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颈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881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6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肩颈按摩仪,其包括第一按摩组件、第二按摩组件以及壳体;第一按摩组件包括第一偏心轮、第一推杆以及第一回拉杆;第一偏心轮转动设置于壳体内部;第一推杆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偏心轮的外周,第一推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按摩头;第一回拉杆的一端与第一推杆的中部相铰接,第一回拉杆的另一端与壳体相铰接;第二按摩组件包括第二偏心轮、第二推杆以及第二回拉杆;第二偏心轮转动设置于壳体内部;第二推杆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偏心轮的外周,第二推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按摩头;第二回拉杆的一端与第二推杆的中部相铰接,第二回拉杆的另一端与壳体相铰接;本申请的按摩仪的第一按摩组件、第二按摩组件可以同时按摩人体的肩部,按摩效果好。按摩效果好。按摩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肩颈按摩仪


[0001]本申请涉及按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肩颈按摩仪。

技术介绍

[0002]按摩仪是根据物理学、仿生学、生物电学、中医学以及多年临床实践而研制出的新一代保健器材,其采用多个软触按摩头协同按摩使用者的肌肉,能够放松肌肉、舒缓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细胞新陈代谢,增强皮肤弹性,缓解疲劳、减轻肌肉酸痛,以及放松身心、减轻压力;现有的肩颈按摩仪的肩部按摩组件与颈部按摩组件之间通过连接杆进行传动,肩部按摩组件的运动会受到颈部按摩组件的限制,肩部按摩组件偏摆幅度小,对使用者肩部按摩的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肩颈按摩仪,本申请的按摩仪的第一按摩组件、第二按摩组件可以同时按摩人体的肩部,按摩效果好。
[0004]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肩颈按摩仪,其包括第一按摩组件、第二按摩组件以及壳体;所述第一按摩组件与所述第二按摩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按摩组件包括第一偏心轮、第一推杆以及第一回拉杆;所述第一偏心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偏心轮的外周,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按摩头;所述第一回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杆的中部相铰接,所述第一回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铰接;所述第二按摩组件包括第二偏心轮、第二推杆以及第二回拉杆;所述第二偏心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偏心轮的外周,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按摩头;所述第二回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推杆的中部相铰接,所述第二回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铰接
[0005]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肩颈按摩仪,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06]第一偏心轮转动、带动第一推杆运动,第一回拉杆会限制第一推杆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往返摆动,当第一推杆在第一位置时,第一推杆的第二端距离第一偏心轮的旋转中心较远,此时第一推杆第二端上的按摩头可以按摩使用者身上的需要按摩的部位,而随着第一偏心轮继续转动,第一推杆的第二端与第一偏心轮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第一推杆的第二端逐渐远离使用者的需要按摩的部位,当第一推杆到达第二位置时,第一推杆的第二端距离第一偏心轮的旋转中心较为接近,此时第一推杆第二端距离使用者的需要按摩的部位较远,之后,第一偏心轮继续转动,使得第一推杆的第二端又按摩使用者的需要按摩的部位;同样地,第二偏心轮转动、带动第二推杆运动,第二回拉杆会限制第二推杆在第三位置、第四位置之间往返摆动,当第二推杆在第三位置时,第二推杆的第二端距离第二偏心轮的旋转中心较远,此时第二推杆第二端上的按摩头可以按摩使用者的需要按摩的部位,而随着第二偏心轮继续转动,第二推杆的第二端与第二偏心轮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第二推杆的第二端逐渐远离使用者的需要按摩的部位,当第二推杆到达第
四位置时,第二推杆的第二端距离第二偏心轮的旋转中心较为接近,此时第二推杆第二端距离使用者的需要按摩的部位较远,之后,第二偏心轮继续转动,使得第二推杆的第二端又按摩使用者的需要按摩的部位;于此,本按摩仪的第一按摩组件、第二按摩组件可以往复进行按摩人体的需要按摩的部位,如可以同时按摩肩部,第一按摩组件以及第二按摩组件的偏摆幅度不会被其他结构限制,其按摩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0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08]图1是本申请的肩颈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中所示出的按摩仪的爆炸图;
[0010]图3是图2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
[0011]图4是图2中的B区域的放大图;
[0012]图5是图1中所示出的按摩仪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0013]图6是图1中所示出的按摩仪的第一按摩组件(第二按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1、第一按摩组件;11、第一偏心轮;12、第一推杆;13、第一回拉杆;2、第二按摩组件;21、第二偏心轮;22、第二推杆;23、第二回拉杆;3、壳体;4、按摩头;5、转动轴;6、结构加强格栅;7、第三按摩组件;71、第三推杆;72、斜辊芯件;721、倾斜部;722、连接部;73、连接件;8、传动结构;81、电机;82、蜗杆;83、双联齿轮;831、第一啮合齿圈;832、第二啮合齿圈;84、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

图6中所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肩颈按摩仪,其包括第一按摩组件1、第二按摩组件2以及壳体3;第一按摩组件1与第二按摩组件2间隔设置;第一按摩组件1包括第一偏心轮11、第一推杆12以及第一回拉杆13;第一偏心轮11转动设置于壳体3内部;第一推杆1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偏心轮11的外周,第一推杆12的第二端设置有按摩头4;第一回拉杆13的一端与第一推杆12的中部相铰接,第一回拉杆13的另一端与壳体3相铰接;第二按摩组件2包括第二偏心轮21、第二推杆22以及第二回拉杆23;第二偏心轮21转动设置于壳体3内部;第二推杆2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偏心轮21的外周,第二推杆22的第二端也设置有按摩头4;第二回拉杆23的一端与第二推杆22的中部相铰接,第二回拉杆23的另一端与壳体3相铰接。
[00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偏心轮11转动、带动第一推杆12运动,第一回拉杆13会限制第一推杆12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往返摆动,当第一推杆12在第一位置时,第一推杆12的第二端距离第一偏心轮11的旋转中心较远,此时第一推杆12第二端上的按摩头4可以按摩使用者身上的需要按摩的部位,而随着第一偏心轮11继续转动,第一推杆12的第二端与第一偏心轮11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第一推杆12的第二端逐渐远离使用者的需要按摩的部位,当第一推杆12到达第二位置时,第一推杆12的第二端距离第一偏心轮11的旋转中心较为接近,此时第一推杆12第二端距离使用者的需要按摩的部位较远,之后,第一偏心轮11继续转动,使得第一推杆12的第二端又按摩使用者的需要按摩的部位;同样地,第二偏心轮21转动、带动第二推杆22运动,第二回拉杆23会限制第二推杆22在第三位置、第四位置之间往返摆动,当第二推杆22在第三位置时,第二推杆22的第二端距离第二偏心轮21的旋转中心较远,此时第二推杆22第二端上的按摩头4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按摩组件、第二按摩组件以及壳体;所述第一按摩组件与所述第二按摩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按摩组件包括第一偏心轮、第一推杆以及第一回拉杆;所述第一偏心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偏心轮的外周,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按摩头;所述第一回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杆的中部相铰接,所述第一回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铰接;所述第二按摩组件包括第二偏心轮、第二推杆以及第二回拉杆;所述第二偏心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偏心轮的外周,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按摩头;所述第二回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推杆的中部相铰接,所述第二回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颈按摩仪还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偏心轮套接于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偏心轮套接于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组件与所述第二按摩组件轴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颈按摩仪还包括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偏心轮套接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外周;所述第二输出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二偏心轮套接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外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颈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亮
申请(专利权)人:米狗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