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多联热管自然冷节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207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式多联热管自然冷节能系统,属于机房空调技术领域,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室外主机和室内末端,室外主机包括第一电动球阀、第一冷凝盘管、中间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和压缩机,第一冷凝盘管的出液口连通电子膨胀阀的进液口,电子膨胀阀的出液口连通中间换热器的进液口,中间换热器的出气口连通压缩机的进气口,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第一冷凝盘管的进气口;室内末端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电动球阀的进气口,第一电动球阀的出气口连通中间换热器的进气口,中间换热器的出液口连通室内末端的进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联热管主机取代常规的氟氟换热板换,且不再需要冷水水源。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时候,还可以利用自然冷源提高机组能效。机组能效。机组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多联热管自然冷节能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式多联热管自然冷节能系统,属于机房空调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热管系统大多为冷冻水型系统,如图1所示,左边为动力型的,右边为重力型的,均为采用常规的氟氟换热板换对末端背板进行换热,板换另一侧采用冷冻水。主要缺点是需要另外提供冷冻水水源,背板本身功率小,能效高,但是加上冷水主机后,整体的功耗并不小,而且室外温度低的时候,不能有效利用室外自然冷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多联热管自然冷节能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复合式多联热管自然冷节能系统,包括室外主机和室内末端,所述室外主机包括第一电动球阀、第一冷凝盘管、中间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和压缩机,所述第一冷凝盘管的出液口连通电子膨胀阀的进液口,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出液口连通中间换热器的进液口,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出气口连通压缩机的进气口,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第一冷凝盘管的进气口;所述室内末端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电动球阀的进气口,所述第一电动球阀的出气口连通中间换热器的进气口,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出液口连通室内末端的进液口。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凝盘管设于第二冷凝盘管的内侧,组成双盘管冷凝器。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换热器采用特殊的壳管式换热器,具有换热及储液功能。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凝盘管、中间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和压缩机构成第一制冷循环系统;所述第一电动球阀、中间换热器、室内末端构成第二制冷循环系统。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电动球阀和第二冷凝盘管,所述室内末端的出气口连通第二电动球阀的进气口,所述第二电动球阀的出气口连通第二冷凝盘管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冷凝盘管的出液口连通中间换热器的进液口,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出液口连通室内末端的进液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动球阀、第二冷凝盘管、中间换热器和室内末端构成第三制冷循环系统。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室外主机高于室内末端。室内外高差越高,机组循环动力越大,机组运行效果越好。
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机组为重力型热管多联系统,与常规的冷冻型热管空调相比,不再需要冷水机组,简化系统配置。
[0012]本技术室内制冷剂的流动动力为室内外高差,无需其他动力部件,跟常规的采用制冷剂泵的系统相比,减少机组功率,更加低碳节能。
[0013]本技术机组采用具有储液功能的中间换热器,兼顾换热及储液功能,较常规的系统相比,不需要额外配置储液器,简化系统管路,减小系统泄漏风险。
[0014]本技术室外主机采用电动两通阀,与常规采用电磁阀的系统相比,可以无级调节循环流量,调节更精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现有热管系统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室外主机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第一电动球阀,2

