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备箱乘用车的空调进风口挡水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36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备箱乘用车的空调进风口挡水密封结构,包括前挡风玻璃、前备箱、设在前挡风玻璃与前备箱之间的塑料流水槽;塑料流水槽具有流水槽后侧、流水槽前侧和一次挡水结构,一次挡水结构设在流水槽后侧和流水槽前侧之间并贯通塑料流水槽;流水槽后侧与前挡风玻璃的下边对应配合,在流水槽后侧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有一次排水格栅;在流水槽前侧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有二次沥水格栅;在流水槽前侧中部偏左的部位设有空调进气格栅,在空调进气格栅的边缘设有二次挡水结构;在前备箱上口的边缘设有密封条。其能够提升前备箱的密封性能,并能阻挡前挡玻璃和流水槽沉积的污物涌向前备箱的两侧和前方,保证前备箱外观整洁。保证前备箱外观整洁。保证前备箱外观整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备箱乘用车的空调进风口挡水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前备箱乘用车的空调进风口挡水密封结构,特别是一种前置行李箱电动汽车的空调进风口挡水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个车企都开始响应低碳计划,汽车动力能源改革作为首要目标,电动汽车应运而生。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的是,纯电乘用车的前机舱没有发动机,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能源部件和前置行李箱。相应的,既然前机舱布置了行李箱,用户也将存放生活用品,因此,纯电乘用车比起燃油车对前罩的密封要求显得更加严格。现有前置行李箱乘用车对前罩的密封普遍布置有前罩后密封条,但配置前罩后密封条会阻挡机舱进风,无法满足空调进风口前置的布置方案。也有极少数车型为了空调进风口前置而取消了前罩后密封条,但因此带来的问题是前挡玻璃和流水槽沉积的污物涌向前备箱周圈,导致机舱饰板污染很严重,影响用户对前备箱的使用体验,并增加了前备箱的进水风险。因此,现有前备箱乘用车的前舱挡水密封结构亟待改进。
[0003]CN 210478340U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进风口挡水结构”,解决现有汽车空调进水口的围板上设置的挡板安装复杂,占用面积大,且浪费材料多的技术问题。包括设置在进风口处的围板,所述围板上部设置有加高件,所述固定板与围板通过螺栓以及螺母螺接,所述固定板一侧边倾斜向上延生形成加高板,加高板最高处深入前风挡玻璃下部。
[0004]CN210951755U公开了“一种空调进风口密封结构”,属于汽车设计和制造的
其空调进风口密封结构包括空调进风口和空气室下板,空气室下板开设有与空调进风口相匹配的开口,并且在空气室下板的开口周围设置有与空调进风口相配合的周圈贴合面,贴合面上设置有凹槽,在空气室下板的连续贴合面与空调进风口之间设置有密封海绵,并且密封海绵挤压填充在凹槽内。本技术的密封结构在密封海绵压缩过程中海绵挤压填充在周全凹槽内,有效提升了密封海绵的压缩量,有效提升了密封效果,减少了配合面处的空气扩散,与现有技术相比密封效果提升了约9%。
[0005]上述两份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都是所属
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的一种前备箱乘用车的空调进风口挡水密封结构,其能够提升前备箱的密封性能,并能阻挡前挡玻璃和流水槽沉积的污物涌向前备箱的两侧和前方,保证前备箱外观整洁。
[0007]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前备箱乘用车的空调进风口挡水密封结构,包括前挡风玻璃、前备箱、设在前挡风玻璃与前备箱之间的塑料流水槽;所述塑料流水槽具有流水槽后侧、流水槽前侧和一次挡水结构,所述一次挡水结构设在流水槽后侧和流水槽前侧之间并贯通塑料流水槽;所述流水槽后侧与前挡风玻璃的下边对应配合,在所述流水槽后侧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有一次排水格栅;在所述流水槽前侧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有二次沥水格
栅;在所述流水槽前侧中部偏左的部位设有空调进气格栅,在所述空调进气格栅的边缘设有二次挡水结构;在所述前备箱上口的边缘设有密封条。
[0008]进一步,所述前备箱与塑料流水槽搭接,在所述前备箱与塑料流水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机舱前饰板,所述机舱前饰板搭接在塑料流水槽的上面,并在Z向形成防水台阶。
[0009]进一步,所述塑料流水槽、前备箱和机舱前饰板之间还通过螺钉或塑料卡子连接固定。
[0010]进一步,所述塑料流水槽为注塑成型的整体结构,设在流水槽后侧和流水槽前侧之间的一次挡水结构较设在空调进气格栅边缘的二次挡水结构高。
[0011]进一步,所述前备箱为注塑成型整体构件。
[0012]进一步,在所述前备箱上口的边缘设有卡接齿;所述密封条的下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唇边,密封条内侧的唇边与所述前备箱上口边缘的卡接齿卡接,对前备箱形成有效密封;密封条外侧的唇边与机舱前饰板干涉配合,以遮挡搭接间隙。
