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带式输送机中部螺旋拉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085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逆带式输送机中部螺旋拉紧装置,包括拉紧滚筒,拉紧滚筒的两侧分别平行设置下托辊,拉紧滚筒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螺旋驱动部,螺旋驱动部能驱动拉紧滚筒沿拉紧方向移动;各螺旋驱动部包括压盖螺母,压盖螺母内穿设通过调节螺杆,各调节螺杆的底端分别顶抵拉紧滚筒的轴向两端的轴承结构,且各调节螺杆能分别旋转移动以推动轴承结构和拉紧滚筒移动设定的拉紧行程;各调节螺杆上连接能将其固定锁紧的锁紧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两种形式的现场安装方式;作为一台独立完整设备便于现场安装调试;利用螺母与螺杆的相对运动,带动拉紧滚筒张紧输送带;保证了拉紧滚筒与输送机输送带的平行度,避免输送带跑偏隐患。避免输送带跑偏隐患。避免输送带跑偏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逆带式输送机中部螺旋拉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带式输送机
,尤其涉及一种可逆带式输送机中部螺旋拉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螺旋拉紧装置是带式输送机的附属部件,在行业标准中,可根据物料的输送量选择不同的规格参数。对于长度不大于50m的带式输送机供选型的产品有螺旋拉紧装置,但对于可逆带式输送机而言,该螺旋拉紧装置会使转载的物料向下游输送时产生料流的偏移,即下落到下游带式输送机上的物料不能自然对中(指下游带式输送机输送带中心),易造成下游输送带受料处撒料及造成下游输送带跑偏。可逆带式输送机头部漏斗和尾部漏斗料流流向示意图见图7。
[0003]中国专利CN204038411U,公开了一种带式输送机用中部螺旋拉紧装置,其改变了可逆带式输送机尾部螺旋拉紧装置的安装位置,将拉紧装置从可逆带式输送机尾部移至中部,避免了尾部拉紧装置由于拉紧行程的变化造成尾部滚筒位移,卸料时下落到下游带式输送机上的物料不能自然对中的弊病。
[0004]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于:虽然满足生产运行中可逆带式输送机拉紧行程的需求,但其结构形式过于分散,没有成为一个较完整的整体结构,在首次安装调试中需要分别对吊架、支架进行调整,以保证安装在吊架上的两个下托辊和安装在滑架上的拉紧滚筒,相对于输送带中心线垂直度和相对于输送带面平行度的精度。而垂直度和平行度的精度误差是造成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跑偏的主要因素之一。
[0005]拉紧滚筒吊挂(连接)在耳座螺母上,两端轴承座在支架内侧,当需要更换拉紧滚筒的轴承时,须将拉紧滚筒从前后两端的耳座螺母上拆卸下来,另地更换轴承之后在复原。更换轴承操作较麻烦。
[0006]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橡胶带)是弹性材料,输送机在生产运行过程中输送带一直处于振动状态,该振动通过输送带缠绕在拉紧滚筒及耳座传递到螺母上,在长期不间断的振动工况下,螺母会与螺杆发生轻微松动而产生位移,其后果是拉紧滚筒与输送带的平行度产生偏差,造成输送带跑偏隐患。
[0007]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可逆带式输送机中部螺旋拉紧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逆带式输送机中部螺旋拉紧装置,实现两种形式的现场安装方式;作为一台独立完整设备便于现场安装调试;利用螺母与螺杆的相对运动,带动拉紧滚筒张紧输送带;保证了拉紧滚筒与输送机输送带的平行度,避免输送带跑偏隐患。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逆带式输送机中部螺旋拉紧装置,包括
能拉紧输送机输送带的拉紧滚筒,所述拉紧滚筒的两侧分别平行设置铰接于机架上的下托辊,输送机输送带转动缠绕于所述拉紧滚筒上,所述下托辊能承托于输送机输送带的下方;所述拉紧滚筒的中心轴垂直于输送机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所述拉紧滚筒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螺旋驱动部,所述螺旋驱动部能驱动所述拉紧滚筒沿拉紧方向移动;各所述螺旋驱动部包括连接于机架上的压盖螺母,所述压盖螺母内穿设通过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中心轴与所述拉紧滚筒的中心轴呈垂直设置,各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分别顶抵所述拉紧滚筒的轴向两端的轴承结构,且各所述调节螺杆能分别旋转移动以推动所述轴承结构和所述拉紧滚筒移动设定的拉紧行程;各所述调节螺杆上连接能将其固定锁紧的锁紧螺母。
[0010]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两侧的标尺,所述拉紧滚筒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标尺对应的指针单元。
[001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轴承结构分别包括能沿机架中部的滑道上下移动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设置轴承,所述拉紧滚筒包括滚筒本体和滚筒中心轴,输送机输送带转动缠绕于所述滚筒本体上,所述滚筒中心轴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侧的所述轴承内;所述轴承座的顶端设置卡槽,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能顶抵于所述卡槽的槽底面。
