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013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集水沟1、移动封盖、处理单元2、储水池3、生物净水组件4,其中集水沟1用于连接废水产生处,集水沟1的横截面为梯形;移动封盖与集水沟1连接;处理单元2设有多个、且相邻处理单元2之间连通,位于一端的处理单元2与集水沟1连接,对于相邻的两个处理单元2,靠近废水产生处一侧的处理单元2高于另一处理单元2,该种设置可以保证水自动流到下一处理单元2内,无需设置驱动设备,节约建设成本;储水池3与位于另一端的处理单元2连通,用于存储处理后的液体;生物净水组件4与处理单元2连接,用于净化流经处理单元2的废水。处理单元2的废水。处理单元2的废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特别涉及,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据统计,我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00亿吨/年,其中农村生活污水为80亿吨/年,农村污水处理率低下,大部分村庄农户都缺少完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具有收集处理难、水量波动大、有机污染物高等特点,是乡村振兴与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不仅是饮用水水源地的潜在威胁,同时也是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0003]现有农村污水处理方案多样,如基于模块化填料的人工湿地系统、基于普通碎石填料的人工湿地系统、采用厌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分析认为,现有农村污水处理方案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初期建设,而且后续使用中需要提供持续的动力来维持运转,定期更换滤料,由此导致造价和使用成本较高,难以进行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运行维护难等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
[0006]集水沟,用于连接废水产生处,所述集水沟的横截面为梯形;
[0007]移动封盖,与所述集水沟连接;
[0008]处理单元,设有多个、且相邻所述处理单元之间连通,位于一端的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集水沟连接,对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处理单元,靠近所述废水产生处一侧的所述处理单元高于另一所述处理单元;
[0009]储水池,与位于另一端的所述处理单元连通,用于存储处理后的液体;
[0010]生物净水组件,与所述处理单元连接,用于净化流经所述处理单元的废水。
[0011]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0012]第一处理池,一端通过第一进水沟与所述集水沟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出水沟与相邻的所述处理单元或所述储水池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沟与所述第一处理池通过第一出水口连通;
[0013]第二处理池,一端通过第二进水沟与所述集水沟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出水沟与相邻的所述处理单元或所述储水池连通;
[0014]导水沟,一端与所述第一处理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处理池连通,所述导水沟与所述第一处理池的连接位置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
[0015]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导水沟与所述第一处理池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池与
所述导水沟之间的通断;
[0016]通断组件,同时与所述第一进水沟和所述第二进水沟连接、且与所述控制阀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集水沟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沟和所述第二进水沟之间的通断。
[0017]优选地,还包括遮盖组件,所述遮盖组件包括:
[0018]驱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池或所述第二处理池的一侧;
[0019]主动卷轴,与所述驱动器连接、且与所述驱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池或所述第二处理池的同一侧,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主动卷轴转动;
[0020]遮盖卷帘,一端与所述主动卷轴连接,所述遮盖卷帘覆盖于所述第一处理池或所述第二处理池上;
[0021]移动带,与所述遮盖卷帘的另一端连接、且与所述主动卷轴连接,所述主动卷轴驱动所述移动带转动;
[0022]从动卷轴,与所述移动带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池或所述第二处理池远离所述驱动器的一侧。
[0023]优选地,所述生物净水组件包括:
[0024]过滤网箱,与所述第一处理池或所述第二处理池连接,所述第一处理池和所述第二处理池内均设有与所述过滤网箱适配的安装槽,所述过滤网箱上设有容纳腔;
[0025]过滤球,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过滤废水;
[0026]植物过滤层,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浮于水面设置,用于过滤废水。
[0027]优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池靠近所述第一出水沟的一端设有第一排水机;所述第二处理池靠近所述第二出水沟的一端设有第二排水机。
[0028]优选地,所述驱动器与所述过滤网箱对齐设置,所述驱动器的两侧均设有所述主动卷轴,所述主动卷轴通过主动轴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处理池或所述第二处理池的一侧;所述从动卷轴通过从动轴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处理池或所述第二处理池的另一侧。
[0029]优选地,还包括曝气设备,所述曝气设备包括:
[0030]曝气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池或所述第二处理池的一侧;
[0031]曝气管,与所述过滤网箱连接、且与所述曝气机连通,所述曝气管上设有若干曝气孔、且伸入所述第一处理池或所述第二处理池内。
[0032]优选地,所述移动封盖和所述遮盖卷帘均由秸秆或植物包裹草木灰制成;或/和所述集水沟为综合生态坡,所述综合生态坡的材料包括灌草、石和砖。
[0033]优选地,所述主动卷轴上设有主动卷动轮,所述移动带上设有与所述主动卷动轮适配的转动齿。
[0034]优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池和所述第二处理池的池底均设有用于净水的水生植物层。
[0035]由上述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36]1.通过分级处理废水循环利用的方法实现了农村废水的循环利用,可系统解决农村废水排放无序,有效减少面源污染,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尤其适合居住分散、距离中心村和城镇较远的农村地区;
[0037]2.通过实时监测和调配农村废水处理及回用全过程,减少淡水补充,实现废水高
效利用能有效减少成本,同时该方法及装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施,采用乡土植物等进行建设,有效控制成本,利于广泛推广;
[0038]3.通过建设集水沟和处理池,构建微小河道湿地单元,沟、池中及周围生长着乡土植物及藻类,该方法的运行延长农村废水处理时间,加强营养物质循环,促进沟、池内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与利用,形成层次丰富的健康生物群落,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0039]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运行维护难等问题,为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技术支持,作用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工作原理的过程示意框图;
[004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004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的处理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沟(1),用于连接废水产生处,所述集水沟(1)的横截面为梯形;移动封盖,与所述集水沟(1)连接;处理单元(2),设有多个、且相邻所述处理单元(2)之间连通,位于一端的所述处理单元(2)与所述集水沟(1)连接,对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处理单元(2),靠近所述废水产生处一侧的所述处理单元(2)高于另一所述处理单元(2);储水池(3),与位于另一端的所述处理单元(2)连通,用于存储处理后的液体;生物净水组件(4),与所述处理单元(2)连接,用于净化流经所述处理单元(2)的废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2)包括:第一处理池(21),一端通过第一进水沟(26)与所述集水沟(1)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出水沟(27)与相邻的所述处理单元(2)或所述储水池(3)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沟(27)与所述第一处理池(21)通过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二处理池(22),一端通过第二进水沟(28)与所述集水沟(1)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出水沟(29)与相邻的所述处理单元(2)或所述储水池(3)连通;导水沟(23),一端与所述第一处理池(2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处理池(22)连通,所述导水沟(23)与所述第一处理池(21)的连接位置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控制阀(24),设置于所述导水沟(23)与所述第一处理池(21)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池(21)与所述导水沟(23)之间的通断;通断组件(25),同时与所述第一进水沟(26)和所述第二进水沟(28)连接、且与所述控制阀(24)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集水沟(1)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沟(26)和所述第二进水沟(28)之间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村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盖组件(5),所述遮盖组件(5)包括:驱动器(51),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池(21)或所述第二处理池(22)的一侧;主动卷轴(52),与所述驱动器(51)连接、且与所述驱动器(51)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池(21)或所述第二处理池(22)的同一侧,所述驱动器(51)驱动所述主动卷轴(52)转动;遮盖卷帘(53),一端与所述主动卷轴(52)连接,所述遮盖卷帘(53)覆盖于所述第一处理池(21)或所述第二处理池(22)上;移动带(54),与所述遮盖卷帘(53)的另一端连接、且与所述主动卷轴(52)连接,所述主动卷轴(52)驱动所述移动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军陈凤张建云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