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46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4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左支撑部、右支撑部及连接于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之间的睡篮架,所述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均包括底座、前支撑杆、后支撑杆、连接套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套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前杆套和后杆套,所述前杆套和后杆套呈“八”字形布置,所述前支撑杆的底部和后支撑杆的底部均与底座连接,所述前支撑杆的顶部和后支撑杆的顶部分别套于前杆套内和后杆套内,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也呈“八”字形布置,所述连接杆的下部套于连接套内且与连接套高度可调的设置,所述睡篮架与连接杆连接。本婴儿床的左、右支撑部分均呈“八”字形,较之现有直线形的婴儿床支撑部分,“八”字形的支撑部分支撑稳定性更高,婴儿床使用时安全性更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床,具体的说是指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技术介绍

[0002]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婴儿床款式多种多样,功能和价格也是相差也很大,选择时要注意安全和实用相结合的原则。用户在选购婴儿床时安全始终应当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婴儿床必须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比如中国的3C标准、美国的ASTM F1169、欧洲的BS EN 716、澳大利亚新西兰的AS/NZS 2172等。目前,国内在售的婴儿床大都分为实木栏杆的婴儿床和网眼布护栏的婴儿床,网眼布护栏的婴儿床主要由左支撑部、右支撑部和连接于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之间的睡篮组成,所述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均包括底座、支撑杆和套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连接,该支撑杆的上部套设于套杆的下部内,所述睡篮与套杆连接,由于支撑杆和套杆连接后呈直线形,这使得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的支撑不够稳定。基于此,本申请人经过潜心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婴儿床的支撑部不够稳定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左支撑部、右支撑部及连接于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之间的睡篮架,所述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均包括底座、前支撑杆、后支撑杆、连接套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套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前杆套和后杆套,所述前杆套和后杆套呈“八”字形布置,所述前支撑杆的底部和后支撑杆的底部均与底座连接,所述前支撑杆的顶部和后支撑杆的顶部分别套于前杆套内和后杆套内,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也呈“八”字形布置,所述连接杆的下部套于连接套内且与连接套高度可调的设置,所述睡篮架与连接杆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上部内套设有上套杆,所述上套杆的上部内设有提拉组件,所述上套杆的下部内设有升降件和第一锁舌,所述提拉组件通过拉绳与升降件连接,所述升降件可带动第一锁舌左右移动,所述第一锁舌的一端穿过上套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套的一侧面设有上下布置的多个第一锁孔,所述第一锁孔供第一锁舌的一端插入。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提拉组件包括提拉件和第一按钮,所述上套杆的一侧面设有按键口,所述上套杆的上部内设有与按键口连接的挡板,该挡板的高度小于按键口的高度,所述提拉件设于上套杆的上部内,该提拉件包括按键部和挡板部,所述按键部位于挡板的上方且其底面可与挡板的顶面相抵触,所述挡板部与按键部连接且位于挡板的内侧,所述挡板部设有活动空间,该挡板部的内侧面设有两对称的支撑板,该两支撑板分别位于活动空间的两侧,所述挡板开设有与第一按钮相适配的通槽,该通槽与活动空间连通,所述第一按钮的一端穿过通槽和活动空间,该第一按钮的另一端位于通槽外,所述第一按钮的一端设有卡部,该卡部的底面分别与两支撑板的顶面相抵触,所述第一按钮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一
弹簧孔,该第一弹簧孔和上套杆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拉绳连接于挡板部和升降件之间,所述上套杆内设有位于升降件上方的抵触板,所述升降件和抵触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套于拉绳上。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套杆的下部内设有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穿过升降件,所述第一锁舌位于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之间,所述升降件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锁舌设有与第一倾斜面相贴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锁舌设有第二弹簧孔,该第二弹簧孔内设有第三弹簧,该第三弹簧与上套杆的内侧面相抵触。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穿过连接套的底部且连接有抵触件。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套杆的顶部铰接有连接杆套,所述睡篮架包括环形架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环形架的下方,所述环形架包括前U型杆和后U型杆,所述前U型杆的两端与对应的连接杆套的前端套接,所述后U型杆与对应的连接杆套的后端套接,所述支撑架与抵触件可拆卸的连接。
