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局部预先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43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浇带局部预先安装结构,包含第一侧顶板、第二侧顶板、设置于第一侧顶板和第二侧顶板之间的后浇带、连接于后浇带局部中上部的安装板、以及连接于安装板下方的支撑架体;所述安装板顶面分别与第一侧顶板和第二侧顶板顶面齐平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板与顶板齐平的设置,利于保证局部后浇带的封堵,不妨碍上部施工空间;通过穿固杆和连固钢筋的设置,利于保证安装板的限位与固定,保证连接结构的整体性和便捷施工;通过支撑架体的设置,利于保证安装的下方固定,更加立柱安装板的局部施工和稳定。安装板的局部施工和稳定。安装板的局部施工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浇带局部预先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后浇带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后浇带局部预先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结构施工阶段,地下室顶板施工时需要设置后浇带,根据设计要求,沉降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且沉降稳定后进行浇筑。为了保证现场流水施工,如二次结构施工电梯须提前插入施工,施工电梯基础位置与沉降后浇带冲突,则需要进行后浇带的局部安装。现有的后浇带的局部安装多采用覆盖钢板的方式,这种覆盖方式会导致顶板的顶面不平,不利于施工;有的采用侧向限位杆会更一步占用上部空间。由此,需要进行一种不占用顶部上部空间且便于施工的局部预先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浇带局部预先安装结构,用以解决局部后浇带与顶板齐平设置、后浇带的安装以及固定结构等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后浇带局部预先安装结构,包含第一侧顶板、第二侧顶板、设置于第一侧顶板和第二侧顶板之间的后浇带、连接于后浇带局部中上部的安装板、以及连接于安装板下方的支撑架体;所述安装板顶面分别与第一侧顶板和第二侧顶板顶面齐平设置;
[0006]所述第一侧顶板和第二侧顶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一侧顶板和第二侧顶板中上部对应安装板设置有台阶式缺口,台阶式缺口尺寸对应安装板搭接固定尺寸;
[0007]所述支撑架体至少设置有三排立杆,中间立杆高度高于两侧立杆,中间立杆顶部顶接安装板底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与台阶式缺口搭接处设置有穿固杆或连固钢筋;
[0009]进一步的,所述穿固杆预先植入第一侧顶板和第二侧顶板上,穿固杆穿接安装板上预先留下的孔洞,且通过螺母进行顶部固定;所述安装板为预制混凝土板或钢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固钢筋包含水平横向筋和垂直与水平横向筋连接的水平纵向筋,所述水平横向筋穿接于第一侧顶板和第二侧顶板的台阶式缺口之间;所述连固钢筋上浇筑有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式的安装板。
[0011]进一步的,钢筋混凝土式的安装板底部的浇筑模板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架体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厚度适应抵消后浇带处不均匀沉降所需厚度,所述安装板分别与第一侧顶板和第二侧顶板连接处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体包含立杆、垂直连接立杆的纵杆和横杆、连接于立杆顶部的顶托板、连接于顶托板与立杆之间可调设置的顶调杆、连接于立杆底部的底连板以及连接于立杆与底连板之间的底插杆;
[0014]所述立杆包含边立杆以及设置于边立杆之间的中立杆,所述边立杆对应分别与第一侧顶板和第二侧顶板底面连接,中立杆对应与安装板底面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顶托板为矩形板,矩形板顶部设置有缓冲垫且缓冲顶部为粗糙面;所述顶托板与顶调杆固定连接,所述顶调杆插接于立杆顶部。
[0016]进一步的,所述底插杆固定连接于底连板上,底连板在立杆的纵向通长设置;所述立杆底部与底插杆插接可拆卸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8]1)本技术通过安装板与顶板齐平的设置,利于保证局部后浇带的封堵,不妨碍上部施工空间;
[0019]2)本技术中通过穿固杆和连固钢筋的设置,利于保证安装板的限位与固定,保证连接结构的整体性和便捷施工;
[0020]3)本技术通过支撑架体的设置,利于保证安装的下方固定,更加立柱安装板的局部施工和稳定。
[002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后浇带局部预先安装结构俯视图;
[0023]图2是后浇带局部预先安装结构竖向剖面图;
[0024]图3是限位固杆连接示意图;
[0025]图4是支撑架体顶部示意图;
[0026]图5是支撑架体底部示意图一;
[0027]图6是支撑架体底部示意图二。
[0028]附图标记:1

