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装置的粉料粒料污水净化回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093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丙烯装置的粉料粒料污水净化回收系统,包括电化学设施、缓冲罐、隔粒池,电化学设施用于除去聚丙烯装置污水中的浮游、分散油、乳化油及丙二醇;隔粒池的第一侧设置有低于缓冲罐的输出口从而能供污水自流进入隔粒池中的入口,第二侧设置有低于入口从而能供污水自流输出的出口;隔粒池中设置有靠近入口布置的、用于将颗粒物阻隔并收纳其中的隔粒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通过电化学设施隔油处理,并去除的聚丙烯装置污水中的浮游、分散油、乳化油及丙二醇,再通过自流的方式使污水经过隔粒池收集污水中的粉料及粒料,对粉料及粒料进行有效回收,避免颗粒进入下游造成不良影响,回收的粒料位于隔粒篮中便于取出,操作简单且方便。单且方便。单且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装置的粉料粒料污水净化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聚丙烯装置的粉料粒料污水净化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能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在工业界有广泛的应用,是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
[0003]在以Spherizone聚丙烯工艺技术为代表的聚丙烯装置的生产过程中,挤压机、切粒水罐等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高分子聚合物颗粒,这些颗粒往往随着生产污水排出设备,随即流入生产污水管网。这些颗粒按粒径分为粉料和粒料。粉料粒径在88~3000μm之间,粒料粒径范围在3~4mm之间。这些粉料和粒料不溶于水,不能被生化降解,比重大于水。
[0004]粉料和粒料的数量往往根据生产运行情况的调整而变化,一部分落地料是在采样过程中产生的,这是因为采样的时候为了使样品具备代表性要先排放置换一部分料,另一部分落地料量主要是由挤压机运行状况来决定的,如果挤压机切粒不好,就会产生很多的大小粒或者大块料。落地料有其销售渠道,价格低于正常粒料产品的价格。生产企业有回收落地料的需求,目前,通常是在挤压机、切粒水罐等设备的排水管设有撇沫池,采用挡墙阻拦浮于水面的聚合物颗粒,但是颗粒往往容易被水流带出撇沫池,从而进入生产污水地下管网,随水流分散至管网各处。进入管网后的聚合物颗粒容易堵塞地下井井口、水池进出口、设备管口,致使在装置的日常维护、管理以及落地料的回收方面存在种种问题。
[0005]聚丙烯装置排出的废水中除聚丙烯粉料和粒料外,还含有少量的COD、BOD、石油类、丙二醇溶液等物质。如不加以去除,水捞料和废水池会有气味浓、废料脏、废水差的问题,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且捞出的粒料品相较差,不适合销售。
[0006]现有含聚合物颗粒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接收生产设备的含聚合物颗粒排水时,撇沫池不能拦截所有的聚合物颗粒,一部分聚合物颗粒无法避免地进入生产污水地下管网,聚合物颗粒进入管网后,随着水流被带到管网中各处,位置分散,不便于清理收集;(2)目前国内外从废水中分离粉料和粒料的技术,国外通常采用机械式捕捞,国内通常采用人工用网兜捕捞,均效果不佳,容易遗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对聚丙烯装置污水中的粉料及粒料进行有效回收,同时对油类物进行去除的聚丙烯装置的粉料粒料污水净化回收系统。
[000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聚丙烯装置的粉料粒料污水净化回收系统,包括:
[0010]电化学设施,用于除去聚丙烯装置污水中的浮游、分散油、乳化油及丙二醇;所述
电化学设施的顶部设置有污油排放口、底部设置有污泥出口;
[0011]缓冲罐,设于所述电化学设施的下游,顶部开有供电化学设施处理后的液体输入的输入口,用于进一步进行油水分离,顶部设置有污油排放口、底部设置有污泥出口、测下部设置有供带有颗粒的污水排出的输出口;
[0012]隔粒池,设于所述缓冲罐的下游,第一侧设置有低于缓冲罐的输出口布置从而能供污水自流进入隔粒池中的入口,第二侧设置有低于入口布置从而能供污水自流输出的出口;所述隔粒池中设置有靠近入口布置的、用于将颗粒物阻隔并收纳其中的隔粒篮。
[0013]优选地,所述电化学设施包括相邻布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中设置有自顶部向下延伸的隔板,该隔板底部与第一部分内底壁之间形成有供隔油后的污水进入第二部分中的间隙,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开设有一污油排放口;所述电化学设施的污水进口连接于第一部分的侧部、污水出口连接于第二部分的侧部。
