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超凌专利>正文

可调延时阀芯及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53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延时阀芯及水龙头,属于水龙头,现有延时阀芯及水龙头不可调节延时时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拉杆内设构成充水通道的连通孔,并在拉杆内设一调节杆,通过调节调节杆的位置来调节连通孔的大小,即调节向阀帽内充水的充水通道的流通能力,流通能力大,延时阀芯的延时时间短,流通能力小,延时阀芯的延时时间长,据此达到调节延时阀芯延时时间的目的,增大延时阀芯的适用范围并可在使用中调节延时时间。用中调节延时时间。用中调节延时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延时阀芯及水龙头


[0001]本技术属于水龙头,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式可调延时阀芯及水龙头,用于调节开启水龙头后的出水时间。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式延时阀芯及水龙头,通过按压按钮来移动阀塞组件开启出水通道令水龙头出水,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下令按钮与阀塞组件移动复位来关闭出水通道令水龙头停止出水。
[0003]现有的机械式延时阀芯及水龙头,实现延时是通过充水通道向阀帽内缓慢充水来延缓阀塞组件复位实现的。从开启出水通道令水龙头出水至关闭出水通道令水龙头停止出水之间的时间间隔是该水龙头的延时时间。
[0004]在延时阀芯结构确定的前提下,决定延时时间的因素主要在于向阀帽内充水的充水通道的流通能力,流通能力大,延时时间短,流通能力小,延时时间长。然而,现有的延时阀芯,其延时时间设计为固定时间,不可调节,然而因使用场所要求不同,同种规格型号的延时阀芯难以适于不同使用场所的不同要求,而且当延时阀芯使用一段时间后延时时间变短,现有的延时阀芯难以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机械式延时阀芯及水龙头存在的不可调节延时时间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延时阀芯及水龙头,用以扩大延时阀芯的适用场合并可在使用中调节延时时间。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可调延时阀芯,其特征是包括:
[0007]用于将延时阀芯安装到阀座的阀盖组件,阀盖组件具有出水通道;
[0008]阀帽,其位于阀盖组件下方并与阀盖组件保持固定和密封,阀帽具有过水通道;r/>[0009]阀塞组件,其装配在拉杆下端并被配置为由拉杆带着移动来开启出水通道或关闭出水通道,阀塞组件位于阀帽内并与阀帽密封而在阀帽内形成密封腔,阀塞组件具有充水通道,阀塞组件的移动缩小密封腔的容积以促使密封腔通过充水通道向外排水,阀塞组件的移动扩大密封腔的容积以通过充水通道向密封腔充水,充水通道包括设于拉杆内的连通孔,拉杆内设一调节杆,调节杆被配置为通过调节位置来调节连通孔的大小。
[0010]该可调延时阀芯,通过在拉杆内设构成充水通道的连通孔,并在拉杆内设一调节杆,通过调节调节杆的位置来调节连通孔的大小,即调节向阀帽内充水的充水通道的流通能力,流通能力大,延时阀芯的延时时间短,流通能力小,延时阀芯的延时时间长,据此达到调节延时阀芯延时时间的目的,增大延时阀芯的适用范围并可在使用中调节延时时间。
[0011]为了便于调节操作以及精确操作,拉杆上下移动地穿设于阀盖组件并在穿设部位密封,拉杆内设有轴向通孔,调节杆通过螺纹装配在轴向通孔内并在其上端设旋拧结构,调节杆与轴向通孔的壁之间设密封件用以阻止连通孔中的水流向轴向通孔。因此,通过螺丝
刀等工具旋拧调节杆的旋拧结构即可实现调节,而且借螺纹连接结构可以精确地调节调节杆的轴向移动位置,用以精确调节充水通道的流量。
[0012]为了便于调节操作,拉杆的上端装配按钮,按钮上设有对应旋拧结构的通孔,通孔的孔径小于调节杆头部的轮廓,通孔内配置盖子。需要调节调节杆的位置来调节延时时间时,只需要开启盖子,即可用工具旋拧调节杆,毋须拆卸延时阀芯或者水龙头即可实现。由于通孔的孔径小于调节杆头部的轮廓,调节杆不能经按钮上的通孔取出,避免调节杆被取出损坏延时调节,并限定了调节杆的上下移动范围。
[0013]为了在开启水龙头后令水龙头自动关闭,按钮与阀盖组件之间支撑有复位弹簧用于按压按钮后促使按钮带着拉杆和阀塞组件复位。
[0014]为了便于装配,拉杆由至少两段杆件连接而成。
[0015]为了便于装配和配置充水通道,阀塞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座和衬套,第一密封座套在拉杆上并与拉杆保持密封来形成连通腔,第一密封座设有径向流通孔,衬套套在第一密封座外侧,衬套上设有连通衬套内侧与外侧的网孔,充水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连通孔、连通腔、径向流通孔及衬套上的网孔,连通孔连通密封腔。
[0016]为了控制径向流通孔的流通能力以及避免堵塞,第一密封座设有环槽,径向流通孔的外端口位于环槽内,环槽内套有环状柔性密封件,柔性密封件被突出部支撑而与外端口之间保持间隙。据此,按压按钮开启水龙头时,密封腔通过充水通道向外排水,冲开柔性密封件,增大充水通道的流通能力,快速开启水龙头,而在关闭水龙头过程中,通过充水通道向密封腔充水,柔性密封件被流水冲向径向流通孔的外端口,缩小充水通道的流通能力,慢速关闭水龙头,达到延时目的。
