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控制阀单元以及阀时机变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9126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控制阀单元以及阀时机变更装置,可实现结构的简化、零件件数的削减、组装作业的简化,防止异物的侵入,将套筒保持于预定位置来确保功能上的可靠性。流体控制阀单元包括:流体控制阀,包含具有流入口及连通口且划定轴线的套筒、滑动自如地配置于套筒内的阀杆;筒状的通路构件,具有供套筒嵌合的内周面、通路、与套筒的一端部相向的环状承接部、与环状承接部邻接的开口部、及与套筒的另一端部邻接且比内周面更凹陷的环状槽部;过滤器构件,由套筒的一端部及通路构件的环状承接部夹持且包含沿轴线方向给予施压力的弹性部;以及扣环,为了承接由通路构件所收容的套筒的另一端部并且以能够脱离的方式承接阀杆而嵌入至环状槽部。入至环状槽部。入至环状槽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控制阀单元以及阀时机变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控制阀单元以及使用所述流体控制阀单元的内燃发动机的阀时机变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以往的流体控制阀单元,已知有包括下述部分的油压控制阀:阀体,具有以轴线为中心的插通孔;有底圆筒状的套筒,密接地插入至阀体内;阀杆阀体,滑动自如地配置于套筒内;阀弹簧,为了在轴线方向对阀杆阀体施压而配置于套筒内;止回阀,配置于阀体的顶端部(底壁)与套筒的一端部之间;固定构件,抵接于套筒的另一端部;以及弹性构件(形成O形环的密封构件),配置于止回阀的端部与阀体的底壁之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此油压控制阀中,止回阀包括:圆筒状的主体部、在主体部内沿轴线方向移动自如地配置的球阀体、向闭阀方向对球阀体施压的螺旋弹簧、以及对主体部敛缝固定的过滤器构件。
[0004]另外,套筒成为下述结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由配置于阀体的顶端部(底壁)与止回阀的主体部之间的给予弹性力的密封构件来保持,轴线方向的另一端部由压入至阀体的内壁面的环状固定构件来保持。
[0005]此处,保持套筒的另一端部的固定构件通过压入而固定于阀体的内壁面,因而通过由阀杆阀体的往返运动引起的冲击或经时变化等,而存在固定构件脱落的顾虑。而且,对套筒的一端部给予施压力的密封构件为经由止回阀的主体部来给予施压力的结构,而且,过滤器构件为敛缝固定于主体部的结构,因而构成零件多,结构复杂,而且组装作业烦杂。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

1246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阀单元以及使用所述流体控制阀单元的阀时机变更装置,所述流体控制阀单元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零件件数的削减、组装作业的简化,防止异物的侵入,将套筒保持于预定位置而能够确保功能上的可靠性。
[0011]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2]本专利技术的流体控制阀单元成为包含下述部分的结构:流体控制阀,包含具有流体的流入口及为了使流体通过而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且划定轴线的有底筒状的套筒、以及滑动自如地配置于套筒内来开闭连通口的阀杆;筒状的通路构件,具有供套筒嵌合的内周面、通到连通口的流体的通路、在轴线的方向上与套筒的一端部相向的环状承接部、与环状承接部邻接而形成且供流体流入的开口部、以及在轴线的方向上与套筒的另一端部邻接且比
内周面更凹陷的环状槽部;过滤器构件,由套筒的一端部及通路构件的环状承接部夹持且包含沿轴线的方向给予施压力的弹性部;以及扣环,为了承接由通路构件所收容的套筒的另一端部并且以能够脱离的方式承接阀杆,而嵌入至环状槽部。
[0013]所述流体控制阀单元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过滤器构件包含:在轴线的方向上与通路构件的环状承接部及套筒的一端部相向的环状部、设置于环状部的内侧的过滤器部、以及设置于环状部的所述弹性部。
[0014]所述流体控制阀单元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弹性部设置于轴线的方向上的环状部的两端面。
[0015]所述流体控制阀单元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弹性部设置于在轴线的方向上与通路构件的环状承接部相向的环状部的端面。
[0016]所述流体控制阀单元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套筒包含为了将通过过滤器构件的流体供给至流入口而形成于外壁的减薄通路,并且套筒的一端部及通路构件的环状承接部将过滤器构件定位且保持于面向减薄通路的区域。
