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混凝土边角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28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的混凝土边角模具,包括装置底座和小型驱动电机。该便于拆装的混凝土边角模具设置电动伸缩杆以及活动杆,装置底座上方的活动安装板可以在电动伸缩杆以及活动杆的共同作用下在装置底座的上表面进行高度的调整,同时,活动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的旋转可以带动移动杆沿着限位滑槽进行位移,从而使该装置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混凝土;移动杆的底面设置有固定安装板,固定安装板的底面设置有小型驱动电机,小型驱动电机可以带动第二螺纹杆进行旋转,从而使第二螺纹杆外表面的边角模具可以沿着第二螺纹杆进行位置的调整,使该装置方便对混凝土的整个边角完成一次性塑形。的整个边角完成一次性塑形。的整个边角完成一次性塑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装的混凝土边角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边角模具
,具体为一种便于拆装的混凝土边角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0003]在实际使用情况下,混凝土会跟根据需要制作成不同高度的以及尺寸混凝土立柱,现有的模具在对混凝土的边角进行处理时,由于边角模具自身的尺寸无法进行调整,因此对不同高度以及尺寸的混凝土柱需要进行重复的多次加工处理,较为耗费劳动力,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拆装的混凝土边角模具,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混凝土边角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模具在对混凝土的边角进行处理时,由于边角模具自身的尺寸无法进行调整,因此对不同高度以及尺寸的混凝土柱需要进行重复的多次加工处理,较为耗费劳动力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混凝土边角模具,包括装置底座和小型驱动电机,所述小型驱动电机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边角模具,所述装置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端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设置有活动安装板,所述活动安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电动伸缩杆均匀分布在装置底座的上表面,且电动伸缩杆与装置底座的上表面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底部与电动伸缩杆的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活动杆通过电动伸缩杆在装置底座的上表面构成上下升降结构,所述活动安装板的形状、尺寸与装置底座的形状、尺寸均相同,且活动安装板的底面与活动杆的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安装板通过电动伸缩杆以及活动杆在装置底座的上表面构成上下升降结构,所述限位滑槽均匀开设在活动安装板的上表面,且限位滑槽与活动安装板之间为贯穿连接,所述活动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且固定支架设置在限位滑槽的两侧,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面设置有固定安装板,所述固定安装板的底面设置有小型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支架均匀分布在活动安装板的上表面,且固定支架对称设置在限位滑槽的两侧,并且固定支架与活动安装板的上表面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固定支架之间为轴承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形状为圆柱形,且移动杆的直径与限位滑槽的宽度相等,并且移动杆与限位滑槽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与第一螺纹杆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移动杆通过第一螺纹杆沿着限位滑槽构成左右移动结构,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上表面与移动杆的底面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小型
驱动电机与固定安装板的底面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小型驱动电机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二螺纹杆通过小型驱动电机构成旋转结构,所述边角模具的形状为L形,且边角模具与第二螺纹杆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边角模具通过第二螺纹杆在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构成上下升降结构。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拆装的混凝土边角模具:
[0007](1)设置电动伸缩杆以及活动杆,装置底座上方的活动安装板可以在电动伸缩杆以及活动杆的共同作用下在装置底座的上表面进行高度的调整,同时,活动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的旋转可以带动移动杆沿着限位滑槽进行位移,从而使该装置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混凝土;
[0008](2)移动杆的底面设置有固定安装板,固定安装板的底面设置有小型驱动电机,小型驱动电机可以带动第二螺纹杆进行旋转,从而使第二螺纹杆外表面的边角模具可以沿着第二螺纹杆进行位置的调整,使该装置方便对混凝土的整个边角完成一次性塑形。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活动安装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活动杆主剖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装置底座;2、电动伸缩杆;3、活动杆;4、活动安装板;5、限位滑槽;6、固定支架;7、第一螺纹杆;8、移动杆;9、固定安装板;10、小型驱动电机;11、第二螺纹杆;12、边角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混凝土边角模具,包括装置底座1和小型驱动电机10,小型驱动电机10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1,第二螺纹杆11的外表面设置有边角模具12。
[0016]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电动伸缩杆2,电动伸缩杆2的顶端连接有活动杆3,活动杆3的顶端设置有活动安装板4,活动安装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5,电动伸缩杆2均匀分布在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且电动伸缩杆2与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之间为固定连接,使电动伸缩杆2不会与装置底座1分离,活动杆3的底部与电动伸缩杆2的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使电动伸缩杆2可以带动活动杆3进行位移,且活动杆3通过电动伸缩杆2在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构成上下升降结构,活动安装板4的形状、尺寸与装置底座1的形状、尺寸均相同,且活动安装板4的底面与活动杆3的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使活动杆3的位移可以带动活动安装板4进行位移,活动安装板4通过电动伸缩杆2以及活动杆3在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构成上下升降结构,限位滑槽5均匀开设在活动安装板4的上表面,且限位滑槽5与活动安装板4之间
为贯穿连接。
[0017]活动安装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6,且固定支架6设置在限位滑槽5的两侧,固定支架6之间设置有第一螺纹杆7,第一螺纹杆7的外表面设置有移动杆8,移动杆8的底面设置有固定安装板9,固定安装板9的底面设置有小型驱动电机10,固定支架6均匀分布在活动安装板4的上表面,且固定支架6对称设置在限位滑槽5的两侧,并且固定支架6与活动安装板4的上表面之间为固定连接,使固定支架6不会与活动安装板4分离,第一螺纹杆7与固定支架6之间为轴承连接,使第一螺纹杆7的旋转不会发生位移,移动杆8的形状为圆柱形,且移动杆8的直径与限位滑槽5的宽度相等,使移动杆8可以放入限位滑槽5的内部,并且移动杆8与限位滑槽5之间为滑动连接,使移动杆8的位移不会受到限制,移动杆8与第一螺纹杆7之间为螺纹连接,使第一螺纹杆7可以带动移动杆8进行位移,且移动杆8通过第一螺纹杆7沿着限位滑槽5构成左右移动结构,固定安装板9的上表面与移动杆8的底面之间为固定连接,使移动杆8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装的混凝土边角模具,包括装置底座(1)和小型驱动电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驱动电机(10)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1),所述第二螺纹杆(11)的外表面设置有边角模具(12),所述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电动伸缩杆(2),所述电动伸缩杆(2)的顶端连接有活动杆(3),所述活动杆(3)的顶端设置有活动安装板(4),所述活动安装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5),所述电动伸缩杆(2)均匀分布在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且电动伸缩杆(2)与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3)的底部与电动伸缩杆(2)的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活动杆(3)通过电动伸缩杆(2)在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构成上下升降结构,所述活动安装板(4)的形状、尺寸与装置底座(1)的形状、尺寸均相同,且活动安装板(4)的底面与活动杆(3)的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安装板(4)通过电动伸缩杆(2)以及活动杆(3)在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构成上下升降结构,所述限位滑槽(5)均匀开设在活动安装板(4)的上表面,且限位滑槽(5)与活动安装板(4)之间为贯穿连接,所述活动安装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6),且固定支架(6)设置在限位滑槽(5)的两侧,所述固定支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光暹张凯陈冰罗梓鹏孙燕青容睿俊韦汉礼农力肖冬生杨那锋唐孝煜杨侗王菁曾添林文滕思思许丁月廖小梅李骏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北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