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213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幕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幕墙,包括有支撑框架;内装饰墙,所述内装饰墙设置在支撑框架的前侧;外装饰墙,所述外装饰墙设置在支撑框架的后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插块、定位块和推板等结构的配合,从而当需要拆除内装饰墙或者外装饰墙的时候,只需将第一插块向推板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推板克服弹簧的弹性沿着导杆表面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插块可以定位块上移动下来,从而使得第一插块可以取出第一卡槽,从而快速完成了插除工作,且安装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安装更换效率,解决了传统幕墙安装拆除时,需要多人协同作业,且拆卸过程繁琐,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幕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幕墙
,具体为一种建筑幕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建筑施工中,会采用玻璃幕墙作为装饰建筑,而玻璃幕墙一般分为单层和双层玻璃两种,然而现阶段的幕墙在安装中,多通过螺钉固定幕墙,但是这种方式不便于拆卸,从而导致当玻璃出现破损,需要进行更换时,因为幕墙结构以及外形的限制,从而导致施工人员在拆卸时,需要使用专用的工具,以及多人的协作才可以进行拆除以及重新安装,较为繁琐的同时十分影响工作效率,不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幕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幕墙,包括有支撑框架;
[0005]内装饰墙,所述内装饰墙设置在支撑框架的前侧;
[0006]外装饰墙,所述外装饰墙设置在支撑框架的后侧;
[0007]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支撑框架、内装饰墙和外装饰墙的表面,使得内装饰墙和外装饰墙安装在支撑框架的表面;
[0008]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一插块、第一卡槽、导杆、定位块、推板和弹簧,所述第一插块错位非对称安装在内装饰墙的后侧与外装饰墙的前侧,所述第一卡槽错位对称开设在支撑框架的前后两侧,所述定位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卡槽的内端,所述导杆固定安装在第一卡槽外端的内侧,所述推板和弹簧自内向外沿着导杆的表面设置。/>[0009]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的中部还设置有
[0010]活动遮光板,所述活动遮光板沿着支撑框架的内侧阵列设置;
[0011]调整组件,调整组件设置在支撑框架和内装饰墙的右侧控制活动遮光板角度的调整;
[0012]位移组件,位移组件设置在支撑框架和内装饰墙右侧的中部使得调整组件和活动遮光板拆分成两个部分;
[0013]调整组件包括有调整槽、调整齿轮、转向单元、连接槽和调整把手,所述调整槽开设在支撑框架的右侧,所述调整齿轮阵列安装在调整槽的侧面,并与活动遮光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向单元上下对称设置在调整槽的前侧,并与上下两端调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槽阵列开设在内装饰墙表面的右侧,所述调整把手活动插接在连接槽的内部,上下两端所述调整把手与上下两侧的转向单元活动卡接。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和外装饰墙的表面还设置有
[0015]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设置在外装饰墙的后侧与支撑框架顶部的后端;
[0016]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有第五传动斜齿轮、第六传动斜齿轮、旋转杆、升降螺杆、清洁
刮板和第三传动斜齿轮,所述第五传动斜齿轮活动安装在调整槽的后侧,并与顶端调整齿轮的后侧啮合连接,所述第六传动斜齿轮活动安装在调整槽的后侧,并与第五传动斜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六传动斜齿轮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旋转杆活动安装在外装饰墙左侧的上端,所述旋转杆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插块,所述旋转杆的前端贯穿外装饰墙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推板,所述升降螺杆左右对称安装在外装饰墙的表面,所述清洁刮板活动安装在外装饰墙的表面,所述升降螺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四传动斜齿轮,所述第三传动斜齿轮固定安装在旋转杆的表面,所述第三传动斜齿轮移动到极限位置时与第四传动斜齿轮啮合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位移组件包括有移动块、位移螺杆和第二卡槽;
[0018]所述移动块开设在支撑框架的中部,所述位移螺杆活动安装在移动块的内部,所述位移螺杆的前端贯穿支撑框架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中间调整把手活动卡接,中间所述活动遮光板贯穿移动块的中部与中间调整齿轮固定连接。
[0019]优选地,所述转向单元固包括有第一连接杆、第一传动斜齿轮和第二传动斜齿轮;
[0020]所述第一传动斜齿轮和第二传动斜齿轮上下对称活动安装在调整槽的前侧,上下两端所述第一传动斜齿轮的后侧与上下两侧调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斜齿轮的后侧与第一传动斜齿轮的前侧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安装在第二传动斜齿轮的前端,并与上下两侧调整把手活动卡接。
