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279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装置,包括混合配药筒、出液口、电动三通阀、搅拌组件、储药罐和驱动装置,混合配药筒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混合配药筒彼此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两个,分别处于混合配药筒的上端和下端位置上,使得两个混合配药筒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出液口固定在所述混合配药筒侧壁的下端,且两个所述出液口的端部固定有电动三通阀,整个装置在使用前将电动三通阀的出口端连接至整个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中的药水泵送设备的进液端上;本申请能够实现无间歇的进行土壤的修复注药工作,极大的提高了突然修复的效率,节省了时间。节省了时间。节省了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土壤修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土壤修复是一项重大的环保措施,需要采用大量的专用的系统设备完成,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其将用于土壤修复的多向设备进行整合,从而配合完成自动化修复工作;根据现有中国专利CN212387755U公开的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其包括修复井和监测井,所述修复井和监测井竖向、间隔的安装于待修复场地;所述监测井监测待修复场地的土壤特性、地下水流场和污染羽变化数据信息,控制部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调整所述修复井的地下水抽提和/或修复药剂注射在不同井间及各井的不同井筛段进行,以促进地下水及药剂多向立体循环,实现污染随水流高效去除或药剂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反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其结构合理,智能灵活设置地下水抽提及药剂注射,促进地下水及药剂多向立体循环,实现污染随水流高效去除或药剂与污染物的充分均匀接触反应,提高注射药剂的利用率,节约修复成本,提高修复效果;
[0003]该专利提供的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能够整合多个设备,实现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但是该装置中完成污染修复工作所使用到的配药单元,现有技术中的配药单元均只是设置有一个配药腔,一次配好的药使用完成后需要停机等待配药结束后才能够继续进行注药工作。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装置,包括:
[0007]混合配药筒,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混合配药筒彼此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
[0008]出液口,固定在所述混合配药筒侧壁的下端,且两个所述出液口的端部固定有电动三通阀;
[0009]搅拌组件,安装在所述混合配药筒的中部,用于进行搅拌工作;
[0010]储药罐,固定在上端的一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部;
[0011]驱动装置,固定在处于上端的一个连接板上,用于驱动搅拌组件转动同时间歇的驱动储药罐内侧的原药液进入到混合配药筒内侧;
[0012]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0013]转动组件,转动安装在处于上端的一个所述连接板上,用于驱动搅拌组件工作;
[0014]同步抽吸组件,固定在处于上端的一个连接板的顶部,用于在转动组件的带动下抽吸储药罐内的原药液进入到混合配药筒内。
[0015]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两个,分别处于混合配药筒的上端和下端位置上。
[0016]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
[0017]支撑板,对称固定在处于上端的一个连接板的顶部;
[0018]搅拌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中部,且搅拌杆的下端延伸至混合配药筒的内侧。
[0019]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0020]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
[0021]大齿轮,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上端;
[0022]小齿轮,固定在所述搅拌杆的上端,且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连接;
[0023]第一皮带轮,通过单向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转轴的下端,且两个所述转轴上的两个单向轴承的自由转动方向相反;
[0024]电机,固定在处于上端的一个所述连接板上;
[0025]第二皮带轮,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且两个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26]优选的,所述同步抽吸组件包括:
[0027]套筒,对称固定处于上端的一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部;
[0028]端部单向阀,固定在所述套筒的端部,且端部单向阀的出液端固定有出液管,两个所述出液管远离端部单向阀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混合配药筒的上方;
[0029]侧边单向阀,固定在所述套筒靠近端部单向阀一端的顶部侧壁上,且侧边单向阀的进液端通过导管与储药罐相连通;
[0030]活塞,滑动安装在所述套筒内侧;
[0031]凸轮,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上端;
[0032]连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凸轮的外壁上,且连杆远离凸轮的一端与活塞之间通过轴销转动连接。
[0033]优选的,所述电机为减速电机。
[003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5]1、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混合配药筒,在两个混合配药筒的出液口上安装一个电动三通阀,从而在使用一个混合配药筒里的药水进行土壤修复工作的同时能够在另个一个混合配药筒里进行配药工作,使得前一个混合配药筒内的药水用完后,能够直接切换使用另一个混合配药筒内的药,从而实现了不间断的进行土壤修复的工作的效果,无需等待配药,极大的提高了土壤修复的效率;
[0036]2、本技术提供的两个混合配药筒内的两组搅拌组件通过一个电机就能够完成各自的驱动工作,无需设置两个电机进行搅拌驱动,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生产和维护成本;
[0037]3、本技术提供的驱动装置能够在进行搅拌的同时自动进行原药液的加药工作,从而保证了原药液加注量的准确性,且边搅拌边加药,提高了混合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40]图3为本技术的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
[0041]图4为本技术的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42]图5为本技术的同步抽吸组件结构示意图;
[0043]图6为本技术的活塞形状结构示意图。
[0044]图中标号:1、混合配药筒;2、连接板;3、出液口;4、电动三通阀;5、搅拌组件;51、支撑板;52、搅拌杆;6、储药罐;7、驱动装置;8、转动组件;81、转轴;82、大齿轮;83、小齿轮;84、第一皮带轮;85、电机;86、第二皮带轮;9、同步抽吸组件;91、套筒;92、端部单向阀;93、出液管;94、侧边单向阀;95、活塞;96、凸轮;97、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47]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装置,包括混合配药筒1、出液口3、电动三通阀4、搅拌组件5、储药罐6和驱动装置7,混合配药筒1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混合配药筒1彼此之间通过连接板2固定,所述连接板2设置有两个,分别处于混合配药筒1的上端和下端位置上,使得两个混合配药筒1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出液口3固定在所述混合配药筒1侧壁的下端,且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配药筒(1),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混合配药筒(1)彼此之间通过连接板(2)固定;出液口(3),固定在所述混合配药筒(1)侧壁的下端,且两个所述出液口(3)的端部固定有电动三通阀(4);搅拌组件(5),安装在所述混合配药筒(1)的中部,用于进行搅拌工作;储药罐(6),固定在上端的一个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驱动装置(7),固定在处于上端的一个连接板(2)上,用于驱动搅拌组件(5)转动同时间歇的驱动储药罐(6)内侧的原药液进入到混合配药筒(1)内侧;所述驱动装置(7)包括:转动组件(8),转动安装在处于上端的一个所述连接板(2)上,用于驱动搅拌组件(5)工作;同步抽吸组件(9),固定在处于上端的一个连接板(2)的顶部,用于在转动组件(8)的带动下抽吸储药罐(6)内的原药液进入到混合配药筒(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设置有两个,分别处于混合配药筒(1)的上端和下端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5)包括:支撑板(51),对称固定在处于上端的一个连接板(2)的顶部;搅拌杆(5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51)的中部,且搅拌杆(52)的下端延伸至混合配药筒(1)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8)包括:转轴(8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振国张忠坡杨军余斌段希文聂鸣珂康文慧刘永博徐继功刘亭亭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