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珮馨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打鼾干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375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防打鼾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打鼾干预装置,所述干预装置包括:监测组件,与人体的颈部与胸部相接触,基于人体打鼾时所引起的下呼吸道振动判断是否在打鼾;睡姿调整组件,与人体的头部相接触,与所述监测组件相连接,基于监测组件传输的信息被控制开启,通过对人体的头部施力,带动头部偏转,用于调整睡姿,干预打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以监测打鼾发出的振动为信号的监测组件,用来判断是否在打鼾,将监测组件与人体的颈部和胸部接触,可以监测到下呼吸道的振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监测声音时会出现的问题,进而监测信号精准,再将信号传输给睡姿调整组件,通过带动头部倾斜,改善打鼾的情况。改善打鼾的情况。改善打鼾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打鼾干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防打鼾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打鼾干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打鼾是指睡眠中因上呼吸道狭窄使悬雍垂(腭垂)发生振动而发出的鼾声,扁桃体肥、舌部过大及过度饮酒等会引发打鼾,打鼾容易导致白天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工作能力下降等,且严重的打鼾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进行干预,通过干预调整睡姿,由仰卧位调节至侧卧位,软腭的共振会相对减轻,进而可以缓解打鼾。
[0003]已有的干预打鼾所需的监测设备是安装在枕头上的、手环上的、贴在鼻梁上、鼻孔插气管等器具,但是,针对打鼾声音的监测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睡眠体位的变化以及被褥的影响,导致监测经常失效,进而影响了打鼾干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打鼾干预装置,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打鼾干预装置,所述干预装置包括:
[0006]监测组件,与人体的颈部与胸部相接触,基于人体打鼾时所引起的下呼吸道振动判断是否在打鼾;
[0007]睡姿调整组件,与人体的头部相接触,与所述监测组件相连接,基于监测组件传输的信息被控制开启,通过对人体的头部施力,带动头部偏转,用于调整睡姿,干预打鼾。
[0008]优选地,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设有若干个,分别与人体的颈部与胸部接触,以振动传感器的监测信号为输出信号,利用输出信号判断打鼾或非打鼾,将信号传输给睡姿调整组件。
[0009]优选地,所述监测组件还包括穿戴载体,所述穿戴载体穿戴在人体的上半身,所述振动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穿戴载体上,对应在人体的颈部和胸部。
[0010]优选地,所述睡姿调整组件包括:
[0011]枕头,所述枕头的底部设有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与所述监测组件相连,气囊组件基于监测组件的信号被控制启闭,用于调整枕头的起伏;
[0012]枕套,所述枕头和气囊组件包裹在所述枕套中;
[0013]充气机,所述充气机的出气口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与气囊组件相连,用于控制气囊组件的膨胀或压缩。
[0014]优选地,所述气囊组件包括:
[0015]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枕头中,与所述监测组件相连,用于接收信号、处理信号、输出信号;
[0016]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所述枕头中,用于判断头部
位置;
[0017]气囊,所述气囊设有若干个,所述气囊与压力传感器一一对应,所述气囊上设有进气口与所述充气管相连,所述电路板基于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头部位置控制与压力传感器相应的相邻位置的气囊被充气膨胀,带动头部倾斜;
[0018]粘贴件,连接在所述枕头和气囊上,用于定位所述气囊。
[00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打鼾干预装置,根据现有技术中针对打鼾声音的监测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睡眠体位的变化以及被褥的影响,导致监测经常失效,进而影响了打鼾干预效果的问题,设置有以监测打鼾发出的振动为信号的监测组件,用来判断是否在打鼾,将监测组件与人体的颈部和胸部接触,可以监测到下呼吸道的振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监测声音时会出现的问题,进而监测信号精准,再将信号传输给睡姿调整组件,通过带动头部倾斜,改善打鼾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打鼾干预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打鼾干预装置中枕头的正面剖视图。
[0022]附图中:1

穿戴载体;2

振动传感器;3

枕头;4

枕套;5

充气机;6

充气管;7

电路板;8

压力传感器;9

气囊;10

粘贴件;11

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5]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打鼾干预装置的结构图,所述干预装置包括:
[0026]监测组件,与人体的颈部与胸部相接触,基于人体打鼾时所引起的下呼吸道振动判断是否在打鼾;
[0027]睡姿调整组件,与人体的头部相接触,与所述监测组件相连接,基于监测组件传输的信息被控制开启,通过对人体的头部施力,带动头部偏转,用于调整睡姿,干预打鼾。
[002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智能打鼾干预装置根据现有技术中针对打鼾声音的监测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睡眠体位的变化以及被褥的影响,导致监测经常失效,进而影响了打鼾干预效果的问题,设置有以监测打鼾发出的振动为信号的监测组件,用来判断是否在打鼾,将监测组件与人体的颈部和胸部接触,可以监测到下呼吸道的振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监测声音时会出现的问题,进而监测信号精准,再将信号传输给睡姿调整组件(还能将监测信息实时传送至手机移动客户端),通过带动头部倾斜,改善打鼾的情况。
[0029]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振动传感器2,所述振动传感器2设有若干个,分别与人体的颈部与胸部接触,以振动传感器2的监测信号为输出信号,利用输出信号判断打鼾或非打鼾,将信号传输给睡姿调整组件。
[0030]利用振动传感器2实时监测打鼾时发出的振动,为了提高精准度,振动传感器2可
以设置多个,对应人体的颈部和胸部。
[0031]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监测组件还包括穿戴载体1,所述穿戴载体1穿戴在人体的上半身,所述振动传感器2安装在所述穿戴载体1上,对应在人体的颈部和胸部。
[0032]为了方便振动传感器2与人体接触,避免振动传感器2掉落,可以将振动传感器2安装在穿戴载体1上,穿戴载体1代替睡衣,当人体穿上穿戴载体1时,振动传感器2就会与颈部和胸部对应,即可进行监测过程,振动传感器2安装在穿戴载体1上的方式不做限定,可以是粘贴固定,也可以是缝合固定,只要能避免掉落即可。
[0033]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睡姿调整组件包括:
[0034]枕头3,所述枕头3的底部设有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与所述监测组件相连,气囊组件基于监测组件的信号被控制启闭,用于调整枕头3的起伏;
[0035]枕套4,所述枕头3和气囊组件包裹在所述枕套4中;
[0036]充气机5,所述充气机5的出气口设有充气管6,所述充气管6与气囊组件相连,用于控制气囊组件的膨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打鼾干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预装置包括:监测组件,与人体的颈部与胸部相接触,基于人体打鼾时所引起的下呼吸道振动判断是否在打鼾;睡姿调整组件,与人体的头部相接触,与所述监测组件相连接,基于监测组件传输的信息被控制开启,通过对人体的头部施力,带动头部偏转,用于调整睡姿,干预打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打鼾干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振动传感器(2),所述振动传感器(2)设有若干个,分别与人体的颈部与胸部接触,以振动传感器(2)的监测信号为输出信号,利用输出信号判断打鼾或非打鼾,将信号传输给睡姿调整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打鼾干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还包括穿戴载体(1),所述穿戴载体(1)穿戴在人体的上半身,所述振动传感器(2)安装在所述穿戴载体(1)上,对应在人体的颈部和胸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打鼾干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睡姿调整组件包括:枕头(3),所述枕头(3)的底部设有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珮馨吴楚欣何美瑭孔令霏王艺霏王英程王润亿潘恺璇李良杰白艳
申请(专利权)人:李珮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