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36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包括垂直移动体和水平移动体,所述垂直移动体可沿船舶上下方向移动,以匹配桥架上下耳轴位置,所述水平移动体可沿船舶首尾方向移动;所述垂直移动体上设有凹槽开口,所述凹槽开口大于船舶绞刀外轮廓,用于不干涉绞刀抬放;所述水平移动体可滑动安装在垂直移动体的凹槽开口处,使凹槽开口边缘与绞刀间的间隙可调节,使得即不会干涉绞刀抬放,又可填补垂直移动体凹字形外边与绞刀间的缝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双耳轴桥架绞吸船绞刀维修平台上下位切换便捷性,船舶无需外界辅助可自行完成切换工作,同时水平移动体便于更换刀齿、检修绞刀,提高了装置灵活性和安全性。提高了装置灵活性和安全性。提高了装置灵活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疏浚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疏浚行业的快速发展,港口航道疏挖深度越来越深。为增大绞吸船挖深,双耳轴桥架技术开始应用,即在船体上设上下两个桥架耳轴铰点位置,可根据不同挖深需求进行切换。当桥架耳轴位置切换时,绞刀维修平台位置也应随之切换,以满足维修绞刀、更换刀齿需求。
[0003]目前,双耳轴绞吸船的绞刀维修平台大多为箱形结构,端部设连接法兰,在船体端设有上下两个固定法兰,通过螺栓将维修平台的连接法兰与船体端的固定法兰连接。但是,由于绞刀维修平台重量达数十吨,远超船带吊车起吊能力,为此需要在浮吊或岸吊辅助下切换维修平台上下位置。当需要频繁切换维修平台上下位置时,会严重制约船舶性能发挥,大幅增加辅助成本。另一方面为不干涉绞刀抬放,维修平台前端需开设凹槽,由于绞刀抬放轨迹为弧形,绞刀抬起后维修平台凹字形外边与绞刀间会存在较大缝隙,导致刀齿更换十分不便,存在安全隐患。为此,设计一种即可上下移动,又可水平移动的绞刀维修平台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解决了船舶无法自行完成绞刀维修平台上下位切换及更换刀齿、检修轴系不便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包括垂直移动体和水平移动体,所述垂直移动体可沿船舶上下方向移动,所述水平移动体可沿船舶首尾方向移动;所述垂直移动体上设有凹槽开口,所述凹槽开口大于船舶绞刀外轮廓,用于不干涉绞刀抬放;所述水平移动体可滑动安装在垂直移动体的凹槽开口处,使凹槽开口边缘与绞刀间的间隙可调节。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垂直移动体包括总框架、垂直滚轮、垂直滑轨和垂向驱动体,所述总框架前部垂直投影呈凹字形,形成位于总框架底部的所述凹槽开口,所述垂直滚轮一端固定安装在总框架后端,所述垂直滚轮另一端可滚动的卡在垂直滑轨内,使总框架在垂向驱动体的驱动下可沿垂直滑轨上下移动,并可将总框架固定在某一位置。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垂直移动体还包括垂向移动锁固体,所述垂向移动锁固体位于总框架和垂直滑轨之间,用于将运动至某一位置的总框架进一步固定住。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垂向移动锁固体包括耳环和挂钩,所述耳环与所述总框架后端铰接连接,所述挂钩与所述垂直滑轨固定连接,所述挂钩沿垂直滑轨上下方向设置为多个,所述耳环挂接在挂钩上。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垂直滑轨呈“工”字形,所述垂直滑轨的一侧翼板与船体龙门架固定;所述垂直滚轮沿总框架后端上下方向至少设置两个,所述垂直滚轮包括滚轮板、四个垂向轮和两个侧向轮,所述滚轮板固定在总框架后端,所述垂向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滚轮板上并卡在垂直滑轨的“工”字形凹槽内,滚轮板左右两侧各安装两个垂向轮,所述侧向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滚轮板上侧,所述侧向轮与垂直滑轨的另一侧翼板外边接触,滚轮板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侧向轮。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垂向驱动体一端与所述总框架相连,另一端与船体龙门架相连,所述垂向驱动体为液压缸或绞车。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总框架后部水平投影及垂直投影均呈口字形,形成强受力框架结构。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水平移动体包括水平框架、水平滑轨、水平滚轮和水平驱动体,所述水平框架垂直投影呈凹字形,所述水平滑轨呈“匚”形,所述水平滑轨固定在所述垂直移动体的总框架上,所述水平框架下部左右两侧设有所述水平滚轮,所述水平滚轮卡在所述水平滑轨的“匚”形凹槽内,使水平框架在水平驱动体的驱动下可沿水平滑轨前后移动,并可将水平框架固定在某一位置。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平移动体还包括水平移动锁固体,所述水平移动锁固体设置在水平框架上部左右两侧,并位于水平框架和垂直移动体的总框架之间,用于将运动至某一位置的水平框架进一步固定住。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平驱动体一端与所述水平框架相连,另一端与垂直移动体的总框架相连,所述水平驱动体为液压缸。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6]本技术提供的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无需岸吊或浮吊辅助,船舶可自行完成绞刀维修平台上下位置切换,且绞刀维修平台水平移动体可沿船舶首尾方向移动,即不会干涉绞刀抬放,又可填补维修平台凹字形边缘与绞刀间的缝隙;该绞刀维修平台提高了船舶施工的适应性、便捷性、安全性、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的轴测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的垂直移动体正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的垂直移动体俯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的垂直滚轮局部正视图;
[0021]图5为图4的A

