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749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包括两个呈正交设置的辐射单元,每个辐射单元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加载脊一和加载脊二,加载脊一上设有一个馈电环,馈电环的一端连接有矩形槽一,矩形槽一指向相对的加载脊二上的矩形槽二,加载脊一的底端开设有一个圆柱同轴馈电接口,圆柱同轴馈电接口与矩形槽一相连通,圆柱同轴馈电接口处安装有SMA接头,SMA接头的一端连接有伸入到矩形槽一中的圆柱同轴内导体,加载脊一和加载脊二上均设有若干加载缝隙。本申请是一种宽频带、双极化、后馈电、紧凑型紧缩场馈源,满足小间距空间的安装要求的同时,保证了电气性能指标不损失,为接口设计提供便捷,尤其适合各类频段的场景应用。尤其适合各类频段的场景应用。尤其适合各类频段的场景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


[0001]本技术涉及紧缩场馈源的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

技术介绍

[0002]紧缩场馈源(Constricted field feed)是一种常用于天线系统中的馈源设计,在紧缩场馈源中,通过在馈源部分引入一对同轴馈线,实现对天线辐射模式的控制,这对同轴馈线被放置在馈源的开口处,并通过一系列特殊的结构来限制电磁波的传播。目前通用的vivaldi天线在无线通信、雷达系统、无人机、卫星通信和电子侦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新技术发展,紧缩场测试高效率已被众多用户提在方案要求当中,宽频带、双极化、后馈电、紧凑型紧缩场馈源是最为核心的无源器件了,也是目前最为迫切的需求,因此为满足上述需求,本司在通用的vivaldi天线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包括两个呈正交设置的辐射单元,每个所述辐射单元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加载脊一和加载脊二,所述加载脊一上设有一个馈电环,所述馈电环的一端连接有矩形槽一,所述矩形槽一指向相对的所述加载脊二上的矩形槽二,所述加载脊一的底端开设有一个圆柱同轴馈电接口,所述圆柱同轴馈电接口与所述矩形槽一相连通,所述圆柱同轴馈电接口处安装有SMA接头,所述SMA接头的一端连接有伸入到所述矩形槽一中的圆柱同轴内导体,所述加载脊一和所述加载脊二上均设有若干加载缝隙。
[0006]进一步的,所述加载脊一和所述加载脊二的内曲面均为e指数函数曲线,每个所述辐射单元的两个加载脊相对而设呈喇叭状。
[0007]进一步的,所述SMA接头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加载脊一的底端。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是一种宽频带、双极化、后馈电、紧凑型紧缩场馈源,满足小间距空间的安装要求的同时,保证了电气性能指标不损失,为接口设计提供便捷,尤其适合各类频段的场景应用。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的侧视图;
[001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的俯视图;
[0014]图4是图3中B

B的剖视图;
[001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的仰视图。
[0016]图中:
[0017]1、加载脊一;2、加载脊二;3、馈电环;4、矩形槽一;5、矩形槽二;6、SMA接头;7、圆柱同轴内导体;8、加载缝隙;9、内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

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包括两个呈正交设置的辐射单元,每个所述辐射单元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加载脊一1和加载脊二2,所述加载脊一1上设有一个馈电环3,所述馈电环3的一端连接有矩形槽一4,所述矩形槽一4指向相对的所述加载脊二2上的矩形槽二5,所述加载脊一1的底端开设有一个圆柱同轴馈电接口,所述圆柱同轴馈电接口与所述矩形槽一4相连通,所述圆柱同轴馈电接口处安装有SMA接头6,所述SMA接头6的一端连接有伸入到所述矩形槽一4中的圆柱同轴内导体7,所述加载脊一1和所述加载脊二2上均设有若干加载缝隙8。
[0020]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辐射单元呈中心正交双极化结构形式。
[002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MA接头6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加载脊一1的底端,为后馈电双馈形式。两路信号分别通过SMA端输入,经馈电环3增强后,信号沿加载脊的轨迹流动,最后在末端辐射向空中去,SMA接头端馈送信号可以单路独立发送,亦可以双路同时发送。后馈电形式方便操作,也方便和其他发射和接收设备集成在一起共同使用。
[002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辐射单元上设置有馈电环,馈电环的设计目的是实现高效的信号传输和天线性能。它可以提供良好的圆极化特性,适用于需要圆极化信号的应用。此外,馈电环还可以提供宽带性能和较低的剖面,使其适用于各种频率范围和空间有限的应用。同时在辐射单元上设置有加载缝隙,在馈源结构中引入加载缝隙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缝隙的尺寸和位置,实现天线的频率调谐和改善天线性能。加载缝隙可以对天线的阻抗、增益、辐射特性等进行调控。通过改善加载脊曲线形态和优化馈电环尺寸,通过加载缝隙加载实现宽频带。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呈正交设置的辐射单元,每个所述辐射单元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加载脊一(1)和加载脊二(2),所述加载脊一(1)上设有一个馈电环(3),所述馈电环(3)的一端连接有矩形槽一(4),所述矩形槽一(4)指向相对的所述加载脊二(2)上的矩形槽二(5),所述加载脊一(1)的底端开设有一个圆柱同轴馈电接口,所述圆柱同轴馈电接口与所述矩形槽一(4)相连通,所述圆柱同轴馈电接口处安装有SMA接头(6),所述SMA接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胜马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硕雷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