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立体交叉隧道相似模型的物理模型试验架
[0001]本申请涉及岩土力学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立体交叉隧道相似模型的物理模型试验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国内外一些城市的繁华地段或特殊环境的区域,地下立体交叉隧道工程已经越来越多,现有的岩土力学理论分析方法无法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而现场试验则由于需求周期较长、耗费较高且不可重复利用等原因,适用场景较为有限,故常采用物理相似模型进行试验分析。
[0003]目前国内外关于隧道相似模型的试验,研究对象常为单洞隧道,对于立体交叉隧道的较为少见,且根据弹性力学中的圣维南原理以及理论、实践表明,对于均质弹性无限域中开挖的圆形洞室,因开挖卸载造成隧道围岩变化的影响范围一般在三倍的隧道洞径,故在进行模型搭建时,对于隧道中心点沿其径向至隧道围岩边界,通常考虑在不小于三倍隧道洞径的范围,现阶段,模型框架尺寸通常为正面长为1.6m,高1.6m,侧面长为0.4m,即可在1.6m*1.6m的正面进行开挖一条最长为0.4m的隧道,对于立体交叉隧道,则需要模型框架在正面及侧面都满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立体交叉隧道相似模型的物理模型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模型试验架包括模型框架、挡板、底板、加压结构;所述模型框架为棱柱框架结构,所述棱柱框架结构包括多对相对设置的侧面,所述多对相对设置的侧面为尺寸相同的矩形;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模型框架的底面,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模型框架的侧面,所述模型框架被挡板、底板围合成一个顶部开口的空腔;所述加压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腔上方,所述加压结构包括加压装置与加压台面,所述加压台面转动连接在加压装置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立体交叉隧道相似模型的物理模型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部可拆连接有加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立体交叉隧道相似模型的物理模型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框架结构的侧面由多对尺寸相同的正方形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立体交叉隧道相似模型的物理模型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模型试验架还包括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腔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立体交叉隧道相似模型的物理模型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框架是由多根竖向构件与多根横向构件首尾可拆卸连接而成的棱柱框架结构,所述底板、挡板与所述模型框架的竖向构件、横向构件可拆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立体交叉隧道相似模型的物理模型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框架的侧面设有侧面加强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志刚,杜志锋,毛亚东,刘凇源,王翔,杨佩熹,秦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