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耳式移液管连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971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挂耳式移液管连通器,涉及实验器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吸引泵与移液管间的连接直接通过连通吸引泵的橡胶管实现,连接不够紧密,且吸引泵橡胶管无专业固定装置的问题。挂耳式移液管连通器,包括:连通管、移液管、橡胶管和挂钩;所述连通管采用圆管形结构,且连通管的顶部内侧开设有螺纹槽结构;连通管的顶部外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移液管固定连接设置于连通管的底部;所述橡胶管采用圆管形结构;所述挂钩采用半圆环形结构。避免漏液对于实验和存放环境带来污染,提高了本装置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的可靠性,同时,不使用时,通过将挂钩将橡胶管和连通管固定悬挂在安全柜中,降低漏液和实验样品污染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耳式移液管连通器


[0001]本技术属于实验器材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挂耳式移液管连通器。

技术介绍

[0002]移液管是一种量出式仪器,只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它是一根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的细长玻璃管,在生物医学实验室中,移液管的使用极大方便了实验人员移液的需求,吸引泵与移液管的组合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实验人员丢弃大批量废液的需求。
[0003]目前的移液管还存在有以下不足:
[0004]现有的吸引泵与移液管间的连接直接通过连通吸引泵的橡胶管实现,二者之间连接不够紧密,容易造成漏液,且吸引泵橡胶管无专业固定装置,与实验安全柜分离,使用过程中容易引入污染源至安全柜中,对实验样本存在一定污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挂耳式移液管连通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吸引泵与移液管间的连接直接通过连通吸引泵的橡胶管实现,二者之间连接不够紧密,且吸引泵橡胶管无专业固定装置,使用过程中容易引入污染源至安全柜中的问题。
[0006]本技术挂耳式移液管连通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挂耳式移液管连通器,包括:连通管、移液管、橡胶管和挂钩;所述连通管采用圆管形结构,且连通管的顶部内侧开设有螺纹槽结构;连通管的顶部外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移液管固定连接设置于连通管的底部;所述橡胶管采用圆管形结构,橡胶管的底端外侧开设有螺纹槽结构,且橡胶管的顶端与吸引泵连通设置;所述挂钩采用半圆环形结构,且挂钩固定设置于连通管的外侧。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采用U形板结构,连接板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连接板分别固定设置于连通管的外壁左右两侧,右侧一组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通槽结构,左侧一组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右侧一组连接板的圆形通槽内侧滑动设置有滑杆。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采用圆环形结构,且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圆形凹槽结构。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采用圆环形结构,且海绵块设置于固定板顶部的圆形凹槽内,海绵块的内壁与连通管与橡胶管的连接处紧密贴合。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螺杆,所述螺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设置于左侧一组连接板的螺孔内;所述滑杆采用圆柱形结构。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滑板,所述滑板采用中字形板结构,且滑板固定设置于滑杆的底部,滑板与螺杆的底端旋转连接,滑板的顶部中间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通槽结构,滑板中间的圆形通槽内壁与移液管的外壁贴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通过设置有连通管、移液管、橡胶管和挂钩,通过螺纹配合将橡胶管与连通管的顶端固定连接,并将连通管与移液管进行连接,通过橡胶管与连通管的螺纹配合极大的增加了橡胶管与连通管之间的密封性,使得橡胶管与连通管能够无缝衔接,降低了漏液的现象,同时通过连通管外侧固定板内设置的海绵块,能够在出现少量漏液的现象时,通过海绵块及时对于漏液进行吸收,避免漏液对于实验和存放环境带来污染,极大的降低了本装置带来的污染风险,提高了本装置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的可靠性,同时,不使用时,通过将挂钩将橡胶管和连通管固定悬挂在安全柜中,进一步最大程度减少移液管与外部接触,降低漏液和实验样品污染风险。
[0015]通过设置有连接板、滑杆、螺杆和滑板,在将移液管插入到容器内进行取液时,使得滑板的底端面两侧分别卡在容器口的两侧,然后通过旋转螺杆带动滑杆和滑板沿着移液管的外壁进行滑动,从而调整移液管进入到容器内的深度,并进一步的调整移液管进入液体的深度,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更好的控制移液管进入液面的深度,避免出现进入液面太浅会产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内弄脏溶液,太深又会在管外沾附溶液过多,不便于进行清理的现象,同时通过滑板与容器口的顶部的配合,能够保证移液管进入液面时,处于垂直的状态,进而保证移液管外部刻度读数的准确性,有利于对于吸入的液体量进行更加准确的判读。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拆分状态下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连接管和滑杆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1]1、连通管;101、移液管;102、橡胶管;103、连接板;104、挂钩;2、固定板;201、海绵块;3、滑杆;301、螺杆;302、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实施例:
[0024]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5]本技术提供挂耳式移液管连通器,包括:连通管1、移液管101、橡胶管102和挂钩104;连通管1采用圆管形结构,且连通管1的顶部内侧开设有螺纹槽结构;连通管1的顶部外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2;移液管101固定连接设置于连通管1的底部;橡胶管102采用圆管形结构,橡胶管102的底端外侧开设有螺纹槽结构,且橡胶管102的顶端与吸引泵连通设置;挂钩104采用半圆环形结构,且挂钩104固定设置于连通管1的外侧。
[0026]其中,还包括有连接板103,连接板103采用U形板结构,连接板103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连接板103分别固定设置于连通管1的外壁左右两侧,右侧一组连接板103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通槽结构,左侧一组连接板103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右侧一组连接板103的圆形通槽内侧滑动设置有滑杆3。
[0027]其中,固定板2采用圆环形结构,且固定板2的顶部开设有圆形凹槽结构。
[0028]其中,还包括有海绵块201,海绵块201采用圆环形结构,且海绵块201设置于固定板2顶部的圆形凹槽内,海绵块201的内壁与连通管1与橡胶管102的连接处紧密贴合。
[0029]其中,还包括有螺杆301,螺杆30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设置于左侧一组连接板103的螺孔内;滑杆3采用圆柱形结构。
[0030]其中,还包括有滑板302,滑板302采用中字形板结构,且滑板302固定设置于滑杆3的底部,滑板302与螺杆301的底端旋转连接,滑板302的顶部中间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通槽结构,滑板302中间的圆形通槽内壁与移液管101的外壁贴合。
[00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移液管101插入到容器内进行取液时,使得滑板302的底端面两侧分别卡在容器口的两侧,然后通过旋转螺杆301带动滑杆3和滑板302沿着移液管101的外壁进行滑动,从而调整移液管101进入到容器内的深度,并进一步的调整移液管101进入液体的深度,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更好的控制移液管101进入液面的深度,避免出现进入液面太浅会产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内弄脏溶液,太深又会在管外沾附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挂耳式移液管连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管(1)、移液管(101)、橡胶管(102)和挂钩(104);所述连通管(1)采用圆管形结构,且连通管(1)的顶部内侧开设有螺纹槽结构;连通管(1)的顶部外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2);所述移液管(101)固定连接设置于连通管(1)的底部;所述橡胶管(102)采用圆管形结构,橡胶管(102)的底端外侧开设有螺纹槽结构,且橡胶管(102)的顶端与吸引泵连通设置;所述挂钩(104)采用半圆环形结构,且挂钩(104)固定设置于连通管(1)的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挂耳式移液管连通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连接板(103),所述连接板(103)采用U形板结构,连接板(103)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连接板(103)分别固定设置于连通管(1)的外壁左右两侧,右侧一组连接板(103)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通槽结构,左侧一组连接板(103)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右侧一组连接板(103)的圆形通槽内侧滑动设置有滑杆(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容李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沙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