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覆膜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54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构造柱覆膜模板,所述模板包括四个模板单元和固定卡件,四个模板单元呈矩形设置;所述模板单元包括有模板面板和竖向背楞;所述模板面板设置在待浇筑构造柱的侧面,在模板面板面向待浇筑构造柱一侧贴设有塑膜;所述竖向背楞设置在模板面板的外侧面两侧、且沿模板面板的两侧竖边通长设置;在竖向背楞靠近模板面板的竖边的侧面上开设有竖向通长的凹槽;所述塑膜的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并延伸至竖向背楞的凹槽内,在凹槽内设置有与凹槽相适应的卡条,所述卡条压接在塑膜的端部;所述固定卡件箍设在四个模板单元的外侧,以解决构造柱的成型质量的问题。决构造柱的成型质量的问题。决构造柱的成型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造柱覆膜模板


[0001]本技术属于模板固定装置
,具体涉及到一种构造柱覆膜模板。

技术介绍

[0002]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及修建行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模板的使用材料、施工方法及工艺有了飞跃的发展,但是在整个二次结构构造柱施工过程中,构造柱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因其体量相对较小,因此容易被人忽视。在今后越来越注重建筑空间的发展趋势下,框剪结构及框架结构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同时,构造柱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对于构造柱浇筑施工需加强重视;传统方式构造柱模板仅在模板表面均匀涂刷一层界面剂,以方便后续混凝土与模板间的拆脱,但采用如此施工方式不仅浪费人工,且拆模后构造柱表面受周围环境温度、湿度及养护情况的影响较大,同时界面剂的涂刷难以保证模板表面不附沾混凝土的残留,进一步影响构造柱的成型质量及观感质量,减少了模板的周转次数,造成施工成本居高不下,施工进度难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构造柱覆膜模板,目的是为了解决构造柱的成型质量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构造柱覆膜模板,所述模板包括四个模板单元和固定卡件,四个模板单元呈矩形设置;所述模板单元包括有模板面板和竖向背楞;所述模板面板设置在待浇筑构造柱的侧面,在模板面板面向待浇筑构造柱一侧贴设有塑膜;所述竖向背楞设置在模板面板的外侧面两侧、且沿模板面板的两侧竖边通长设置;在竖向背楞靠近模板面板的竖边的侧面上开设有竖向通长的凹槽;所述塑膜的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并延伸至竖向背楞的凹槽内,在凹槽内设置有与凹槽相适应的卡条,所述卡条压接在塑膜的端部;所述固定卡件箍设在四个模板单元的外侧。
[0005]进一步的,所述模板面板的横向宽度大于待浇筑构造柱的宽度,所述塑膜粘接固定在模板面板的内侧面上。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卡件有多组,每组固定卡件有四个,分别对应卡设在相对设置的模板单元之间;多组固定卡件沿竖向间隔布置在模板的外侧的竖向背楞上。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卡件呈F形,包括有L形卡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靠近端部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L形卡杆包括有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的长度大于第二杆段的长度;所述第一杆段穿设在固定杆的通孔中;所述模板卡设在第二杆段与固定杆之间。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段上间隔设置插孔,所述固定杆与L形卡杆之间通过插设在插孔中的插杆固定。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水平切面呈梯形设置。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模板单元内侧设置
