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器用换向片及换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84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向器用换向片及换向器,包括本体部、燕尾部以及衔接本体部和燕尾部的衔接部,本体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凹槽,燕尾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其长度方向的第二凹槽,通过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增加了换向片与电木的结合面积,进而提高换向片与电木的结合力,使换向器的钩剥离力、压爆力、热态超速等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进而换向器产品的合格率也相应提升。合格率也相应提升。合格率也相应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向器用换向片及换向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向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向器用换向片及换向器。

技术介绍

[0002]换向器主要包括电木和围绕电木排列的换向片,换向片是换向器中很重要的部件,电木用以在换向器高速旋转时抵消换向片的离心力以拉住换向片,所以电木和换向片的结合强度很重要,结合强度会影响换向器的多种性能,尤其是热态超速性能、钩剥离力、压爆力等功能项目,在换向器产品进行最终性能测试时,这些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产品是否符合客户的特殊要求或行业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向器用换向片,能够提高其与电木的结合力,进而使具有该换向片的换向器满足行业标准或客户的特殊需求。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换向器用换向片,包括本体部、燕尾部以及衔接本体部和燕尾部的衔接部,本体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凹槽,燕尾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其长度方向的第二凹槽。
[0006]进一步地,本体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凹槽对称设置。
[0007]进一步地,燕尾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二凹槽对称设置。
[0008]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换向片长度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衔接部的与本体部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小于本体部的宽度,衔接部的与燕尾部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小于燕尾部的宽度。
[0009]进一步地,衔接部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孔,当开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开孔沿衔接部的长度方向排列。
[0010]进一步地,衔接部的长度小于本体部以及燕尾部的长度,且衔接部的顶端、本体部和燕尾部之间、衔接部的底端、本体部和燕尾部之间分别形成第三凹槽。
[0011]进一步地,本体部的长度相较燕尾部的长度更长。
[0012]进一步地,本体部的一端朝向背离衔接部所在方向的一侧折弯形成钩状部。
[0013]在此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换向器,具有上述的换向片。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通过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增加了换向片与电木的结合面积,进而提高换向片与电木的结合力,使换向器的钩剥离力、压爆力、热态超速等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进而换向器产品的合格率也相应提升。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器用换向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1]实施例
[0022]本实施例的换向器为钩形换向器,包括电木和围绕电木排列的若干换向片。
[0023]参考附图1和附图2,换向片包括本体部1、燕尾部2以及衔接本体部1和燕尾部2的衔接部3,本体部1的一端朝向背离衔接部3所在方向的一侧折弯形成钩状部5。
[0024]本体部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贯通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凹槽11,并且本体部1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凹槽11对称设置,在垂直于本体部1的长度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第一凹槽11呈U形。
[0025]燕尾部2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其长度方向的第二凹槽21,并且燕尾部2的左右两侧的第二凹槽21对称设置,在垂直于燕尾部2的长度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燕尾部2呈工字型,也即第二凹槽21呈矩形。
[0026]在垂直于换向片长度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衔接部3的与本体部1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小于本体部1的宽度,衔接部3的与燕尾部2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小于燕尾部2的宽度,从而在衔接部3与本体部1连接处以及在衔接部3与燕尾部2连接处都形成台阶结构。衔接部3的长度小于本体部1以及燕尾部2的长度,且衔接部3的顶端、本体部1和燕尾部2之间、衔接部3的底端、本体部1和燕尾部2之间分别形成第三凹槽4。本体部1的长度相较燕尾部2的长度更长,由于换向片与电木结合时从本体部1的朝向钩状部5的一面至燕尾部2都要埋入电木中,但本体部1的顶端面和底端面未埋入,将燕尾部2的长度设置得比本体部1短,则与燕尾部2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也可以计入与电木的结合面积。衔接部3上具有一个开孔31,在开孔3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包括本数)的实施例中,开孔31沿衔接部3的长度方向排列。
[0027]上述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21、第三凹槽4、台阶结构以及开孔31的设置,均是为了尽可能地增大换向片与电木的结合面积,进而提高换向片与电木的结合力。
[0028]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21和第三凹槽4的数量及形状均可以根据需求改变,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0029]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器用换向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燕尾部以及衔接本体部和燕尾部的衔接部,所述本体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凹槽,所述燕尾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其长度方向的第二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器用换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凹槽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器用换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二凹槽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器用换向片,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换向片长度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所述衔接部的与本体部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小于本体部的宽度,所述衔接部的与燕尾部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小于燕尾部的宽度。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胜刘合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固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