩块、调速螺杆、弹簧、棘轮、棘爪等结构,绳轮转动连接在主轴上,甩块的中部转动连接在绳轮上,调速螺杆的一端铰接在甩块上,调速螺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绳轮上,调速螺杆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调速螺母,弹簧的一端与绳轮抵接,另一端与调速螺母抵接。
[0004]目前的电梯限速器与上述电梯限速器的结构大同小异,其工作原理均大致相同,即绳轮转动时,甩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速器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初次检测:检测绳轮的实时线速度,而且检测弹簧的实时变形量;合格性判断:判断限速器锁死时,绳轮的最大线速度v
1max
是否在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若绳轮的最大线速度v
1max
在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则证明限速器符合要求;若绳轮的最大线速度v
1max
大于第二阈值,则执行压缩弹簧步骤;若绳轮的最大线速度v
1max
小于第一阈值,则执行释放弹簧步骤;压缩弹簧:调整限速器上的调速螺母,使弹簧进一步被压缩,之后执行二次检测步骤;释放弹簧:调整限速器上的调速螺母,使弹簧的压缩程度减小,之后执行二次检测步骤;二次检测:检测绳轮的实时线速度,而且检测弹簧的实时变形量;弹簧初始压缩量判定:计算二次检测时,弹簧的初始压缩量a2,弹簧的初始压缩量a2的计算模型如下:;;;;式中,m为甩块参与驱动弹簧变形部分的质量,v
1min
为初次检测中甩块开始转动时绳轮的线速度,R为绳轮的半径,r
min
为甩块开始转动时甩块参与驱动弹簧变形部分的质心与主轴轴心的距离,α
min
为甩块开始转动时甩块的离心力与甩块驱动臂之间的夹角,L1为甩块离心力驱动臂的长度,k为弹簧的弹力系数,a1为初次检测中弹簧的初始压缩量,β
min
为甩块开始转动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驱动臂之间的夹角,L2为弹簧驱动臂的长度;v
1max
为初次检测中限速器锁死时绳轮的线速度,r
max
为限速器锁死时甩块参与驱动弹簧变形部分的质心与主轴轴心的距离,α
max
为限速器锁死时甩块的离心力与甩块驱动臂之间的夹角,x
max
为限速器锁死时弹簧的变形量,β
max
为限速器锁死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驱动臂之间的夹角;v
2min
为二次检测中甩块开始转动时绳轮的线速度,a2为二次检测中弹簧的初始压缩量,v
2max
为二次检测中限速器锁死时绳轮的线速度;确定二次调整的距离:以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均值为调整基准,确定调整后限速器锁死时弹簧的压缩量l,并最终确定二次调整的距离a
z
,二次调整的距离a
z
的计算模型如下:a
z
=l

x
max

a2;二次调整:根据确定二次调整的距离步骤中所得出的结果,再次调整调速螺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速器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次检测,三次检测:检测绳轮的最大线速度是否符合要求,若三次检测时绳轮的最大线速度v
3max
在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则证明限速器被调节至合格;若三次检测时绳轮的最大线速度v
3max
不在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则证明限速器未被调节至合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限速器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检测步骤后,还设置有卡顿检测步骤;
卡顿检测:包括确定关系系数步骤、确定标准速度步骤以及确定是否具有卡顿步骤;确定关系系数:确定限速器实时线速度与实时弹簧压缩量的关系系数λ
t
,关系系数λ
t
的计算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云王目凯冯金奎呙娓佽朱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