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37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机柜、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机柜的内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上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一液冷板竖向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风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的气体循环方式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散热;所述第二设备横向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液冷板竖向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二风道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的气体循环方式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散热。二设备进行散热。二设备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设备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BBU)机房内通常会包含BBU设备、传输设备、电源、电池等,为了使得通信设备处于一个最佳工作环境温度下,现在通常采用空调设备进行BBU机房散热,但采用空调的风冷散热方案,存在着能耗较高的问题,目前空调能耗占据了BBU机房整体能耗的35%左右;同时随着集中式无线接入网(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work,CRAN)机房建设推进下通信设备集中度的提高,导致风冷散热即将达到能力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解决通过风冷散热能耗较高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机柜、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机柜的内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上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一液冷板竖向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设备横向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液冷板竖向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风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的气体循环方式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散热,所述第二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二风道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的气体循环方式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散热。
[0005]可选的,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底部,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设备的顶部;
[0006]或者,
[0007]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左侧,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右侧,或者,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右侧,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左侧。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底部比所述第一液冷板的顶部更靠近所述第一设备。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液冷板的顶部比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底部更靠近所述第二设备。
[0010]可选的,所述机柜内还设置有用于竖向固定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固定槽。
[0011]可选的,所述机柜内还设置有用于横向固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固定槽。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包括至少一个BBU。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设备包括:传输设备、电源设备和电池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0014]可选的,在所述第二设备包括:传输设备、电源设备和电池设备的情况下,所述传输设备、电源设备和电池设备依次从上至下设置。
[0015]可选的,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热交换机、液冷分配单元、冷却液循环冷却回路,所
述热交换机、液冷分配单元、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通过所述冷却液循环冷却回路连接。
[001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固定有第一设备的第一区域内设置第一液冷板和第一风道,通过设置在第一设备旁边的第一液冷板对第一设备进行液冷散热以及第一风道用于通过第一区域内的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的气体循环方式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散热,在固定有第二设备的第二区域内设置第二液冷板和第二风道,通过设置在第二设备旁边的第二液冷板对第二设备进行液冷散热以及第二风道用于通过第二区域内的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的气体循环方式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散热,从而实现通信设备的散热高效化,这样可以最大化降低通信设备散热的能量消耗,同时保证通信设备处于最优的工作环境温度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一液冷板竖向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设备横向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液冷板竖向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实现了通信设备的机柜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正视图;
[001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侧视图;
[0020]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0023]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机柜10、第一设备11、第二设备12、第一液冷板13、第二液冷板14、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机柜的内部包括第一区域15和第二区域16,所述第一区域15位于所述第二区域16上方,所述第一设备11和所述第一液冷板13竖向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15;所述第二设备12横向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16,所述第二液冷板14竖向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16。
[0024]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设备11的底部,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设备11的顶部;或者,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12的左侧,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12右侧,或者,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12的右侧,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12左
侧,通过第一区域的第一风道和第二区域的第二风道实现由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的气体循环散热。
[0025]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液冷板13的底部比所述第一液冷板13的顶部更靠近所述第一设备11,也就是,第一液冷板13倾斜设置,这样在不增加第一区域高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第一液冷板13的热交换面的长度,有效改善第一液冷板13在第一区域的液冷散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液冷板13的摆放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0026]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液冷板14的顶部比所述第二液冷板14的底部更靠近所述第二设备12,也就是,第二液冷板14倾斜设置,也就是,第二液冷板14倾斜设置,这样在不增加第二区域高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第二液冷板14的热交换面的长度,有效改善第二液冷板14在第二区域的液冷散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液冷板14的摆放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0027]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柜内还设置有用于竖向固定所述第一设备11的第一固定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该第一固定槽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机柜、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机柜的内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上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一液冷板竖向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风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的气体循环方式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散热;所述第二设备横向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液冷板竖向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二风道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的气体循环方式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底部,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设备的顶部;或者,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左侧,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右侧,或者,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右侧,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左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宇许康孙蕾王桂珍邓伟张晟毕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