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微通道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047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制冷换热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微通道冷凝器。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上集流管和两个下集流管,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上集流管之间以及两个下集流管之间的微通道扁管阵列;下集流管内侧设置有隔板,隔板将下集流管隔断形成三个内腔,内腔通过位于下集流管之间的微通道管连接形成连续的加长流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减小冷凝器的迎风面积,缩减机箱的体积,降低设备生成和使用成本。降低设备生成和使用成本。降低设备生成和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微通道冷凝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换热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微通道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市场对于制冷设备的制冷功率需求不断提升,相应的制冷设备的体积也在不断增大。然而过大的设备体积不仅会带来运输成本的提升,也给使用过程带来诸多不便,例如设备占地面积过大、维护成本增加等。工业制冷设备中限制其体积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冷凝器。目前常见的微通道冷凝器多为单层结构,需要较大的迎风面积保证充分换热,造成了制冷设备的体积难以缩小;同时在大功率的设备中,为保证冷凝器表面散热均匀,通常需要配置多个风机,造成成本增加。有一些采用双层或多层结构的微通道冷凝器,只是简单地叠加,其高效散热的能力并没有发挥,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通过双层结构解决单层微通道冷凝器所需迎风面积大,在大功率设备中所需风机数量多的问题;同时通过优化冷媒流路解决普通双层冷凝器造成的散热能力的浪费,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冷凝器上下两层分段换热的方式,提升冷凝器的散热能力。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双层微通道冷凝器,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上集流管和两个下集流管2,两个下集流管2位于两个上集流管1的下侧;
[0006]两个上集流管1的相对面以及两个下集流管2的相对面上均匀设置有引流口;
[0007]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上集流管1之间以及两个下集流管1之间的微通道扁管阵列3,微通道扁管阵列3由多个沿管长方向均匀阵列设置的微通道扁管3a组成,微通道扁管3a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上集流管1或者两个下集流管2上的引流口中;
[0008]其中一侧的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管6,另一侧的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上分别设置有冷媒进口管4和冷媒出口管5。
[0009]对前述双层微通道冷凝器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微通道扁管3a之间的导热翅片。
[0010]对前述双层微通道冷凝器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方案,两个下集流管2内侧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下集流管隔断形成三个内腔,所述内腔通过位于下集流管之间的微通道管连接形成连续的加长流路。
[0011]对前述双层微通道冷凝器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方案,所述三个内腔占集流管内腔体积依次减小,连接内腔之间的微通道管数量依次减少,加长流路沿从大到小的顺序流经各内腔。
[0012]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小冷凝器的迎风面积,相应的制冷设备可以缩减机箱的体积。经过
仿真计算和实验测试,相同的换热能力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层冷凝器比单层的冷凝器的迎风面积可以下降40%;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小冷凝器所需的风量,相应的制冷设备可以减少风机的数量或改用更小的风机。相同换热能力下,风量可下降30%~40%,以上两点,相应地都可以带来制冷设备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具体实施例中双层微通道冷凝器的前视图;
[0015]图2是具体实施例中双层微通道冷凝器的前视图;
[0016]图3是具体实施例中双层微通道冷凝器的前视图;
[0017]图4是具体实施例中下层集流管内延长流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层微通道冷凝器,主要用于作为各类制冷系统,特别是集成式或者对体积和换热效率具有较高要求的制冷换热系统中,用于进一步压缩换热系统的体积,提高换热效率,降低制冷系统生产使用成本。
[0020]其基本结构原理如图1~图4所示,主要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上集流管和两个下集流管2,两个下集流管2位于两个上集流管1的下侧;
[0021]其中,两个上集流管1的相对面以及两个下集流管2的相对面上均匀设置有引流口;
[0022]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上集流管1之间以及两个下集流管1之间的微通道扁管阵列3,微通道扁管阵列3由多个沿管长方向均匀阵列设置的微通道扁管3a组成,微通道扁管3a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上集流管1或者两个下集流管2上的引流口中;
[0023]为进一步提高换热能力,在相对体积内进一步延长流路长度,同时控制冷媒形态,提高换热效果,两个下集流管2内侧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下集流管隔断形成三个内腔,所述内腔通过位于下集流管之间的微通道管连接形成连续的加长流路;
[0024]所述三个内腔占集流管内腔体积依次减小,连接内腔之间的微通道管数量依次减少,加长流路沿从大到小的顺序流经各内腔。
[002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性能,上下两层选用不同规格的微通道扁管和不同翅片密度。上层为初步换热,选用较小规格的扁管和较为稀疏的翅片;下层为主要换热选用较大规格的扁管和较密的翅片。目的在于让冷媒流经上层冷凝器降温后,不被液化,这样冷媒在进入到下层冷凝器时依然处于温度较高的气液两相的状态,这样在下层冷凝时依然可以维持与空气较高的温差,保证换热效果。此方案可以尽量改善两层冷凝器叠加所带来的空气阻力。
[0026]同时,为了构成完整的冷媒流路,在其中一侧的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管6,另一侧的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上分别设置有冷媒进口管4和冷媒出口管5;为实现高效散热,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微通道扁管3a之间的导热翅片。
[0027]基于本实施例中的双层微通道冷凝器,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温度85℃左右)从一侧集流管经过长条形的微通道扁管,经过空气换热冷凝后变为低温高压液态冷媒(温度45
℃左右)从另一侧集流管流出;冷空气流经微通道扁管带走冷媒中的热量,转变为热空气(平均温度55℃)。冷凝器分为上下两层,冷媒由上层流入,下层流出,两层的流路之间由连接管连接;冷媒(85℃)从上层集流管流入上层的微通道扁管中,经过初步换热,变为气液两相混合态(62℃),通过连接管进入下层的微通道扁管,经过低温空气的换热,再转变为低温高压液态(45℃)从集流管流出;冷空气先流过下层的微通道扁管完成主体散热,空气升温至53℃左右,再流过上层微通道扁管为高温冷媒进行初步换热,最终升温至平均温度60℃左右。
[002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微通道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上集流管和两个下集流管(2),两个下集流管(2)位于两个上集流管(1)的下侧;两个上集流管(1)的相对面以及两个下集流管(2)的相对面上均匀设置有引流口;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上集流管(1)之间以及两个下集流管(1)之间的微通道扁管阵列(3),微通道扁管阵列(3)由多个沿管长方向均匀阵列设置的微通道扁管(3a)组成,微通道扁管(3a)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上集流管(1)或者两个下集流管(2)上的引流口中;两个下集流管(2)内侧设置有隔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斌樊青蓝丁鹏王诗豪王政杨晓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汉立制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