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204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8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包括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管,混凝土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储存罐,第二储存罐内设置有导热的第一储存罐,第一储存罐与第二储存罐之间形成的环形腔内装有冷却盐水,第一储存罐内装有冷却水,第一储存罐上设置有水泵,水泵串连在循环管的进水管上,循环管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伸入到第一储存罐内,第二储存罐上设置有用于对冷却盐水降温的风冷机构。由于冷却盐水的比热容低于冷却水的比热容,提高冷却水的降温速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风冷机构对第二储存罐内部的冷却盐水降温后,从而对第一储存罐内部的冷却水进行降温,最终有效的提高了对混凝土结构的降温效果。凝土结构的降温效果。凝土结构的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和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和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故又称建筑工作量,在高空强盛大陆性干燥偏北气流的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光照充足,蒸发量大,其降水总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1%左右,在干燥高温天气的影响下,混凝土极易发生干裂,传统降温装置降温效率较慢,不能对高温混凝土进行快速降温。
[0003]经检索申请号为CN202120296326.9公开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包括“所述混凝土块内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可拆卸的输水管件”和“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有两个吹风机”,存在以下不足:其输水管件和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太小,吸热输水管件内部的水吸热效果不佳;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利用风机对水进行散热,其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循环管内部的水的吸热效率高,冷却水的降温速率快的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
[000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包括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管,混凝土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储存罐,第二储存罐内设置有导热的第一储存罐,第一储存罐与第二储存罐之间形成的环形腔内装有冷却盐水,第一储存罐内装有冷却水,第一储存罐上设置有水泵,水泵串连在循环管的进水管上,循环管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伸入到第一储存罐内,第二储存罐上设置有用于对冷却盐水降温的风冷机构。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风冷机构由多个风机组成,多个风机均匀分布在第二储存罐的顶部,风机上连接有出风管,出风管的下端伸入到冷却盐水内。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循环管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呈S形分布。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循环管为金属管,所述散热片为金属散热片。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储存罐通过支撑柱固定在第二储存罐内底部。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储存罐为金属罐。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的第二储存罐内设置有导热的第一储存罐,第一储存罐与第二储存罐之间形成的环形腔内装有冷却盐水,第一储存罐内装有冷却水,第二储存罐上设置有用于
对冷却盐水降温的风冷机构,由于冷却盐水的比热容低于冷却水的比热容,提高冷却水的降温速率,本技术通过风冷机构对第二储存罐内部的冷却盐水降温后,从而对第一储存罐内部的冷却水进行降温,最终有效的提高了对混凝土结构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与混凝土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第一储存罐6与第二储存罐8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7]其中:混凝土结构1,循环管2,水泵3,进水管4,出水管5,第一储存罐6,支撑柱7,第二储存罐8,风机9,散热片10,出风管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
[0019]在图1、2、3中,本实施例的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包括混凝土结构1,混凝土结构1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管2,循环管2为金属管,循环管2在混凝土结构1内部呈S形分布,循环管2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10,散热片10为金属散热片,用于提高混凝土结构1的散热效率,混凝土结构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储存罐8,第二储存罐8内设置有导热的第一储存罐6,第一储存罐6为金属罐,第一储存罐6通过支撑柱7固定在第二储存罐8内底部,第一储存罐6与第二储存罐8之间形成的环形腔内装有冷却盐水,第一储存罐6内装有冷却水,第一储存罐6上安装有水泵3,水泵3串连在循环管2的进水管4上,循环管2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5伸入到第一储存罐6内,水泵3使水在循环管2内实现循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第二储存罐8上安装有用于对冷却盐水降温的风冷机构,风冷机构由多个风机9组成,多个风机9均匀分布在第二储存罐8的顶部,风机9上连接有出风管11,出风管11的下端伸入到冷却盐水内。
[0020]使用时,水泵3工作,第一储存罐6内的水通过进水管4进入循环管2内,从出水管5流到第一储存罐6内,实现了水流循环流动,循环管2内的水与混凝土结构1进行热交换,对混凝土结构1进行降温,第一储存罐6内的水与第一储存罐6与第二储存罐8之间形成的环形腔内的冷却盐水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第一储存罐6内的水进行降温,风机9向冷却盐水吹入空气,通过空气与冷却盐水的热交换实现冷却盐水的降温,本技术经过多次热交换,实现了对混凝土结构1快速降温,使得混凝土结构1保持恒温状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包括混凝土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1)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管(2),混凝土结构(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储存罐(8),第二储存罐(8)内设置有导热的第一储存罐(6),第一储存罐(6)与第二储存罐(8)之间形成的环形腔内装有冷却盐水,第一储存罐(6)内装有冷却水,第一储存罐(6)上设置有水泵(3),水泵(3)串连在循环管(2)的进水管(4)上,循环管(2)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5)伸入到第一储存罐(6)内,第二储存罐(8)上设置有用于对冷却盐水降温的风冷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机构由多个风机(9)组成,多个风机(9)均匀分布在第二储存罐(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卫华吴伟李昊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