[0012]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螺杆上位于所述压盖螺母和所述轴承座之间设置行程调节块。
[0013]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座远离所述拉紧滚筒的一侧设置轴承外端盖,所述轴承外端盖上设置所述指针单元。
[0014]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外端盖上设置油杯。
[0015]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座靠近所述拉紧滚筒的一侧设置轴承内端盖,所述轴承内端盖内设置能密封顶抵于所述滚筒中心轴的侧壁上的密封圈。
[0016]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设置凸台,所述凸台能周向转动且能轴向固定地套设于所述卡槽内。
[0017]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螺母的上方设置螺杆护罩。
[001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可逆带式输送机的长度小于30m时,所述拉紧滚筒的最大拉紧行程为600mm;可逆带式输送机的长度为30m~50m时,所述拉紧滚筒的最大拉紧行程为450mm。
[0019]由上所述,本技术的可逆带式输送机中部螺旋拉紧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为整体式结构,是一个独立完整设备,其结构紧凑、稳定可靠、调试简便;特殊结构的轴承结构将拉紧滚筒和螺旋驱动部衔接在一起,在压盖螺母的导向下,通过转动调节螺杆驱动拉紧滚筒向下移动,利用拉紧滚筒的重力和调节螺杆产生的下压力,实现回程段输送带的张紧;调节螺杆通过压盖螺母和锁紧螺母双重固定并锁紧,提高了螺旋驱动部的稳定性,避免因输送带振动造成的松动位移,保证了拉紧滚筒与输送机输送带的平行度,避免输送带跑偏隐患。
附图说明
[0021]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可逆带式输送机中部螺旋拉紧装置初始状态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A

A剖视图。
[0024]图3:为图2中Ⅰ处放大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轴承座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中B

B剖视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的可逆带式输送机中部螺旋拉紧装置最大拉紧行程时的示意图。
[0028]图7:为现有技术可逆带式输送机头部漏斗和尾部漏斗料流流向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螺杆护罩;
[0031]2、调节螺杆;
[0032]3、锁紧螺母;
[0033]4、压盖螺母;
[0034]5、轴承;
[0035]6、油杯;
[0036]71、轴承外端盖;72、轴承内端盖;
[0037]8、轴承座;81、卡槽;82、密封圈;
[0038]9、拉紧滚筒;91、滚筒本体;92、滚筒中心轴;
[0039]10、下托辊;
[0040]11、机架;
[0041]12、标尺;
[0042]13、输送机输送带;...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逆带式输送机中部螺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拉紧输送机输送带的拉紧滚筒,所述拉紧滚筒的两侧分别平行设置铰接于机架上的下托辊,输送机输送带转动缠绕于所述拉紧滚筒上,所述下托辊能承托于输送机输送带的下方;所述拉紧滚筒的中心轴垂直于输送机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所述拉紧滚筒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螺旋驱动部,所述螺旋驱动部能驱动所述拉紧滚筒沿拉紧方向移动;各所述螺旋驱动部包括连接于机架上的压盖螺母,所述压盖螺母内穿设通过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中心轴与所述拉紧滚筒的中心轴呈垂直设置,各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分别顶抵所述拉紧滚筒的轴向两端的轴承结构,且各所述调节螺杆能分别旋转移动以推动所述轴承结构和所述拉紧滚筒移动设定的拉紧行程;各所述调节螺杆上连接能将其固定锁紧的锁紧螺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逆带式输送机中部螺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两侧的标尺,所述拉紧滚筒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标尺对应的指针单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逆带式输送机中部螺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轴承结构分别包括能沿机架中部的滑道上下移动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设置轴承,所述拉紧滚筒包括滚筒本体和滚筒中心轴,输送机输送带转动缠绕于所述滚筒本体上,所述滚筒中心轴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侧的所述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晓峰肖国牟金合李洪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