第一侧顶板、2

第二侧顶板、3

后浇带、4

地面、5

安装板、6

支撑架体、61

边立杆、62

中立杆、63

纵杆、64

横杆、65

顶托板、66

顶调杆、67

底连板、68

底插杆、7

穿固杆、8

连固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某地下水顶部后浇带局部封堵为例,如图1至图6所示,后浇带局部预先安装结构,包含第一侧顶板1、第二侧顶板2、设置于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之间的后浇带3、连接于后浇带3局部中上部的安装板5、以及连接于安装板5下方的支撑架体6;安装板5顶面分别与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顶面齐平设置。
[0030]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中上部对应安装板5设置有台阶式缺口,台阶式缺口尺寸对应安装板5搭接固定尺寸;支撑架体6至少设置有三排立杆,中间立杆高度高于两侧立杆,中间立杆顶部顶接安装板5底部。
[0031]如图5所示,安装板5与台阶式缺口搭接处设置有穿固杆7,穿固杆7预先植入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上,穿固杆7穿接安装板5上预先留下的孔洞,且通过螺母进行顶部固定;安装板5为预制混凝土板或钢板。
[0032]如图6所示,安装板5与台阶式缺口搭接处设置有连固钢筋8;连固钢筋8包含水平
横向筋和垂直与水平横向筋连接的水平纵向筋,水平横向筋穿接于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的台阶式缺口之间;连固钢筋8上浇筑有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式的安装板5。钢筋混凝土式的安装板5底部的浇筑模板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架体6上。
[0033]本实施例中,安装板5厚度适应抵消后浇带3处不均匀沉降所需厚度,安装板5分别与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连接处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0034]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体6包含立杆、垂直连接立杆的纵杆63和横杆64、连接于立杆顶部的顶托板65、连接于顶托板65与立杆之间可调设置的顶调杆66、连接于立杆底部的底连板67以及连接于立杆与底连板67之间的底插杆68;立杆包含边立杆61以及设置于边立杆61之间的中立杆62,边立杆61对应分别与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底面连接,中立杆62对应与安装板5底面连接。
[0035]本实施例中,顶托板65为矩形板,矩形板顶部设置有缓冲垫且缓冲顶部为粗糙面;顶托板65与顶调杆66固定连接,顶调杆66插接于立杆顶部。底插杆6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局部预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侧顶板(1)、第二侧顶板(2)、设置于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之间的后浇带(3)、连接于后浇带(3)局部中上部的安装板(5)、以及连接于安装板(5)下方的支撑架体(6);所述安装板(5)顶面分别与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顶面齐平设置;所述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中上部对应安装板(5)设置有台阶式缺口,台阶式缺口尺寸对应安装板(5)搭接固定尺寸;所述支撑架体(6)至少设置有三排立杆,中间立杆高度高于两侧立杆,中间立杆顶部顶接安装板(5)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局部预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板(5)与台阶式缺口搭接处设置有穿固杆(7)或连固钢筋(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局部预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穿固杆(7)预先植入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上,穿固杆(7)穿接安装板(5)上预先留下的孔洞,且通过螺母进行顶部固定;所述安装板(5)为预制混凝土板或钢板。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局部预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连固钢筋(8)包含水平横向筋和垂直与水平横向筋连接的水平纵向筋,所述水平横向筋穿接于第一侧顶板(1)和第二侧顶板(2)的台阶式缺口之间;所述连固钢筋(8)上浇筑有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式的安装板(5)。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勇曹景旺赵晨陆志军陈堃韩道海夏子凉宋敏王淑娟刘增杰王宛梦杨进蒋晶李海明曲平叶风彩艾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