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1246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包括导水排泥装置,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上下两端中,其一端至少有一处倒钩构造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一个光伏组件边框内侧相抵,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用粘接剂与光伏组件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粘接剂为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内侧面与光伏组件边框构成导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光伏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利用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与倒钩构造配合形成弹性构造固定该导水排泥装置,解决了相邻组件某些情况下会发生相对位移(例如不均匀热胀冷缩,支架应力不均造成变形),造成一般排水装置脱落的问题。造成一般排水装置脱落的问题。造成一般排水装置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排水除尘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安装倾角较小的光伏组件,在组件表面积灰后随着雨水的冲刷,灰尘会集聚在组件下边缘,水蒸发后形成泥带,严重影响组件发电量和使用寿命。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导水排泥夹,该导水排泥夹由亲水材料制造,扣在光伏组件的边框上,利用虹吸原理排走积水。
[0003]近年来,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和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光伏发电系统(BAPV)正在快速成长,各种防水组件应用也日益广泛,成为光伏发电应用的一个重要的领域;还有一些光伏电站其阵列安装光伏组件时,相邻组件之间距离很近或者靠在一起没有间隙,上述组件边框都有凸缘,有因为积水而产生的积灰问题,因其组件之间一般靠紧安装、没有缝隙,从而导致无法安装现有的导水排泥夹。
[0004]专利:CN216929959U提到的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虽然能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但存在的问题是容易脱落,申请号:2023211178036所述的用弹簧固定的导流装置,对于光伏组件铝边框特别纤薄的场合,会有脱落的问题,尤其是在用工具清洗触碰到该装置,或者相邻组件因为热胀冷缩不同而导致相对位移,其更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以解决现有导水排泥装置容易脱落,尤其是在用工具清洗触碰到该装置,或者相邻组件因为热胀冷缩不同而导致相对位移,其更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包括导水排泥装置,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上下两端中,其一端至少有一处倒钩构造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一个光伏组件边框内侧相抵,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用粘接剂与光伏组件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粘接剂为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内侧面与光伏组件边框构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跨过光伏组件边框并向光伏组件玻璃延伸构成导流端,所述导流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出口,所述出口的位置跨越或者至少位于被排水的光伏组件边框外侧的立面处。
[0007]进一步地,所述粘接剂为中性硅酮结构胶。
[0008]进一步地,所述粘接剂设置于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内侧面的中部与光伏组件边框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排泥装置内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沿上下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与光伏组件边框形成支撑作用,所述凸缘之间设有中间凹槽,所述凸缘远离所述中间凹槽的一侧设有侧槽,所述侧槽、所述凸缘与光伏组件边框围合成匚形状的空间,构成所
述导流通道;所述粘接剂设置于中间凹槽与光伏组件边框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端、所述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的上下两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倒钩构造设置于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上端。
[0012]进一步地,所述倒钩构造的长度沿左右延伸。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排泥装置为锌合金制造或者塑料制造。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内侧面设有亲水涂层。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或者并排排列的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组件玻璃及安装于所述光伏组件玻璃外周的光伏组件边框及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
[0016]综上所述,运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导水排泥装置的上下两端中,其一端至少有一处倒钩构造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一个光伏组件边框内侧相抵,导水排泥装置用粘接剂与光伏组件边框固定连接,粘接剂为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从而利用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与倒钩构造配合形成弹性构造固定该导水排泥装置,解决了相邻组件某些情况下会发生相对位移(例如不均匀热胀冷缩,支架应力不均造成变形),造成一般排水装置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光伏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光伏系统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光伏系统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光伏系统的安装过程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三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四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技术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五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技术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技术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二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是本技术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三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是本技术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四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

导水排泥装置,101

倒钩构造,102

凸缘,103

中间凹槽,104

侧槽,105

矩形开口,2

粘接剂,3

光伏组件,301

光伏组件玻璃,302

光伏组件边框,3021

立面,303

组件之间密封条,304

组件密封胶,305

上端凸缘,4

导流通道,401

导流端,402

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2]在本技术中,为了更清楚的描述,作出如下说明:观察者面对附图3进行观察,观察者左侧设为上,观察者右侧设为下,观察者前方设为右,观察者后方设为左,观察者上面设为后,观察者下面设为前,应当指出文中的术语“前端”、“后端”、“左侧”“右侧”“中部”“上方”“下方”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地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为了清楚或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
[0033]参见图1到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水排泥装置(1),所述导水排泥装置(1)的上下两端中,其一端至少有一处倒钩构造(101)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3)的一个光伏组件边框(302)内侧相抵,所述导水排泥装置(1)用粘接剂(2)与光伏组件边框(302)固定连接,所述粘接剂(2)为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所述导水排泥装置(1)的内侧面与光伏组件边框(302)构成导流通道(4),所述导流通道(4)的一端跨过光伏组件边框(302)并向光伏组件玻璃(301)延伸构成导流端(401),所述导流通道(4)的另一端形成出口(402),所述出口(402)的位置跨越或者至少位于被排水的光伏组件边框(302)外侧的立面(3021)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2)为中性硅酮结构胶。3.根据权利要求1到2任一项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2)设置于所述导水排泥装置(1)的内侧面的中部与光伏组件边框(30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排泥装置(1)内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沿上下延伸的凸缘(102),所述凸缘(102)与光伏组件边框(302)形成支撑作用,所述凸缘(102)之间设有中间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铼汇清洁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