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尚亮专利>正文

一种引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99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线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引线器,包括端部,所述端部包括尾部,所述端部的内侧设置有引线孔,所述尾部连接有杆部,所述端部和引线孔均为长条状,所述端部的宽度值不大于6毫米,所述端部为从头部到尾部的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适用于小创口的面部提升手术、便于引出悬吊线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线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引线器。

技术介绍

[0002]面部提升手术也叫拉皮手术,普通的拉皮面部除皱只把松弛的皮肤拉紧,这样的话维持的时间短,除皱效果不持久,较新技术的面部提升手术又叫SMAS筋膜除皱术,是指针对面部不同位置的皱纹选择特定切口位置,将皮肤组织与SMAS筋膜分别剥离之后并将SMAS向后方提紧固定,向上后方拉紧皮肤后切除多余的部分,最后缝合创口的一种除皱手术。
[0003]无论是传统的拉皮手术,还是较新的SMAS筋膜除皱术,在手术过程中,多数需要在面部开较大的创口,使面部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以后,做面部皮肤的提拉处理。由于做此类手术的人群普遍年龄较大,伤口恢复能力变差,较大的创口就容易导致恢复速度慢,时间长,还容易感染,留痕,严重影响客户的手术效果体验。
[0004]所以现在业内普遍在研究一种能够通过微创完成面部皮肤提升的手术方式,通过小创口把用于面部提升的悬吊线从皮下引出,然后把悬吊线固定在颞深筋膜,微创手术的创口胶小,恢复速度快,时间短,不易感染,留痕。但是,创口较小,现有行业内使用的工具在术中无法进入到创口内部完成手术。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引线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合适工具用于微创面部提升手术时伸入到创口内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引线器,该器械用于面部鼻侧鼻唇沟提升悬吊线的导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引线器,包括端部,所述端部包括尾部,所述端部的内侧设置有引线孔,所述尾部连接有杆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和引线孔均为长条状。
[0009]进一步地,所述端部的宽度值不大于6毫米。
[0010]进一步地,所述端部为从头部到尾部的弧形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和引线孔的边缘处做倒圆角处理。
[0012]进一步地,所述杆部上远离端部的一端连接有手持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理。
[0014]进一步地,所述端部还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远离尾部的一端的厚度值小于头部靠近尾部一端的厚度值。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头部远离尾部的一端为无刃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杆部的长度有多种规格。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引线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一种引线器,使用时,经颞侧发际线处小切口沿分离的隧道将端部于
皮下行至鼻唇沟处,悬吊线于鼻唇沟皮肤外,在缝合针引导下进入皮下的端部的引线孔内,向下钩挂住鼻唇沟脂肪间隔及附近皮下组织,端部从皮下引出,同时将悬吊线于发际线原切口处导出,以便在小切口手术引出悬吊线,完成微创面部提升手术。
[0019]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端部;2、杆部;3、手持部;4、引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参照图1

4,本技术一种引线器,包括端部1,端部1包括尾部,端部1的内侧设置有引线孔4,尾部连接有杆部2,使用时,手持杆部2把端部1经颞侧发际线处小切口沿分离的隧道,将端部1于皮下行至鼻唇沟处,悬吊线于鼻唇沟皮肤外,在缝合针引导下进入皮下端1的引线孔4内,向下钩挂住鼻唇沟脂肪间隔及附近皮下组织,端部1从皮下将悬吊线于发际线原切口处导出,然后在颞部向上固定于颞深筋膜。
[0028]其中,端部1和引线孔4均为长条状,便于端部1进入分离的隧道时,降低对隧道横截面尺寸的要求,减小创口尺寸大小,适用于小创口手术。
[0029]端部1的宽度值不大于6毫米,使创口尺寸小于1厘米,达到微创效果。
[0030]端部1为从头部到尾部的弧形结构,具体的,该弧形结构的弧度设置为接近成年人面部颧骨的弧度,使端部1在隧道中穿行使更加贴合面部,避免撑起、破坏皮下未分离组织。
[0031]端部1和引线孔4的边缘处做倒圆角处理,使端部1和引线孔4更容易进入皮下隧道,避免伤到皮下组织。
[0032]杆部2包括手持部3,具体的杆部2上远离端部1的一端连接有手持部3,使用时,通过抓握、拿捏手持部3使用本引线器,控制端部1进入皮下。
[0033]手持部3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理,防止使用过程打滑。
[0034]端部1还包括头部,头部远离尾部的一端的厚度值小于头部靠近尾部一端的厚度值(图中未示出),减少端部1在皮下隧道中穿行的阻力。
[0035]头部远离尾部的一端为无刃结构,具体的,无刃结构是指端部为前端(远离尾部的一端)薄,后端厚,但前端无法割伤皮下组织的结构,避免头部割伤皮肤及皮下组织。
[0036]杆部2的长度有多种规格,在面部不同位置切开创口时,窗口距离鼻唇沟的距离不
同,根据不同距离,选择不同长度规格杆部2的引线器,使手术中的术者把端部1伸入到鼻唇沟附近预定位置时,手持部3位于创口外侧靠近创口的位置,便于术者操作。
[0037]工作原理:使用时,在被手术者的颞侧发际线处小切口并分离出皮下隧道,皮下隧道通至鼻唇沟处,术者手持手持部3把端部1经皮下隧道行至鼻唇沟处,悬吊线于鼻唇沟皮肤外,在缝合针引导下进入皮下端1的引线孔4内,悬吊线向下钩挂住鼻唇沟脂肪间隔及附近皮下组织,然后端部1从皮下将悬吊线于发际线原切口处导出,最后把悬吊线在颞部向上固定于颞深筋膜。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线器,包括端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1)包括尾部,所述端部(1)的内侧设置有引线孔(4),所述尾部连接有杆部(2);所述端部(1)和引线孔(4)均为长条状;所述端部(1)为从头部到尾部的弧形结构;所述端部(1)还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远离尾部的一端的厚度值小于头部靠近尾部一端的厚度值;所述头部远离尾部的一端为无刃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1)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尚亮
申请(专利权)人:李尚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