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2870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第一行车机构和第二行车机构,均沿第一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并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吊具结构,包括第一吊绳、第二吊绳、吊架和电磁吸附结构,第一吊绳的一端与第一行车机构连接,第二吊绳的一端与第二行车机构连接,吊架为条形结构,吊架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第一吊绳的另一端与第二吊绳的另一端均与吊架连接,第一吊绳的另一端与第二吊绳的另一端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电磁吸附结构安装在吊架上。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吊装装置在吊装时吊绳容易发生缠绕的技术问题。缠绕的技术问题。缠绕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吊装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现有技术中钢管的运输通常采用吊运吊装的运输方式。一般是先将钢管用钢带打包成正六边形,再在吊装吊运时用两条吊绳分别捆住钢管的两端,随后将两条吊绳远离钢管的两端均固定在吊装结构的同一位置处,并通过该吊装结构将吊绳吊起以完成吊装吊运的操作。
[0003]然而,这样的设置会使钢管在起吊时两条吊绳同时与吊装结构的同一部位连接,而在吊装吊运的过程中钢管等待吊装件难免会发生晃动,而较大的晃动则就会导致两条吊绳发生扭转。若出现扭转较大的情况,将使得两条吊绳会缠绕在一起,这就会导致吊装装置在吊装吊运时的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吊装装置在吊装时吊绳容易发生缠绕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第一行车机构和第二行车机构,均沿第一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第一行车机构和第二行车机构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吊具结构,吊具结构包括第一吊绳、第二吊绳、吊架和电磁吸附结构,第一吊绳的一端与第一行车机构连接,第二吊绳的一端与第二行车机构连接,吊架为条形结构,吊架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第一吊绳的另一端与第二吊绳的另一端均与吊架连接,第一吊绳的另一端与第二吊绳的另一端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电磁吸附结构安装在吊架上,电磁吸附结构用于对待吊装件进行吸附。
[0006]进一步地,吊装装置还包括: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行车机构和第二行车机构之间,连接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一行车机构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第二行车机构连接,以使第一行车机构通过连接结构推动第二行车机构运动或使第二行车机构通过连接结构推动第一行车机构。
[0007]进一步地,第一行车机构具有第一移动部,第二行车机构具有第二移动部,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均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之间,第一连接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一卡接端,第一固定端与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中的一个固定连接;第一卡接端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中的另一个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以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中的另一个卡接或分离;和/或,
[0008]第一行车机构具有第三移动部,第二行车机构具有第四移动部,第三移动部和第
四移动部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第三移动部和第四移动部均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三移动部和第四移动部之间,第二连接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端和第二卡接端,第二固定端与第三移动部和第四移动部中的一个固定连接;卡接端设置有第三卡接结构,第三移动部和第四移动部中的另一个设置有第四卡接结构,以使第二连接件与第三移动部和第四移动部中的另一个卡接或分离。
[0009]进一步地,吊具结构包括:视觉检测结构,设置在吊架上,视觉检测结构的检测部朝向电磁吸附结构设置,以通过视觉检测结构的检测部对电磁吸附结构的吸附状态进行检测。
[0010]进一步地,电磁吸附结构和视觉检测结构分别设置在吊架的两侧,吊架上设置有镂空部,电磁吸附结构设置在镂空部处,电磁吸附结构遮挡镂空部的一部分设置,视觉检测结构的检测部朝向镂空部的另一部分设置。
[0011]进一步地,吊架上间隔设置的第一镂空槽和第二镂空槽,电磁吸附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磁吸附部和第二电磁吸附部,第一电磁吸附部设置在第一镂空槽处,第一电磁吸附部与第一镂空槽的槽边缘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检测间隙;第二电磁吸附部设置在第二镂空槽处,第二电磁吸附部与第二镂空槽的槽边缘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检测间隙;
[0012]其中,视觉检测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第一检测件朝向第一检测间隙设置,第二检测件朝向第二检测间隙设置。
[0013]进一步地,吊装装置还包括:电磁控制系统,设置在吊具结构远离电磁吸附结构的一侧,电磁控制系统与电磁吸附结构连接,电磁控制系统设置在第一电磁吸附部和第二电磁吸附部之间,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分别设置在电磁控制系统的两侧;
[0014]其中,第一检测间隙位于第一电磁吸附部靠近电磁控制系统的一侧,第二检测间隙位于第二电磁吸附部靠近电磁控制系统的一侧。
[0015]进一步地,吊装装置还包括:锁紧件,设置在吊架上,锁紧件与电磁吸附结构间隔设置,锁紧件具有锁紧状态和避让状态;当锁紧件处于锁紧状态时,锁紧件的卡接部卡接在待吊装件上;当锁紧件处于避让状态时,锁紧件的卡接部避让待吊装件的配合部设置。
[0016]进一步地,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三行车机构,沿第一行车机构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行车机构上;第四行车机构,沿第二行车机构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行车机构上;其中,第一吊绳远离吊架的一端可升降地设置在第三行车机构上,第二吊绳的远离吊架的一端可升降地设置在第四行车机构上。
[0017]进一步地,电磁吸附结构具有通电状态和断电状态;当电磁吸附结构处于通电状态时,电磁吸附结构处于退磁状态;当电磁吸附结构处于断电状态时,电磁吸附结构具有磁性。
