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760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合器结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滚柱,第一转动件包括转轴,第二转动件设有连接孔,第二转动件通过连接孔套设在转轴上,转轴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转动件的内侧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与连接孔连通,滚柱位于第二限位槽内,并能够卡入第一限位槽内,第一限位槽的两侧侧壁倾斜设置,第二限位槽的两侧侧壁倾斜设置。当动力带动第二转动件时,第二限位槽将滚柱压入到第一限位槽内,通过滚柱作用带动第一转动件进行转动;当外力作用在第一转动件上,滚柱在第一限位槽侧壁的作用下,能够推到第二限位槽处。整个离合器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从而无需增加整体的厚度,使得整体占用空间较小。使得整体占用空间较小。使得整体占用空间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合器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开窗器或开门器等开合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合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自动开窗器或自动锁窗器等结构都是通过电机驱动实现的,通过电机带动齿轮组转动,实现自动开关窗或者自动开锁窗的功能;该类自动结构也可以采用手动开关窗,即可以完全由电机控制,也可以完全由手动控制。如果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出现断电,则不能继续开关窗,若此时采用手动开关窗或锁,由于齿轮中各齿均处于啮合状态,如果使用手动转动窗扇,则容易出现断齿的情况,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如申请号为202221995344.7公开的自动开窗器,通过设有换向机构,实现电动和手动的切换。但是该换向机构通过齿轮位置的调整实现,在切换过程中,存在齿轮卡死的风险,同时整个结构设计上较为复杂,且在原结构上增加换向机构,会增加整个产品的厚度(如说明书附图所示),使得整个产品体积增大,不利于整体在窗框或者窗扇上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一种离合器结构。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合器结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滚柱,第一转动件包括转轴,第二转动件设有连接孔,第二转动件通过连接孔套设在转轴上,转轴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转动件的内侧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与连接孔连通,滚柱位于第二限位槽内,并能够卡入第一限位槽内,第一限位槽的两侧侧壁倾斜设置,第二限位槽的两侧侧壁倾斜设置。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且两者的侧壁均倾斜设置,因此,当动力带动第二转动件转动时,第二限位槽的倾斜边将滚柱压入到第一限位槽内,使得第二转动件通过滚柱可以带动第一转动件进行转动,即当电机通过其他齿轮结构带动第二转动件转动时,通过第一转动件可以实现窗扇的自动开关;当第二转动件不转动,而第一转动件需要转动时,外力作用在第一转动件上,转轴转动时,滚柱在第一限位槽侧壁的作用下,能够推到第二限位槽处,随后第一转动件可以转动,实现窗扇/锁的手动开启和关闭。整个离合器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且无需在两个转动件的外部加装结构,结构紧凑,从而无需增加整体的厚度,使得整体占用空间较小,便于后续安装。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限位槽正对第二限位槽时,第一限位槽底部与第二限位槽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滚柱的外径。由此,当两个限位槽正对时,滚珠不会卡紧在第一限位槽内,便于自动和手动方式的切换。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槽的底部至开口处的宽度逐渐增大,第一限位槽的深度小于滚柱的外径,第二限位槽的底部至开口处的宽度逐渐增大。由此,方便滚柱在相应
限位槽的作用下移动。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槽的开口处设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倾斜设置,且倾斜度大于第二限位槽的侧壁的倾斜度。由此,通过设有过渡部,方便滚柱在第一限位槽的作用下,更好的导入到第二限位槽内。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种离合器结构还包括铁圈,滚柱为磁柱,转轴的一端贯穿连接孔后伸出,铁圈套设在转轴的一端,滚柱的一端吸紧在铁圈的端面上。由此,通过设有铁圈,可以保证滚柱的一端始终贴紧在铁圈的端面上,防止滚柱在不受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作用力时,发生移动,保证滚柱保持竖直状态。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滚柱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槽的上端面相平齐,第二限位槽的下端面处设有挡板,滚柱的另一端与挡板相抵接。