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58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童床,包括上框架、底支架、连接在上框架和底支架之间的支撑机构及高度调节机构,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杆组件和下支撑杆组件;上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二上支撑杆,第一上支撑杆的上部、第二上支撑杆的上部分别与上框架枢轴相连;下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下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第一下支撑杆的下部、第二下支撑杆的下部分别与底支架枢轴相连,第一下支撑杆的上部与第一上支撑杆的下部枢轴连接,第二下支撑杆的上部与第二上支撑杆的下部枢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动作从而改变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一下支撑杆之间、第二上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变化而调节儿童床的高度,高度调节及折叠操作方便。叠操作方便。叠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床


[0001]本技术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床。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儿童床通常包括围框及用于支撑围框的支撑架,为便于收纳,围框和支撑架之间通常可以收折。目前儿童床的结构多种多样,但仍然存在结构复杂,高度调节或折叠操作不变等问题,不利于日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且高度可调的儿童床。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儿童床,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所述儿童床包括上框架及设置在所述上框架下方的底支架,所述儿童床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框架和底支架之间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杆组件和下支撑杆组件;
[0006]所述上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二上支撑杆,所述第一上支撑杆的上部、第二上支撑杆的上部分别与所述上框架枢轴相连;
[0007]所述下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下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所述第一下支撑杆的下部、第二下支撑杆的下部分别与所述底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床,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所述儿童床包括上框架及设置在所述上框架下方的底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床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框架和底支架之间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杆组件和下支撑杆组件;所述上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二上支撑杆,所述第一上支撑杆的上部、第二上支撑杆的上部分别与所述上框架枢轴相连;所述下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下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所述第一下支撑杆的下部、第二下支撑杆的下部分别与所述底支架枢轴相连,所述第一下支撑杆的上部与所述第一上支撑杆的下部枢轴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杆的上部与所述第二上支撑杆的下部枢轴连接;所述儿童床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动作从而改变所述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一下支撑杆之间、第二上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变化进而调节所述儿童床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支撑杆上的第一上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支撑杆上且与所述第一上齿条相啮合的第二上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支撑杆上的第一下齿条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支撑杆上且与所述第一下齿条相啮合的第二下齿条,通过所述第一上齿条和第二上齿条之间的啮合驱动所述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二上支撑杆的转动、以及所述第一下齿条和第二下齿条之间的啮合驱动所述第一下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的转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一下支撑杆之间、第二上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支撑杆与所述上框架通过第一上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杆与所述上框架通过第二上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上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支撑杆的上端部且所述第一上齿条沿着所述第一上转轴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上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支撑杆的上端部且所述第二上齿条沿着所述第二上转轴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下支撑杆与所述底支架通过第一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杆与所述底支架通过第二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下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支撑杆的下端部且所述第一下齿条沿着所述第一下转轴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下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支撑杆的下端部且所述第二下齿条沿着所述第二下转轴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床,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儿童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儿童床具有最高使用位置、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戈慧德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