[0014]优选地,还包括污油收集池,设于所述电化学设施及缓冲罐之上,所述污油收集池的污油进口通过管道与各污油排放口相连通;所述污油收集池设置有供沉淀后的污水输往电化学设施的污水进口处的通道、供沉淀后的污泥排出的污泥出口。
[0015]优选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电化学设施上游的均质罐,所述均质罐的顶部用于输入聚丙烯装置污水,所述均质罐的下部出口与电化学设施的污水口相连接,所述均质罐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出口。
[0016]优选地,还包括湿污泥池、污泥浓缩池,所述湿污泥池的顶部设置有与各污泥出口相连通的污泥入口,所述湿污泥池的出口与污泥浓缩池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所得上清液送往污油收集池污油进口的管道。
[0017]优选地,所述隔粒池的底壁在靠近第一侧处高于第二侧处从而在第一侧处形成有托台,所述的隔粒篮置于该托台上且顶部敞口与隔粒池的入口管道相对应,所述第二侧处下凹形成积水区域,所述隔粒池的出口与该积水区域相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隔粒池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滤孔,所述隔粒池的顶部敞口处设置有偏置在入口管道侧部的盖板,且该盖板可拆卸的设于隔粒池顶部。
[0019]优选地,所述隔粒池的内壁上设置有自顶部敞口向下延伸从而便于对其内部进行检修的爬梯。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先通过电化学设施隔油处理,并去除的聚丙烯装置污水中的浮游、分散油、乳化油及丙二醇,再通过自流的方式使污水经过隔粒池收集污水中的粉料及粒料,对粉料及粒料进行有效回收,避免颗粒进入下游造成不良影响,回收的粒料位于隔粒篮中便于取出,操作简单且方便。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隔粒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聚丙烯装置的粉料粒料污水净化回收系统包括:
[0026]电化学设施01,用于除去聚丙烯装置污水中的浮游、分散油、乳化油及丙二醇;电化学设施01的顶部设置有污油排放口、底部设置有污泥出口;
[0027]缓冲罐02,设于电化学设施01的下游,顶部开有供电化学设施01处理后的液体输入的输入口,用于进一步进行油水分离,顶部设置有污油排放口、底部设置有污泥出口、测下部设置有供带有颗粒的污水排出的输出口;
[0028]隔粒池03,设于缓冲罐02的下游,第一侧设置有低于缓冲罐02的输出口布置从而能供污水自流进入隔粒池中的入口,第二侧设置有低于入口布置从而能供污水自流输出的出口;隔粒池03中设置有靠近入口布置的、用于将颗粒物阻隔并收纳其中的隔粒篮031。
[0029]电化学设施01包括相邻布置的第一部分011、第二部分012,第一部分011中设置有自顶部向下延伸的隔板013,该隔板013底部与第一部分011内底壁之间形成有供隔油后的污水进入第二部分012中的间隙,第一部分011的顶部开设有一污油排放口;电化学设施01的污水进口连接于第一部分011的侧部、污水出口连接于第二部分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装置的粉料粒料污水净化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化学设施,用于除去聚丙烯装置污水中的浮游、分散油、乳化油及丙二醇;所述电化学设施的顶部设置有污油排放口、底部设置有污泥出口;缓冲罐,设于所述电化学设施的下游,顶部开有供电化学设施处理后的液体输入的输入口,用于进一步进行油水分离,顶部设置有污油排放口、底部设置有污泥出口、测下部设置有供带有颗粒的污水排出的输出口;隔粒池,设于所述缓冲罐的下游,第一侧设置有低于缓冲罐的输出口布置从而能供污水自流进入隔粒池中的入口,第二侧设置有低于入口布置从而能供污水自流输出的出口;所述隔粒池中设置有靠近入口布置的、用于将颗粒物阻隔并收纳其中的隔粒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装置的粉料粒料污水净化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设施包括相邻布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中设置有自顶部向下延伸的隔板,该隔板底部与第一部分内底壁之间形成有供隔油后的污水进入第二部分中的间隙,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开设有一污油排放口;所述电化学设施的污水进口连接于第一部分的侧部、污水出口连接于第二部分的侧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丙烯装置的粉料粒料污水净化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油收集池,设于所述电化学设施及缓冲罐之上,所述污油收集池的污油进口通过管道与各污油排放口相连通;所述污油收集池设置有供沉淀后的污水输往电化学设施的污水进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景玉刘春平李琼崔璐豪刘笑宇英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