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能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蓄能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换热器上的制冷系统管路采用挤压等机械方式嵌入蓄能盒,换言之,蓄能盒包裹制冷系统管路,热量/冷量通过制冷系统管路传递至蓄能盒,该种方式的换热器与蓄能盒之间接触热阻较大,造成实际温差大,导致换热效率降低,而且带有蓄能盒的换热器,由于制冷系统管路采用挤压等机械方式嵌入蓄能盒,设置在蓄能盒中的相变储能材料存在泄露等问题,系统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蓄能换热器,制冷系统通道与换热块一体成型设计,消除制冷系统通道与换热器接触热阻,使热量/冷量传递最大化,提高传热效率,外壳和换热块构成蓄能换热器的整体结构,外壳和换热块之间设置有相变储能材料,制冷系统通道不需要嵌入蓄能盒,降低相变储能材料泄露的风险,系统可靠性高。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制冷系统。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蓄能换热器,包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块(100)和连接于所述换热块(100)的外壳(200),所述换热块(100)内部一体成型有制冷系统通道(110),所述外壳(200)和所述换热块(10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210),所述容纳空间(210)用于容纳相变储能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块(100)为一体铸造的换热块(100),或者,所述换热块(100)为3D打印的换热块(1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空间(210)中,所述换热块(100)朝向所述外壳(200)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翅片(120),所述第一翅片(120)位于所述相变储能材料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120)将所述容纳空间(210)划分成多个存储区域(211),所述第一翅片(120)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相邻所述存储区域(211)的开口(1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120)呈锯齿状。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延龙,王栋,翁健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