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50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涉及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包括底板,底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夹持板,第一插槽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一拓展杆,第一拓展杆的一端的内侧壁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的外表面开设有插孔,第一夹持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斜撑杆,第一夹持板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夹持板,第二插槽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二拓展杆,第二夹持板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三夹持板,第三插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三拓展杆,插孔的内侧壁插接有丝杆,丝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片,第三夹持板的一侧面设置有构造柱模板,该装置具有提升夹持效果和增加装置适配性的有益效果。增加装置适配性的有益效果。增加装置适配性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
,具体为一种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是用于支撑和固定外墙构造柱模板的结构。它由钢管、钢板、螺栓等构成,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工需求进行调整和拼接。它的作用是保证外墙构造柱模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便施工人员可以在上面安全地进行施工作业。
[0003]现有的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在使用时,通常使用钢管将模板夹持固定,需要设置多组钢管及逆行固定,一方面多组钢管使用时固定步骤较为繁琐,另一方面,钢管与模板之间的接触面较小,难以对模板进行很好的夹持,模板容易涨破,造成严重的施工隐患,并且现有的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使用时当构造柱处于外墙边缘时,则需要两个或者多个垂直的模板,此时采用钢管进行固定,则需要另外搭建辅助支撑架,过程更加繁琐,所以亟需一种外墙构造模板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一拓展杆,所述第一拓展杆的一端的内侧壁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外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第一夹持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斜撑杆,所述第一夹持板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模块外壳,所述限位模块外壳的内侧壁设置有限位卡块,所述限位模块外壳的内侧壁通过支撑柱设置有连杆,所述限位模块外壳的内侧壁设置有按钮,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二拓展杆,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三夹持板,所述第三夹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插槽,所述第三插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三拓展杆,所述插孔的内侧壁插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片,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三夹持板的一侧面设置有构造柱模板。
[0007]可选的,所述第二拓展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第三拓展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拓展杆、第二拓展杆和第三插槽均设置有且错位分布。
[0009]可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矩形阵列方式均匀分布。
[0010]可选的,所述按钮的一端通过轴杆与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按钮的一端设置
有弹簧,所述连杆的一端与限位卡块的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矩形阵列方式均匀分布。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夹持板和第三夹持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设置有两组且对称设置于第二夹持板的外表面的前后两侧。
[0013]可选的,所述构造柱模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构造柱模板的中部设置有墙体,所述墙体的中部设置有构造柱。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通过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第三夹持板和丝杆的设置,使该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具备了便于对模板进行更好的夹持固定的效果,通过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和第三夹持板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丝杆穿过插孔和墙体后,使用另一个限位片以及螺母进行固定后,将第一拓展杆、第二拓展杆和第三拓展杆相互连接,形成夹持结构,将两片构造柱模板夹持在构造柱的两面,相较于传统方式使用钢管,可以增大与模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更好的对模板进行夹持,防止模板涨破的风险,从而达到了提升夹持效果的目的。
[0016]2、该一种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通过第一夹持板、第一拓展杆、第二夹持板、第二拓展杆、第三夹持板和第三拓展杆的设置,使该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具备了便于适配多种尺寸的构造柱的效果,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卡块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弹簧将按钮弹出,此时按钮带动连杆的下端向外侧转动,连杆的另一端带动限位卡块卡入限位槽的内部,可以将第二夹持板从第一夹持板的内部以及将第三夹持板从第二夹持板的内部,向上提升后停留在指定位置,达到可以调节支撑机构高度的效果,通过第一拓展杆、第二拓展杆和第三拓展杆分别于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和第三插槽的配合设置,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拓展杆、第二拓展杆和第三拓展杆向外侧拉伸,从而加宽能够夹持固定的尺寸,有效适配了多种尺寸的构造柱,进而达到了增加装置适配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装配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第一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前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第二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第三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图5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图3中B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4]图中:1、底板;2、第一夹持板;3、第一插槽;4、第一拓展杆;5、转动轴;6、转动板;7、插孔;8、斜撑杆;9、卡槽;10、第二夹持板;11、限位模块外壳;12、限位槽;13、限位卡块;14、连杆;15、按钮;16、弹簧;17、刻度线;18、第二插槽;19、第二拓展杆;20、第三夹持板;21、第三插槽;22、第三拓展杆;23、墙体;24、丝杆;25、限位片;26、螺母;27、构造柱模板;28、构造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0026]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外墙构造柱模板27支撑机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夹持板2,第一夹持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插槽3,第一插槽3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一拓展杆4,第一拓展杆4的一端的内侧壁通过转动轴5转动连接有转动板6,转动板6的外表面开设有插孔7,第一夹持板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斜撑杆8,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卡槽9,卡槽9的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矩形阵列方式均匀分布,第一夹持板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夹持板10,第二夹持板10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模块外壳11,按钮15的一端通过轴杆与连杆14的一端活动连接,按钮15的一端设置有弹簧16,连杆14的一端与限位卡块13的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限位模块外壳11的内侧壁设置有限位卡块13,限位模块外壳11的内侧壁通过支撑柱设置有连杆14,限位模块外壳11的内侧壁设置有按钮15,第二夹持板10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插槽18,第二插槽18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二拓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底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夹持板,第一夹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插槽,第一插槽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一拓展杆,第一拓展杆的一端的内侧壁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的外表面开设有插孔,第一夹持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斜撑杆,第一夹持板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模块外壳,限位模块外壳的内侧壁设置有限位卡块,限位模块外壳的内侧壁通过支撑柱设置有连杆,限位模块外壳的内侧壁设置有按钮,第二夹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插槽,第二插槽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二拓展杆,第二夹持板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三夹持板,第三夹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插槽,第三插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三拓展杆,插孔的内侧壁插接有丝杆,丝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片,丝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第三夹持板的一侧面设置有构造柱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构造柱模板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拓展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第三拓展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牧林赵士建郭凯贾明明董焕徐磊杨永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