第二电动球阀,3

第一冷凝盘管,4

第二冷凝盘管,5

中间换热器,6

电子膨胀阀,7

压缩机,11

室外主机,12

室内末端。
实施方式
[00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室外主机11和室内末端12,管路内流通制冷剂,室外主机11包括第一电动球阀1、第二电动球阀2、第一冷凝盘管3、第二冷凝盘管4、中间换热器5、电子膨胀阀6、压缩机7,第一冷凝盘管3设于第二冷凝盘管4的内侧,组成双盘管冷凝器。中间换热器5采用特殊的壳管式换热器,具有换热及储液功能。
[0021]室外主机11高于室内末端12,两者的高度差H>1m。此外,管路的管径及长度需要满足:;其中:为冷媒管路的总阻力,包括沿程阻力与局部阻力,为液体密度,为气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室外主机11和室内末端12的高度差。
[0022]第一冷凝盘管3的出液口连通电子膨胀阀6的进液口,电子膨胀阀6的出液口连通中间换热器5的进液口,中间换热器5的出气口连通压缩机7的进气口,压缩机7的出气口连通第一冷凝盘管3的进气口。第一冷凝盘管3、中间换热器5、电子膨胀阀6和压缩机7构成第一制冷循环系统。
[0023]室内末端12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电动球阀1的进气口,第一电动球阀1的出气口连通中间换热器5的进气口,中间换热器5的出液口连通室内末端12的进液口。第一电动球阀1、中间换热器5、室内末端12构成第二制冷循环系统。
[0024]室内末端12的出气口连通第二电动球阀2的进气口,第二电动球阀2的出气口连通第二冷凝盘管4的进气口,第二冷凝盘管4的出液口连通中间换热器5的进液口,中间换热器5的出液口连通室内末端12的进液口。第二电动球阀2、第二冷凝盘管4、中间换热器5和室内末端12构成第三制冷循环系统。
[0025]机组具有三种运行模式,分为压缩机模式、混合制冷模式和自然冷源制冷模式。
[0026]处于压缩机模式时,制冷剂分为一次侧和二次侧,一次侧为第一制冷循环系统,制冷剂经过压缩机7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然后进入第一冷凝盘管3进行冷却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阀6节流后,进入中间换热器5管程进行吸热蒸发,蒸发后的制冷剂蒸汽再次进入压缩机7,完成整个循环。二次侧制冷剂为第二制冷循环系统,参与室
内循环的制冷剂,室内末端12出来的回气制冷剂经过第一电动球阀1,进入中间换热器5的壳程,热量被一次侧制冷剂吸收,冷却冷凝成为较低温度的制冷剂液体流回室内末端12,吸气室内侧热量,成为制冷剂气体,而后由室内回气管流回室外主机,从而完成整个循环。
[0027]处于自然冷源制冷模式时,压缩机系统不参与循环,机组运行为第三制冷循环系统。室内末端12出来的回气制冷剂经过第二电动球阀2,进入第二冷凝盘管4进行冷却冷凝,成为低温的制冷剂液体后,进入中间换热器5的壳程,此时中间换热器5起到储液器的功能,而后从中间换热器5底部流出,流回室内末端12,吸气室内侧热量,成为制冷剂气体,而后由室内回气管流回室外主机11,从而完成整个循环。
[0028]处于混合模式时,兼容压缩机模式和自然冷源制冷剂模式。室内回气制冷剂一部分经过第一电动球阀1进行第一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冷却冷凝;另一部分经过第二电动球阀2机型进行第三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冷却冷凝。两股制冷剂在中间换热器5中进行混合后,从中间换热器5底部流出,进入室内末端12参与整个循环。
[0029]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多联热管自然冷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主机(11)和室内末端(12),所述室外主机(11)包括第一电动球阀(1)、第一冷凝盘管(3)、中间换热器(5)、电子膨胀阀(6)和压缩机(7),所述第一冷凝盘管(3)的出液口连通电子膨胀阀(6)的进液口,所述电子膨胀阀(6)的出液口连通中间换热器(5)的进液口,所述中间换热器(5)的出气口连通压缩机(7)的进气口,所述压缩机(7)的出气口连通第一冷凝盘管(3)的进气口;所述室内末端(12)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电动球阀(1)的进气口,所述第一电动球阀(1)的出气口连通中间换热器(5)的进气口,所述中间换热器(5)的出液口连通室内末端(12)的进液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多联热管自然冷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盘管(3)设于第二冷凝盘管(4)的内侧,组成双盘管冷凝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多联热管自然冷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器(5)采用壳管式换热器。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攀高庆程姗许海进郭凤杰陈忠波董海凤庆克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