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龙芯微控制器的可变参数的电涡流位移测量线圈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涡流位移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龙芯微控制器的可变参数的电涡流位移测量线圈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交变电流驱动的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线圈接近导体金属时在金属中感应出交变电流。感应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会阻碍线圈磁场,从而引起线圈阻抗的变化。线圈阻抗变化的大小与导体金属的电阻率、磁导率、交变电流的频率以及二者之间的距离(也称为提离距离)有关。当距离以外的因素固定不变,可以由阻抗的变化值得到提离距离的数值,从而实现距离测量。传统的电涡流位移测量线圈通常由紧密绕制导线构成,近年在印刷线路板(PCB)上平面电涡流线圈也被广泛使用。但无论绕制线圈还是平面线圈在制作完成后电涡流位移测量特性(包括距离测量范围、探测灵敏度等)就已经确定,所以通常电涡流线圈需要根据应用环境分别设计,缺乏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龙芯微控制器的可变参数的电涡流位移测量线圈及方法,在同一个线圈上实现不同的电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基于龙芯微控制器的可变参数的电涡流位移测量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次内层线圈、最内层线圈、最外层线圈、单刀双掷开关和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发送逻辑控制信号至单刀双掷开关,控制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闸刀接通方向;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用于根据所述微控制器发送的逻辑控制信号动作,控制所述次内层线圈、最内层线圈和最外层线圈中电流方向,使得所述电涡流位移测量线圈被配置为不同的工作状态,分别称为工作状态1和工作状态2,工作状态1:次内层线圈、最内层线圈和最外层线圈中的电流全都同向;工作状态2:最内层线圈和最外层线圈中的电流同向,次内层线圈中的电流反向;所述电涡流位移测量线圈的自由空间阻抗Z0表示为:其中,D
k
=s
k
r
k
J1(ar
k
),s
k
表示第k段螺旋线中的电流方向,顺时针为s
k
=1,逆时针为s
k
=
‑
1,N为电涡流位移测量线圈包含的螺旋线段数,J1(
·
)是1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D
n
=s
n
r
n
J1(ar
n
),s
n
表示第n段螺旋线中的电流方向,顺时针为s
n
=1,逆时针为s
n
=
‑
1,a是积分变量,j是虚数单位,ω是工作角频率,μ是磁导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龙芯微控制器的可变参数的电涡流位移测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包括单刀双掷开关K1和单刀双掷开关K2;定义最内层线圈为S1,S1的两端分别是首端节点1与尾端节点2;定义次内层线圈为S2,S2的两端分别是首端节点3与尾端节点4;定义最外层线圈为S3,S3的两端分别是首端节点5与尾端节点6;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2的公共端K2
‑
1连接尾端节点2,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2的K2
‑
2端连接尾端节点4,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2的K2
‑
3端连接首端节点3;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1的公共端K1
‑
1连接首端节点5,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1的K1
‑
2端连接首端节点3,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1的K1
‑
3端连接尾端节点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龙芯微控制器的可变参数的电涡流位移测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具体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将电涡流位移测量线圈配置为工作状态1:控制单刀双掷开关K1的控制端K1
‑
4接高电平,K1
‑
1端与K1
‑
3端接通,K1
‑
1端与K1
‑
2端断开;控制单刀双掷开关K2的控制端K2
‑
4接高电平,K2
‑
1端与K2
‑
3端接通,K2
‑
1端与K2
‑
技术研发人员:花再军,张云飞,李建霓,胡鹤轩,余宇峰,刘颜君,邓劲柏,余霖,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