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移动箱涵内模板支撑台车及内模板施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41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移动箱涵内模板支撑台车,包括多个沿第一横向设置的分配梁、沿第二横向平行设置在多个分配梁下表面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至少2个可拆卸设置在第一横梁底端的第一纵梁、至少2个可拆卸设置在第二横梁底端的第二纵梁、沿第一横向可拆卸设置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底端的底座、固定设置在第一纵梁背离第二纵梁一侧的第一连接架、固定设置在第二纵梁背离第一纵梁一侧的第二连接架、设置在底座底端的滑轮、多个可拆卸设置在底座底端的标高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内模板施工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台车和施工组件结合,对箱涵规模大数量多的工程节约了支架成本,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施工效能。效能。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移动箱涵内模板支撑台车及内模板施工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路桥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移动箱涵内模板支撑台车及内模板施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路桥工程箱涵施工建设中多采用满堂支架或钢管支架搭设模板支架,此类方法施工效能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采用箱涵台车的施工中,目前市场上多使用模板和台车配套,并采用钢轨道的施工形式,类方法台车标高调节难度大适应性差、造价高,易造成模板材料的浪费,需要单独铺设轨道,施工周期长不适用于数量多的中型箱涵。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不足,本技术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的移动箱涵内模板支撑台车,采用标高调节装置调整支撑台车标高,以满足不同箱涵施工要求,无需单独铺设轨道。本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模板施工组件,对箱涵规模大数量多的工程节约了支架成本,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施工效能。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可调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移动箱涵内模板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第一横向设置的分配梁(1)、沿第二横向平行设置在多个所述分配梁(1)下表面的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至少2个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2)底端的第一纵梁(4)、至少2个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3)底端的第二纵梁(5)、沿所述第一横向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4)和第二纵梁(5)底端的底座(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4)背离所述第二纵梁(5)一侧的第一连接架(7)、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纵梁(5)背离所述第一纵梁(4)一侧的第二连接架(8)、设置在所述底座(6)底端的滑轮(9)、多个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底座(6)底端的标高调节装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移动箱涵内模板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架(7)包括第一横板(701)、第一斜板(702),所述第一横板(701)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板(70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70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701)、第一斜板(702)和第一纵梁(4)构成三角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架(8)包括第二横板(801)、第二斜板(802),所述第二横板(801)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板(80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板(802)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801)、第二斜板(802)和第二纵梁(5)构成三角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移动箱涵内模板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标高调节装置(10)沿所述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校全杨文姚凯凯于善旭周新贺胡新阳阳先锋沈消静崔冉冉宋森周辉程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