[0018]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行车机构和第二行车结构,并在第一行车机构和第二行车结构下方分别设置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以对吊架进行吊运,这样能够通过第一行车机构和第二行车结构分别对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的带动以避免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互相缠绕,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吊装装置在吊装时吊绳容易发生缠绕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吊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2]10、支撑结构;11、第一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
[0023]21、第一行车机构;211、第一移动部;212、第三移动部;22、第二行车机构;221、第二移动部;222、第四移动部;
[0024]30、吊具结构;31、第一吊绳;32、第二吊绳;33、吊架;331、镂空部;3311、第一镂空槽;3312、第二镂空槽;34、电磁吸附结构;341、第一电磁吸附部;342、第二电磁吸附部;35、视觉检测结构;351、第一检测件;352、第二检测件;
[0025]40、连接结构;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10),所述支撑结构(1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所述第一支撑架(1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12)均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第一行车机构(21)和第二行车机构(22),均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上,所述第一行车机构(21)和所述第二行车机构(22)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吊具结构(30),所述吊具结构(30)包括第一吊绳(31)、第二吊绳(32)、吊架(33)和电磁吸附结构(34),所述第一吊绳(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行车机构(21)连接,所述第二吊绳(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行车机构(22)连接,所述吊架(33)为条形结构,所述吊架(33)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吊绳(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绳(3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吊架(33)连接,所述第一吊绳(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绳(32)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电磁吸附结构(34)安装在所述吊架(33)上,所述电磁吸附结构(34)用于对待吊装件进行吸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装置还包括:连接结构(40),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车机构(21)和所述第二行车机构(22)之间,所述连接结构(4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行车机构(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行车机构(22)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行车机构(21)通过所述连接结构(40)推动所述第二行车机构(22)运动或使所述第二行车机构(22)通过所述连接结构(40)推动所述第一行车机构(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车机构(21)具有第一移动部(211),所述第二行车机构(22)具有第二移动部(221),所述第一移动部(211)和所述第二移动部(221)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上,所述第一移动部(211)和所述第二移动部(221)均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上;所述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1),所述第一连接件(4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上,所述第一连接件(41)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部(211)和所述第二移动部(22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4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一卡接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一移动部(211)和所述第二移动部(221)中的一个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接端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一移动部(211)和所述第二移动部(221)中的另一个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41)与所述第一移动部(211)和所述第二移动部(221)中的另一个卡接或分离;和/或,所述第一行车机构(21)具有第三移动部(212),所述第二行车机构(22)具有第四移动部(222),所述第三移动部(212)和所述第四移动部(222)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上,所述第三移动部(212)和所述第四移动部(222)均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上;所述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2),所述第二连接件(4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上,所述第二连接件(42)设置在所述第三移动部(212)和所述第四移动部(222)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4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端和第二卡接端,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三移动部(212)和所述第四移动部(222)中的一个固定连接;所述卡接端设置有第三卡接结构,所述第三移动部(212)和所述第四移动部(222)中的另一个设置有第四卡接结构,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42)与所述第三移动部(212)和所述第四移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林邬建雄唐家佳杜保李仟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