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极柱腔夹杂的刮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133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极柱腔夹杂的刮模结构,包括底模,所述底模顶部表面开设有极柱腔,所述底模顶部可水平移动的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朝向其刮铅移动方向的侧面连接有与极柱腔位置对应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以向两侧推离极柱腔表面的铅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刮板和凸起结构,刮板在底模的顶部表面水平移动,从而带动凸起结构在底模的顶部水平移动,并且在凸起结构移动的过程中,凸起结构可以将与其接触的铅层向两侧推离,因此,当凸起结构经过极柱腔顶部时,凸起结构可以使得极柱腔表面的铅层远离极柱腔,减少铅层落于极柱腔内的数量,以保证极柱安装至极柱腔时的精度。极柱安装至极柱腔时的精度。极柱安装至极柱腔时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极柱腔夹杂的刮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极柱腔夹杂的刮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底模是模具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位于模具的下部,用于支撑和定位模具的整体结构,底模的主要作用是为上模提供基础支撑和定位,同时也可以安装水路,极柱等附属部件。
[0003]但底模顶部表面的铅中多含有一些杂质,在对底模顶部表面的铅进行刮膜时,刮板会在底模顶部表面移动,刮板在移动过程中将底模顶部表面的铅向一侧刮除,因为铅中杂质的原因,刮板刮除的铅会堆积在刮板前端,在经过底模的极柱腔位置时,会有部分的铅层因为杂质的原因落于极柱腔内,导致极柱安装至极柱腔内后,其根部会因有铅渣而导致安装精度下降。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刮模结构进一步减少极柱腔内的铅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极柱腔夹杂的刮模结构。
[0005]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极柱腔夹杂的刮模结构,包括底模,所述底模顶部表面开设有极柱腔,所述底模顶部可水平移动的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朝向其刮铅移动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极柱腔夹杂的刮模结构,包括底模(1),所述底模(1)顶部表面开设有极柱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顶部可水平移动的设置有刮板(2),所述刮板(2)朝向其刮铅移动方向的侧面连接有与极柱腔(6)位置对应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以向两侧推离极柱腔(6)表面的铅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极柱腔夹杂的刮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尖角块(4),所述尖角块(4)的尖角朝向刮板(2)刮铅的移动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极柱腔夹杂的刮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腔(6)的中心位置位于尖角块(4)远离刮板(2)的尖角所移动的路径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方孟孙磊胡国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