A方向剖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的水平移动体俯视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的水平移动体侧视图;
[0024]图中:1、垂直移动体;1

1、总框架;1
‑1‑
1、总框架前部;1
‑1‑
2、总框架后部;1
‑1‑
3、总框架后端;1

2、垂直滚轮;1
‑2‑
1、垂向轮;1
‑2‑
2、侧向轮;1
‑2‑
3、滚轮板;1

3、垂直滑轨;1
‑3‑
1、“工”字形凹槽;1
‑3‑
2、翼板外边;1

4、垂向移动锁固体;1
‑4‑
1、耳环;1
‑4‑
2、挂钩;1

5、垂向驱动体;2、水平移动体;2

1、水平框架;2

2、水平滚轮;2

3、水平滑轨;2

4、水平移动锁固体;2

5、水平驱动体;3、绞刀;4、船体龙门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移动体和水平移动体,所述垂直移动体可沿船舶上下方向移动,所述水平移动体可沿船舶首尾方向移动;所述垂直移动体上设有凹槽开口,所述凹槽开口大于船舶绞刀外轮廓,用于不干涉绞刀抬放;所述水平移动体可滑动安装在垂直移动体的凹槽开口处,使凹槽开口边缘与绞刀间的间隙可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移动体包括总框架、垂直滚轮、垂直滑轨和垂向驱动体,所述总框架前部垂直投影呈凹字形,形成位于总框架底部的所述凹槽开口,所述垂直滚轮一端固定安装在总框架后端,所述垂直滚轮另一端可滚动的卡在垂直滑轨内,使总框架在垂向驱动体的驱动下可沿垂直滑轨上下移动,并可将总框架固定在某一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移动体还包括垂向移动锁固体,所述垂向移动锁固体位于总框架和垂直滑轨之间,用于将运动至某一位置的总框架进一步固定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向移动锁固体包括耳环和挂钩,所述耳环与所述总框架后端铰接连接,所述挂钩与所述垂直滑轨固定连接,所述挂钩沿垂直滑轨上下方向设置为多个,所述耳环挂接在挂钩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可移动式绞刀维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滑轨呈“工”字形,所述垂直滑轨的一侧翼板与船体龙门架固定;所述垂直滚轮沿总框架后端上下方向至少设置两个,所述垂直滚轮包括滚轮板、四个垂向轮和两个侧向轮,所述滚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桂军杨晨王力威张润喜李晓磊陈刘明王道甲苏召斌孙春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