[0017]为了确保柔性密封件与径向流通孔的外端口的配合关系,避免柔性密封件贴在径向流通孔的外端口而堵住外端口,环槽内有凸台,外端口位于凸台,凸台的端面具有连通外端口的流通槽,突出部为设于凸台两侧的凸筋。因此,当柔性密封件贴在径向流通孔的外端口时,可以通过流通槽流水并借着流通槽内水的水流冲开贴在径向流通孔的外端口柔性密封件,避免堵塞。
[0018]为了减轻按压按钮的压力,拉杆上下移动地穿设第一密封座,拉杆与第一密封座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拉杆与第一密封座借压缩弹簧的弹力令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在拉杆与第一密封座之间围成连通腔,拉杆带着阀塞组件缩小密封腔时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令拉杆先于阀塞组件向阀帽内移动并且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脱开密封让出溢水通道。据此,开启水龙头时,由于拉杆的截面积较小,容易克服阀帽内的水压而能够轻易按压按钮并开启溢水通道,令阀帽内的水从溢水通道溢出,减小阀塞组件随之向阀帽内移动来缩小密封腔的阻力,令按压按钮较为轻松省力。
[0019]为了便于装配和配置出水通道,阀盖组件包括阀盖、第二密封座和出水支架,第二密封座装配于阀盖内,出水支架装配于阀盖下端;拉杆上下移动地穿设于第二密封座;阀盖与第二密封座之间密封,第二密封座和拉杆之间密封;出水通道为出水支架的下端口。据此,可以分别制造阀盖、第二密封座和出水支架,如阀盖用不锈钢制成,第二密封座和出水支架用塑料制成,利于依需制得所需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002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水龙头,其特征是包括阀座和本技术的可调延时阀芯,阀座具有进水接口和出水管,阀盖组件通过螺纹连接在阀座上,阀盖组件与阀座
之间具有第一密封部位和第二密封部位,第一密封部位与第二密封部位之间构成出水腔,出水腔连通出水通道和出水管;阀帽被阀盖组件压紧在阀座内。
[0021]本技术通过在拉杆内设构成充水通道的连通孔,并在拉杆内设一调节杆,通过调节调节杆的位置来调节连通孔的大小,即调节向阀帽内充水的充水通道的流通能力,流通能力大,延时阀芯的延时时间短,流通能力小,延时阀芯的延时时间长,据此达到调节延时阀芯延时时间的目的,增大延时阀芯的适用范围并可在使用中调节延时时间。
[0022]本技术将拉杆上下移动地穿设于阀盖组件,将调节杆通过螺纹装配在轴向通孔内并在其上端设旋拧结构,通过螺丝刀等工具旋拧调节杆的旋拧结构即可实现调节,而且借螺纹连接结构可以精确地调节调节杆的轴向移动位置,用以精确调节充水通道的流量。
[0023]本技术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延时阀芯,其特征是包括:用于将延时阀芯安装到阀座的阀盖组件(200),阀盖组件具有出水通道(204);阀帽(300),其位于阀盖组件下方并与阀盖组件保持固定和密封,阀帽具有过水通道(301);阀塞组件(400),其装配在拉杆下端并被配置为由拉杆带着移动来开启出水通道或关闭出水通道(204),阀塞组件(400)位于阀帽(300)内并与阀帽密封而在阀帽内形成密封腔(302),阀塞组件(400)具有充水通道(403),阀塞组件(400)的移动缩小密封腔(302)的容积以促使密封腔通过充水通道(403)向外排水,阀塞组件(400)的移动扩大密封腔(302)的容积以通过充水通道(403)向密封腔(302)充水,充水通道(403)包括设于拉杆内的连通孔(601),拉杆内设一调节杆(602),调节杆(602)被配置为通过调节位置来调节连通孔(601)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延时阀芯,其特征是:拉杆(600)上下移动地穿设于阀盖组件(200)并在穿设部位密封,拉杆内设有轴向通孔(604),调节杆(602)通过螺纹装配在轴向通孔(604)内并在其上端设旋拧结构(605),调节杆(602)与轴向通孔(604)的壁之间设密封件用以阻止连通孔(601)中的水流向轴向通孔(6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延时阀芯,其特征是:拉杆(600)的上端装配按钮(700),按钮上设有对应旋拧结构的通孔(701),通孔(701)的孔径小于调节杆(602)头部的轮廓,通孔(701)内配置盖子(7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延时阀芯,其特征是:按钮(700)与阀盖组件(200)之间支撑有复位弹簧(500)用于按压按钮后促使按钮带着拉杆(600)和阀塞组件(400)复位。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可调延时阀芯,其特征是:拉杆(600)由至少两段杆件连接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可调延时阀芯,其特征是:阀塞组件(400)包括第一密封座(401)和衬套(402),第一密封座(401)套在拉杆(600)上并与拉杆保持密封来形成连通腔(413),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凌
申请(专利权)人:杨超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