[0021]优选地,所述第二插块的形状大小与第二连接杆表面凹槽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二插块的位置与第二连接杆的位置相对应。
[0022]优选地,上下两侧所述调整齿轮均采用曲齿圆锥齿轮控制转向单元工作,上下两侧所述调整齿轮和位移组件上均设置有电机。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一插块的长度值等于定位块的长度值,所述第一插块开口大小等于定位块的截面大小。
[0024]优选地,所述第一插块的截面大小等于第一卡槽的截面大小,所述第一卡槽的长度值大于第一插块的长度值。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插块、定位块和推板等结构的配合,从而当需要拆除内装饰墙或者外装饰墙的时候,只需将第一插块向推板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推板克服弹簧的弹性沿着导杆表面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插块可以定位块上移动下来,从而使得第一插块可以取出第一卡槽,从而快速完成了插除工作,且安装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安装更换效率,解决了传统幕墙安装拆除时,需要多人协同作业,且拆卸过程繁琐,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0027]2、本专利技术通过活动遮光板和位移组件等结构的配合,可以通过内置的电机控制调整齿轮旋转,从而使得活动遮光板自动调整角度或者通过上下两端的调整把手带动调整齿轮旋转,做到活动遮光板的角度可以手动进行调整,而当需要对遮光区域进行打断时,可以通过位移组件使得遮光区域被分成两个部分,从而可以进行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提高了建筑幕墙本体的实用性,使其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同时由于活动遮光板设置在内部,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从而避免遮光组件的表面沾染灰尘,起到了减少清理难度的作用。
[0028]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五传动斜齿轮、升降螺杆和清洁刮板等结构的配合,从而当调整
组件转动的时候,同时也会带动后端的第五传动斜齿轮旋转,从而使得第六传动斜齿轮旋转,继而使得旋转杆带动第三传动斜齿轮旋转,从而使得升降螺杆转动,使得清洁刮板沿着外装饰墙的表面边移动边进行清理,从而起到了维护人员的安全性,同时起到了减轻维护工作难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5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7]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6的C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支撑框架;2、内装饰墙;3、外装饰墙;4、第一卡槽;5、导杆;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框架(1);内装饰墙(2),所述内装饰墙(2)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前侧;外装饰墙(3),所述外装饰墙(3)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后侧;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支撑框架(1)、内装饰墙(2)和外装饰墙(3)的表面,使得内装饰墙(2)和外装饰墙(3)安装在支撑框架(1)的表面;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一插块(9)、第一卡槽(4)、导杆(5)、定位块(8)、推板(7)和弹簧(6),所述第一插块(9)错位非对称安装在内装饰墙(2)的后侧与外装饰墙(3)的前侧,所述第一卡槽(4)错位对称开设在支撑框架(1)的前后两侧,所述定位块(8)固定安装在第一卡槽(4)的内端,所述导杆(5)固定安装在第一卡槽(4)外端的内侧,所述推板(7)和弹簧(6)自内向外沿着导杆(5)的表面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的中部还设置有:活动遮光板(12),所述活动遮光板(12)沿着支撑框架(1)的内侧阵列设置;调整组件,调整组件设置在支撑框架(1)和内装饰墙(2)的右侧控制活动遮光板(12)角度的调整;位移组件,位移组件设置在支撑框架(1)和内装饰墙(2)右侧的中部使得调整组件和活动遮光板(12)拆分成两个部分;调整组件包括有调整槽(10)、调整齿轮(11)、转向单元、连接槽(19)和调整把手(20),所述调整槽(10)开设在支撑框架(1)的右侧,所述调整齿轮(11)阵列安装在调整槽(10)的侧面,并与活动遮光板(12)固定连接,所述转向单元上下对称设置在调整槽(10)的前侧,并与上下两端调整齿轮(11)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槽(19)阵列开设在内装饰墙(2)表面的右侧,所述调整把手(20)活动插接在连接槽(19)的内部,上下两端所述调整把手(20)与上下两侧的转向单元活动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和外装饰墙(3)的表面还设置有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设置在外装饰墙(3)的后侧与支撑框架(1)顶部的后端;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有第五传动斜齿轮(21)、第六传动斜齿轮(22)、旋转杆(24)、升降螺杆(27)、清洁刮板(30)和第三传动斜齿轮(26),所述第五传动斜齿轮(21)活动安装在调整槽(10)的后侧,并与顶端调整齿轮(11)的后侧啮合连接,所述第六传动斜齿轮(22)活动安装在调整槽(10)的后侧,并与第五传动斜齿轮(21)啮合连接,所述第六传动斜齿轮(22)的外侧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丛丛李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纳思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