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减振型预绞式间隔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23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间隔棒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多维减振型预绞式间隔棒,包括第一半圆形线夹和第二半圆形线夹,所述第一半圆形线夹和第二半圆形线夹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头;第一半圆形外套和第二半圆形外套,所述第一半圆形外套和所述第二半圆形外套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半圆形线夹与所述第二半圆形线夹位于所述第一半圆形外套与所述第一半圆形外套的内侧。当振动来临时能够抑制导线之间的摆动,避免导线之间发生震荡和相互鞭击造成输电线路损坏。之间发生震荡和相互鞭击造成输电线路损坏。之间发生震荡和相互鞭击造成输电线路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维减振型预绞式间隔棒


[0001]本技术属于间隔棒
,具体涉及一种多维减振型预绞式间隔棒。

技术介绍

[0002]间隔棒是一种支撑在两相导线间,控制两相导线间距离的绝缘支撑体。远距离、大容量的超高压输电线每相导线采用二根、四根及以上的分裂导线;目前220KV及330KV的输电线采用二分裂导线,500KV输电线采用三分裂及四分裂导线,电压高于500KV的超高压输电线采用六分裂及更多分裂的导线;为了保证分裂导线线束间距保持不变以满足电气性能,降低表面电位梯度,及在短路情况下,导线线束间不致产生电磁力,造成相互吸引碰撞,或虽引起瞬间的吸引碰撞,但事故消除后即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因而在档距中相隔一定距离安装了间隔棒。
[0003]如专利公开号CN112821332A公开了一种预绞式间隔棒,包括支撑框架、线夹、预绞丝;所述支撑框架由两个支撑板件和连接件组成,所述连接件位于两个支撑板件之间,且支撑板件和连接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线夹设置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两端;所述线夹包括线架、定位架、半圆环、固定块和螺杆;所述定位架通过螺栓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减振型预绞式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圆形线夹(1),所述第一半圆形线夹(1)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头(2);第二半圆形线夹(3),所述第二半圆形线夹(3)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头(2);第一半圆形外套(4),所述第一半圆形外套(4)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头(5);第二半圆形外套(6),所述第二半圆形外套(6)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头(5);所述第一连接头(2)与所述第二连接头(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7),所述第一伸缩杆(7)套设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半圆形线夹(1)与所述第二半圆形线夹(3)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半圆形外套(4)与所述第二半圆形外套(6)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半圆形线夹(1)与所述第二半圆形线夹(3)位于所述第一半圆形外套(4)与所述第二半圆形外套(6)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减振型预绞式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形线夹(1)与所述第二半圆形线夹(3)的开口边缘处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9),所述第一连接板(9)的两端开设有第一穿孔(91),第一螺栓(10)穿过所述第一穿孔(91)与第一螺母(11)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维减振型预绞式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9)的两端向所述第一半圆形线夹(1)与所述第二半圆形线夹(3)两端外侧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减振型预绞式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形外套(4)与所述第二半圆形外套(6)的开口边缘处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12),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上开设有第二穿孔(121),第二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巨州付月影王静宇鲍雄飞宋霞张卫峰
申请(专利权)人:固力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