[0013]进一步,所述前备箱的后边与塑料流水槽的前侧搭接位置处的Z向高度高于塑料流水槽的流水槽前侧。
[0014]进一步,当前备箱关闭时,所述密封条的上面能够与位于前备箱上方的前罩内板紧贴,形成干涉密封。
[0015]进一步,所述空调进气格栅呈长方形,在其周围边缘设有二次挡水结构。
[0016]进一步,X向为前后方向,Y向为左右方向,所述的Z向为上下方向。
[0017]本技术的优点:
[0018]由于采用了两次挡水排水结构:塑料流水槽后侧为第一次挡水排水结构,即主要挡水排水结构,可阻挡大部分前挡玻璃和流水槽沉积的脏污;塑料流水槽前侧为第二次挡水排水结构,即次要排水结构,可阻挡第一排水结构溢出的少量水流。两次挡水排水结构的设计省去了一根前罩后密封条,为空调进气口位置提供了更多的布置空间,同时也降低了前挡玻璃的大量水流对前备箱密封条的冲击,提升了前备箱密封性能。
[0019]由于前备箱为塑料一体成型结构,避免了前备箱内部存在分块搭接间隙,对前备箱的防尘性有很大提升。
[0020]由于两次挡水排水结构的设计,能够省去一根前罩后密封条,为空调进气口位置提供了更多的布置空间,同时也降低了前挡玻璃的大量水流对前备箱密封条的冲击,提升了前备箱密封性能。
[0021]由于在空调进气格栅的周围边缘设有二次挡水结构,能够防止二次排水后的少量水流进入空调进气格栅,以提升空调进气质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图;
[0023]图2为技术的俯视图;
[0024]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0025]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0026]图5为图2的C—C剖视图;
[0027]图中(标记指代的技术特征):
[0028]1—前挡风玻璃;
[0029]2—塑料流水槽,21—流水槽后侧,22—流水槽前侧,23—一次挡水结构,24—一次排水格栅,25—二次沥水格栅,26—空调进气格栅,27—二次挡结构;
[0030]3—前备箱,31—卡接齿;
[0031]4—密封条,41—唇边;
[0032]5—机舱前饰板,51—防水台阶;
[0033]6—前罩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阐述。
[0035]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前备箱乘用车的空调进风口挡水密封结构,包括前挡风玻璃1、前备箱3、设在前挡风玻璃与前备箱之间的塑料流水槽2;所述塑料流水槽2具有流水槽后侧21、流水槽前侧22和一次挡水结构23,所述一次挡水结构23设在流水槽后侧21和流水槽前侧22之间并贯通塑料流水槽2;所述流水槽后侧21与前挡风玻璃1的下边对应配合,在所述流水槽后侧21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有一次排水格栅24;一次挡水结构设置在塑料流水槽的中间,两端Y向延伸拉通,形成一道X向的阻隔屏障,将大部分雨水拦截,使之流向流水槽后侧两端部的一次排水格栅排出;在所述流水槽前侧22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有二次沥水格栅25,少部分雨水从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备箱乘用车的空调进风口挡水密封结构,包括前挡风玻璃(1)、前备箱(3)、设在前挡风玻璃与前备箱之间的塑料流水槽(2),其特征是:所述塑料流水槽(2)具有流水槽后侧(21)、流水槽前侧(22)和一次挡水结构(23),所述一次挡水结构(23)设在流水槽后侧(21)和流水槽前侧(22)之间并贯通塑料流水槽(2);所述流水槽后侧(21)与前挡风玻璃(1)的下边对应配合,在所述流水槽后侧(21)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有一次排水格栅(24);在所述流水槽前侧(22)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有二次沥水格栅(25);在所述流水槽前侧(22)中部偏左的部位设有空调进气格栅(26),在所述空调进气格栅(26)的边缘设有二次挡水结构(27);在所述前备箱(3)上口的边缘设有密封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备箱乘用车的空调进风口挡水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前备箱(3)与塑料流水槽(2)搭接,在所述前备箱(3)与塑料流水槽(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机舱前饰板(5),所述机舱前饰板(5)搭接在塑料流水槽(2)的上面,并在Z向形成防水台阶(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备箱乘用车的空调进风口挡水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塑料流水槽(2)、前备箱(3)和机舱前饰板(5)之间还通过螺钉或塑料卡子连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备箱乘用车的空调进风口挡水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塑料流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垚甘彭鑫谭昌勇左书帆吴小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