由此,通过设有挡板,利于保证滚柱位于叠限位槽范围内。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挡板的下端面与第二转动件的下端面相平齐,挡板与第二转动件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方便挡板的加工成型。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离合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离合器结构中未安装铁圈时的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离合器结构中第一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离合器结构中第二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离合器结构处于第二转动件通过滚柱带动第一转动件转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离合器结构中滚柱与第一限位槽相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本技术的一种离合器结构处于第二转动件通过滚柱带动第一转动件向另一方向转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参照图1~图4。一种离合器结构,包括第一转动件1、第二转动件2和滚柱3,第一转动件1包括转轴11,第二转动件2设有连接孔21,第二转动件2通过连接孔21套设在转轴11上,转轴11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槽12,第二转动件2的内侧设有第二限位槽22,第二限位槽22与连接孔21连通,滚柱3位于第二限位槽22内,并能够卡入第一限位槽12内,第一限位槽12的两侧侧壁倾斜设置,第二限位槽22的两侧侧壁倾斜设置。其中,连通孔21的内径与转轴11的外径一致,第一限位槽12沿着转轴11的轴向方向开设,第一限位槽12的长度大于等于滚柱3的长度,便于整个滚柱3能够与第一限位槽12配合。
[002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离合器结构可以运用于自动开窗器、自动锁窗器或者需要自动和手动进行切换的结构上,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均可以为齿轮。第二转动件2与电机带动的相应齿轮组相配合,即可以通过电机带动第二转动件2转动,从而实现自动开关
窗/锁;第一转动件1外接窗扇或者锁扣等结构。
[0022]当第一限位槽12正对第二限位槽22时,第一限位槽12底部与第二限位槽22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滚柱3的外径。
[0023]第一限位槽12的底部至开口处的宽度逐渐增大,第一限位槽12的深度小于滚柱3的外径,第二限位槽22的底部至开口处的宽度逐渐增大。
[0024]如图1、图5和图7所示,当第二转动件2主动转动时,即处于自动状态时,第二限位槽22的其中一侧侧壁推动滚柱3移动,使得滚柱3能够压紧在第二限位槽22与转轴11的外壁之间,随着第二转动件2在该方向上的继续转动,第二限位槽22的侧壁压着滚柱3继续移动,当滚柱3移动至第一限位槽12处时,滚柱13在第一限位槽12与第二限位槽22的侧壁作用下被压紧,实现第二转动件2与第一转动件1的合,此时,第二转动件2通过滚柱13可以带动第一转动件1转动,通过第一转动件1的转动,可以实现窗扇的开启或者关闭,以及控制锁扣的开启或者锁紧。
[0025]如图1和图6所示,当第二转动件2在带动第一转动件1在转动过程中,第二转动件2的动力失去,即第二转动件2不转动,第一转动件1也停止转动。若第一转动件1需要继续转动,即窗扇需要进一步开启或者关闭,锁扣需要进一步锁紧或者打开,则外力作用在第一转动件1上。第一转动件1在另一动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动件(1)、第二转动件(2)和滚柱(3),所述第一转动件(1)包括转轴(11),所述第二转动件(2)设有连接孔(21),所述第二转动件(2)通过连接孔(21)套设在所述转轴(11)上,所述转轴(11)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槽(12),所述第二转动件(2)的内侧设有第二限位槽(22),所述第二限位槽(22)与连接孔(21)连通,所述滚柱(3)位于第二限位槽(22)内,并能够卡入第一限位槽(12)内,所述第一限位槽(12)的两侧侧壁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槽(22)的两侧侧壁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合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限位槽(12)正对第二限位槽(22)时,第一限位槽(12)底部与第二限位槽(22)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滚柱(3)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合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2)的底部至开口处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限位槽(12)的深度小于滚柱(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锦攀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裕兴门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