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边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550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边控制电路。高边控制电路包括:硬线输入检测电路、控制模块、位置制动灯高边输出电路、左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以及右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硬线输入检测电路与控制模块、位置制动灯高边输出电路、左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以及右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连接;控制模块与位置制动灯高边输出电路、左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以及右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连接;控制模块和/或硬线输入检测电路用于控制位置制动灯高边输出电路、左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以及右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中至少一个电路的启动或停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降低尾灯功能故障带来的人身安全风险,增加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利于尾灯发挥作用。有利于尾灯发挥作用。有利于尾灯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边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汽车照明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高边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尾灯作为汽车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在汽车信号传递与安全保障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分离式尾灯还是贯穿尾灯,汽车尾灯正朝着外观多样化、灯语个性化的趋势前进,而得以实现这些功能的尾灯控制器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部分尾灯控制器会利用高边开关的通断来实现尾灯的各种功能,并在尾灯负载不工作时使高边开关也不工作,从而降低整个尾灯控制系统的功耗。不过现有的高边控制电路只是通过单一的硬线输入控制方式或者单一的高低电平控制方式实现高边开关的通断,当硬线输入控制方式或者高低电平控制方式失效时,尾灯控制器的高边开关不仅无法正常通断,而且还可能使尾灯发出错误的灯语,使车内人员面临重大的人身危险,不利于尾灯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高边控制电路只能通过单一的硬线输入控制方式或者单一的高低电平控制方式实现高边开关的通断,当硬线输入控制方式或者高低电平控制方式失效时,高边开关不仅无法正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边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硬线输入检测电路、控制模块、位置制动灯高边输出电路、左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以及右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所述硬线输入检测电路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位置制动灯高边输出电路、所述左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以及所述右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位置制动灯高边输出电路、所述左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以及所述右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或所述硬线输入检测电路用于控制所述位置制动灯高边输出电路、所述左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以及所述右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中至少一个电路的启动或停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边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线输入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硬线输入检测单元、第二硬线输入检测单元以及第三硬线输入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硬线输入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一硬线输入检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硬线输入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以及所述左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的被控端连接,所述第一硬线输入检测单元的第四端接地;所述第二硬线输入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二硬线输入检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硬线输入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以及所述位置制动灯高边输出电路的被控端连接,所述第二硬线输入检测单元的第四端接地;所述第三硬线输入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三硬线输入检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三硬线输入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控制端以及所述右转向灯高边输出电路的被控端连接,所述第三硬线输入检测单元的第四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边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线输入检测单元包括:第七二极管、第六十九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九十二电阻、第六十八电容、第九十三电阻、第十二MOS管、第一百零一电阻、第七十四电容、第一百零二电阻、第十五MOS管和第一百一十三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六十九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十九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九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百零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十八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九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十八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二MOS管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十二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百零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十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百零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五MOS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七十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百零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五MOS管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十五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百一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百一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供电端连接;
所述第二硬线输入检测单元包括:第八二极管、第七十一电容、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九十四电阻、第七十电容、第九十五电阻、第十三MOS管、第一百零三电阻、第七十五电容、第一百零四电阻、第十六MOS管和第一百一十四电阻;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七十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十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九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百零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九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三MOS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七十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三MOS管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十三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百零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十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百零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六MOS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七十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百零四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六MOS管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十六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百一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百一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三硬线输入检测单元包括:第九二极管、第七十三电容、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九十六电阻、第七十二电容、第九十七电阻、第十四MOS管、第一百零五电阻、第七十六电容、第一百零六电阻、第十七MOS管和第一百一十五电阻;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九二极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七十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十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九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百零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十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九十七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七十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四MOS管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十四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百零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十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百零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七MOS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七十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百零六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七MOS管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十七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百一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百一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供电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边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第五十九电容、第二十二电容、电感、第六十电容、第二十三电容、磁珠、第六十一电容、第二十一电容、第二十四电容、第二十六电容、第三十二电容、第十六电容、第十一电容、晶振、第四十四电阻、第四十九电阻和第五十电阻;所述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十九电容以及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九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三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磁珠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十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十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磁珠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十一电容、所述第二十一电容、所述第二十四电容、所述第二十六电容、所述第三十二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六十一电容、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前吉候显准朱红飞钱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晶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