[0011]再进一步的,所述前U型杆包括左弯杆、右弯杆以及前横杆,所述前横杆的两端内均设有第一连接头,该第一连接头内设有第二锁舌和第二按钮,该第二锁舌的一端伸出第一连接头的一端外,所述第二按钮的底部伸出第一连接头的底面和前横杆的底面,所述第二按钮的顶部设有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二锁舌的底部设有按钮槽,所述第二按钮的顶部伸入按钮槽内,所述按钮槽设有与第三倾斜面相贴合的第四倾斜面,所述第二锁舌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弹簧孔,该第三弹簧孔内设有第四弹簧,该第四弹簧与第一连接头的内侧面相抵触,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一端设有侧面为开口的卡槽,所述左弯杆的一端和右弯杆的一端与对应的连接杆套套接,所述左弯杆的另一端和右弯杆的另一端均设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的一端设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部,所述第二连接头的一端设有供第二锁舌的一端插入的第二锁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面铰接有支撑座,该支撑座的底面为下凹的圆弧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撑部的前支撑杆和右支撑部的前支撑杆之间设有可拆卸的前连接杆,所述左支撑部的后支撑杆和右支撑部的后支撑杆之间设有可拆卸的后连接杆。
[0014]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一端内设有伸缩杆,该伸缩杆的一端底面和底座的另一端底面设有万向轮。
[0015]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所述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的前杆套和后杆套呈“八”字形布置、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也呈“八”字形布置,这使得婴儿床的左支撑部分和右支撑部分均呈“八”字形,较之现有直线形的婴儿床支撑部分,“八”字形的支撑部分支撑稳定性更高,婴儿床在使用时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左支撑部的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左支撑部的结构分解图。
[0019]图4为图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左支撑部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第一锁舌的结构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前U型杆的结构分解图。
[0023]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9为本技术第二锁舌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照图1至图3,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左支撑部1、右支撑部2及连接于左支撑部1和右支撑部2之间的睡篮架。所述左支撑部1和右支撑部2均包括底座4、前支撑杆5、后支撑杆6、连接套7以及连接杆8,所述连接套7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前杆套71和后杆套72,所述前杆套71和后杆套72呈“八”字形布置,所述前支撑杆5的底部和后支撑杆6的底部均与底座4连接,所述前支撑杆5的顶部和后支撑杆6的顶部分别套于前杆套71内和后杆套72内。所述前支撑杆5和后支撑杆6也呈“八”字形布置,所述连接杆8的下部套于连接套7内且与连接套7高度可调的设置,所述睡篮架与连接杆8连接。
[0026]参照图1至图3,所述左支撑部1和右支撑部2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左支撑部、右支撑部及连接于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之间的睡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均包括底座、前支撑杆、后支撑杆、连接套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套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前杆套和后杆套,所述前杆套和后杆套呈“八”字形布置,所述前支撑杆的底部和后支撑杆的底部均与底座连接,所述前支撑杆的顶部和后支撑杆的顶部分别套于前杆套内和后杆套内,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也呈“八”字形布置,所述连接杆的下部套于连接套内且与连接套高度可调的设置,所述睡篮架与连接杆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上部内套设有上套杆,所述上套杆的上部内设有提拉组件,所述上套杆的下部内设有升降件和第一锁舌,所述提拉组件通过拉绳与升降件连接,所述升降件可带动第一锁舌左右移动,所述第一锁舌的一端穿过上套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套的一侧面设有上下布置的多个第一锁孔,所述第一锁孔供第一锁舌的一端插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组件包括提拉件和第一按钮,所述上套杆的一侧面设有按键口,所述上套杆的上部内设有与按键口连接的挡板,该挡板的高度小于按键口的高度,所述提拉件设于上套杆的上部内,该提拉件包括按键部和挡板部,所述按键部位于挡板的上方且其底面可与挡板的顶面相抵触,所述挡板部与按键部连接且位于挡板的内侧,所述挡板部设有活动空间,该挡板部的内侧面设有两对称的支撑板,该两支撑板分别位于活动空间的两侧,所述挡板开设有与第一按钮相适配的通槽,该通槽与活动空间连通,所述第一按钮的一端穿过通槽和活动空间,该第一按钮的另一端位于通槽外,所述第一按钮的一端设有卡部,该卡部的底面分别与两支撑板的顶面相抵触,所述第一按钮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一弹簧孔,该第一弹簧孔和上套杆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拉绳连接于挡板部和升降件之间,所述上套杆内设有位于升降件上方的抵触板,所述升降件和抵触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套于拉绳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杆的下部内设有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穿过升降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作兴曾华玲曾华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兴烁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