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两分裂间隔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99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两分裂间隔棒,包括支撑管和分别设置在支撑管两端的夹头组件以及设置在支撑管与夹头组件之间且用以与支撑管和夹头组件连接的球头杆,在支撑管的两端设置有铝套管,铝套管通过挤压变形方式与支撑管和球头杆锚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铆钉改为铝套管,最终形成夹头部件+卡槽球头杆+支撑管+铝套管,球头杆的一端插入夹头组件的位置,另一端插入支撑管内,在支撑管的外部套入铝套管,组合好后放入六边形模具,通过挤压变形工序,使铝管套包裹支撑管与球头杆,通过铝管套实现球头杆与支撑管锚固,从而避免了镀锌层破坏,同时去掉钻孔+装配+铆接三道工序,从三道工序优化成一道工序,节省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两分裂间隔棒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金具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两分裂间隔棒。

技术介绍

[0002]在超高压架空线路中,广泛使用FJQ型两分裂间隔棒来支撑导线,防止导线之间的鞭击,同时仰制档距的震荡。
[0003](参见图1)现有的FJQ型两分裂间隔棒10由夹头部件11+球头杆12+支撑管13+铆钉14组成,该结构需要球头杆12与支撑管13装配后再钻对称孔,用铆钉14穿过后对铆钉14进行压接锚固。在进行钻孔中会破坏支撑管13和球头杆12表面的镀锌层,造成部件生锈隐患,同时钻孔+铆钉铆接的工序繁杂,效率不高,由于FJQ型两分裂间隔棒大量应用在超高压架空线路中,存在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同时又能保证生产效率使生产成本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新型两分裂间隔棒,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新型两分裂间隔棒,包括支撑管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管两端的夹头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管与夹头组件之间且用以与所述支撑管和夹头组件连接的球头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管的两端设置有铝套管,所述铝套管通过挤压变形的方式与所述支撑管和球头杆锚固。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夹头组件包括线夹本体和与所述线夹本体配合的线夹盖板以及与所述线夹本体和线夹盖板可拆卸连接的螺栓组件。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球头杆的一端为安装在所述线夹本体内部的球头端,所述球头杆的另一端为安装在所述支撑管内部的直杆端。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直杆端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管相互咬合的卡槽结构。
[0010]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将铆钉改为铝套管,最终形成夹头部件+卡槽球头杆+支撑管+铝套管,球头杆的一端插入夹头组件的位置,另一端插入支撑管内,在支撑管的外部套入铝套管,组合好后放入六边形模具,通过挤压变形工序,使铝管套包裹支撑管与球头杆,通过铝管套实现球头杆与支撑管锚固,从而避免了镀锌层破坏,同时去掉钻孔+装配+铆接三道工序,从三道工序优化成一道工序,节省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2的A

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6]参见图2至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两分裂间隔棒,包括支撑管100和分别设置在支撑管100两端的夹头组件200以及设置在支撑管100与夹头组件200之间且用以与支撑管100与夹头组件200配合的球头杆300。在支撑管100的两端设置有铝套管400,铝套管400通过挤压变形的方式与支撑管100和球头杆300锚固。本技术挤压变形的方式操作如下:将球头杆300插入支撑管100的内壁,支撑管100的外部套一个铝套管400,三者组合好后放入六边形模具(挤压变形的方式)内,通过六边形模具(需做到合适尺寸),通过冲压,使铝套管400进行塑性变形,支撑管100的壁厚也是塑性变形,而支撑管100的壁厚压缩变形,使多余的部位会嵌入到球头杆的卡槽内,这样就实现了球头杆300与支撑管100进行锚固,由于第一层是铝套管400完全包裹了支撑管100,所以在挤压的过程中表面塌陷只在铝套管400的内部,相对来说镀锌层破坏不多。
[0017]夹头组件200包括线夹本体210和与线夹本体210配合的线夹盖板220以及与线夹本体210和线夹盖板220可拆卸连接的螺栓组件230。本实施例中的螺栓组件230包括与线夹本体210与线夹盖板220连接的螺栓和固定在螺栓上的螺母。
[0018]球头杆300的一端为安装在线夹本体210内部的球头端310,而球头杆300的另一端为安装在支撑管100内部的直杆端320。本实施例中的直杆端320上设置有与支撑管100相互咬合的卡槽结构321。具体地,卡槽结构321的用处就是要契合支撑管100的壁厚变形相互咬合,从而达到锚固作用。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0]将球头杆300插入支撑管100的内壁,支撑管100的外部套一个铝套管400,三者组合好后放入六边形模具(挤压变形的方式)内,通过六边形模具(需做到合适尺寸),通过冲压工序,使铝套管400进行塑性变形,支撑管100的壁厚也是塑性变形,而支撑管100的壁厚压缩变形,使多余的部位会嵌入到球头杆300的卡槽结构321内,而卡槽结构321与支撑管100的壁厚变形相互咬合,这样就实现了球头杆300与支撑管100进行锚固,由于第一层是铝套管400完全包裹了支撑管100,所以在挤压的过程中表面塌陷只在铝套管400的内部,相对来说镀锌层破坏不多。
[0021]本技术重新对产品结构进行了优化,球头杆由原来的直杆部位设计有两个卡槽结构,将铆钉改为铝套管,最终形成夹头部件+卡槽球头杆+支撑管+铝套管,球头杆的一端插入夹头组件的位置,另一端插入支撑管内,在支撑管的外部套入铝套管,组合好后放入六边形模具,通过挤压变形工序,使铝管套包裹支撑管与球头杆,通过铝管套实现球头杆与支撑管锚固,从而避免了镀锌层破坏,同时去掉钻孔+装配+铆接三道工序,从三道工序优化
成一道工序,节省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两分裂间隔棒,包括支撑管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管两端的夹头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管与夹头组件之间且用以与所述支撑管和夹头组件连接的球头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管的两端设置有铝套管,所述铝套管通过挤压变形的方式与所述支撑管和球头杆锚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两分裂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组件包括线夹本体和与所述线夹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球郑乐飞郑革郑海飞吴乐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永固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