有塑膜,塑膜的两端延伸至模板面板外侧固定,通过塑膜与构造柱接触,便于模板的拆托,并且提高使得构造柱的成形质量;增加模板的周转次数,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在模板外侧设置多组固定卡件固定,提高模板的稳定性,该工具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且实用性强,为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及减少材料损耗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塑膜与模板单元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模板框件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固定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说明:1、模板;1.1、模板面板;2、竖向背楞;3、凹槽;4、卡条;5、塑膜;6、固定卡件;6.1、L形卡杆;6.11、第一杆段;6.12、第二杆段;6.2、固定杆;6.3、通孔;7、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18]结合附图,本技术为一种构造柱覆膜模板,所述模板1包括四个模板单元和固定卡件6,四个模板单元呈矩形设置;所述模板单元包括有模板面板1.1和竖向背楞2;所述模板面板1.1设置在待浇筑构造柱的侧面,在模板面板1.1面向待浇筑构造柱一侧贴设有塑膜5;所述竖向背楞2设置在模板面板1.1的外侧面两侧、且沿模板面板1.1的两侧竖边通长设置;在竖向背楞2靠近模板面板1.1的竖边的侧面上开设有竖向通长的凹槽3;所述塑膜5的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并延伸至竖向背楞2的凹槽3内,在凹槽3内设置有与凹槽3相适应的卡条4,所述卡条4压接在塑膜5的端部,所述固定卡件6箍设在四个模板单元的外侧。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面板1.1的横向宽度大于待浇筑构造柱的宽度,保证垂直于模板面板的模板单元距离模板面板的端部留有距离;所述塑膜5粘接固定在模板面板1.1的内侧面上,通过卡条4将塑膜5端部固定,防止塑膜端部翘起。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卡件6有多组,每组固定卡件6有四个,分别对应卡设在相对设置的模板单元之间;多组固定卡件6沿竖向间隔布置在模板1的外侧的竖向背楞2上。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卡件6呈F形,包括有L形卡杆6.1和固定杆6.2;所述固定杆6.2靠近端部位置处设置有通孔6.3,所述L形卡杆6.1包括有第一杆段6.11和第二杆段6.12;所述第一杆段6.11的长度大于第二杆段6.12的长度;所述第一杆段6.11穿设在固定杆6.2的通孔6.3中;所述模板1卡设在第二杆段6.12与固定杆6.2之间。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段6.11上间隔设置插孔7,所述固定杆6.2与L形卡杆6.1
之间通过插设在插孔7中的插杆固定,所述插孔7有两组,分别设置有第一杆段6.11的顶面和侧面,并且顶面和侧面上的插孔在第一杆段6.11上交叉布置。
[0023]本实施例中,通孔6.3的直径大于第一杆段6.11的直径,所述第一杆段6.11穿设在通孔6.3中,在浇筑构造柱内浇筑混凝土时,固定杆6.2受到混凝土的挤压向外移动,使得第一杆段6.11与固定杆6.2之间不再相互垂直,使得固定杆6.2在第一杆段6.11上不能移动,从而将固定杆6.2与第一杆段6.11之间固定。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3的水平切面呈梯形设置。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膜5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采用3mm厚的聚乙烯膜作为塑膜材料,塑膜表面光滑,实测平均强度约为26.7N/mm
²
,可保证混凝土无法划破塑膜。通过在模板面板1.1上贴设塑膜5,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覆膜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1)包括四个模板单元和固定卡件(6),四个模板单元呈矩形设置;所述模板单元包括有模板面板(1.1)和竖向背楞(2);所述模板面板(1.1)设置在待浇筑构造柱的侧面,在模板面板(1.1)面向待浇筑构造柱一侧贴设有塑膜(5);所述竖向背楞(2)设置在模板面板(1.1)的外侧面两侧、且沿模板面板(1.1)的两侧竖边通长设置;在竖向背楞(2)靠近模板面板(1.1)的竖边的侧面上开设有竖向通长的凹槽(3);所述塑膜(5)的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并延伸至竖向背楞(2)的凹槽(3)内,在凹槽(3)内设置有与凹槽(3)相适应的卡条(4),所述卡条(4)压接在塑膜(5)的端部;所述固定卡件(6)箍设在四个模板单元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覆膜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面板(1.1)的横向宽度大于待浇筑构造柱的宽度,所述塑膜(5)粘接固定在模板面板(1.1)的内侧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覆膜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锋高泽铎王明宇陈阳徐瑞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