[0017]所述套筒包含减薄通路的流体控制阀单元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弹性部设置于轴线的方向上的环状部的两端面。
[0018]所述套筒包含减薄通路的流体控制阀单元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弹性部设置于在轴线的方向上与通路构件的环状承接部相向的环状部的端面。
[0019]所述流体控制阀单元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流体控制阀包含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为了容许流体从流入口流入而配置于套筒的内侧。
[0020]所述流体控制阀单元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扣环具有能够将在形成于通路构件内的排出通路中流动的流体排出的排出口。
[0021]所述流体控制阀单元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扣环形成为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的平板状。
[0022]所述流体控制阀单元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套筒包含在轴线的方向位于隔着流入口的两侧的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来作为所述连通口,并且阀杆包含:杆,在套筒内往返运动;第一阀部,设于杆,开闭流入口与第一连通口之间的通路;第二阀部,设于杆,开闭流入口与第二连通口之间的通路;以及施压弹簧,向使第一阀部抵接于扣环的方向给予施压力。
[0023]所述流体控制阀单元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阀杆包含配置于第一阀部与第二阀部之间的压缩弹簧,第一阀部包含:第一固定部,具有能够堵塞第一连通口的第一盘及形成于第一盘的内侧的第一内部通路,并且固定于杆;第一可动部,具有开闭第一内部通路的第一盖部,并且沿着杆而可动地受到支撑,第二阀部包含:第二固定部,具有能够堵塞第二连通口的第二盘及形成于第二盘的内侧的第二内部通路,并且固定于杆;以及第二可动部,具有开闭第二内部通路的第二盖部,并且沿着杆而可动地受到支撑,并且压缩弹簧是以给予使第一盖部闭阀并且使第二盖部闭阀的施压力的方式配置。
[0024]本专利技术的阀时机变更装置为变更由凸轮主轴驱动的吸气阀或排气阀的开闭时机的阀时机变更装置,成为下述结构,即包括:外壳转子,与凸轮主轴在同轴上旋转;叶片转子,与外壳转子协作而划定超前角室及滞后角室,并且与凸轮主轴一体地旋转;以及所述流体控制阀单元,用于控制对超前角室及滞后角室的工作油的供给及排出,而成为套筒包含
流入口及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且阀杆包含第一阀部及第二阀部的结构,并且流体控制阀单元的流入口为供给工作油的供给端口,流体控制阀单元的第一连通口为与滞后角室连通的滞后角端口,流体控制阀单元的第二连通口为与超前角室连通的超前角端口。
[0025]所述阀时机变更装置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包含将叶片转子紧固于凸轮主轴的紧固螺栓,紧固螺栓为流体控制阀单元的通路构件。
[0026]所述阀时机变更装置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流体控制阀单元的流体控制阀为力矩驱动及油压驱动型的流体控制阀,通过凸轮主轴承受的变动力矩而使工作油在滞后角室与超前角室之间往返,并且能够将所供给的工作油的一部分排出。
[0027]所述阀时机变更装置中,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阀杆形成为:在定位于第一阀部开阀并且第二阀部闭阀的滞后角模式的状态下,当凸轮主轴承受反转的力矩时,第二阀部开阀而容许工作油从超前角端口向滞后角端口流动,并且,在定位于第一阀部闭阀并且第二阀部开阀的超前角模式的状态下,当凸轮主轴承受顺转的力矩时,第一阀部开阀而容许工作油从滞后角端口向超前角端口流动。
[0028]所述阀时机变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控制阀单元,包括:流体控制阀,包含:具有流体的流入口及为了使流体通过而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且划定轴线的有底筒状的套筒、滑动自如地配置于所述套筒内来开闭所述连通口的阀杆;筒状的通路构件,具有供所述套筒嵌合的内周面、通到所述连通口的流体的通路、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与所述套筒的一端部相向的环状承接部、与所述环状承接部邻接而形成且供流体流入的开口部、以及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部邻接且比所述内周面更凹陷的环状槽部;过滤器构件,由所述套筒的一端部及所述通路构件的环状承接部夹持且包含沿所述轴线的方向给予施压力的弹性部;以及扣环,为了承接由所述通路构件所收容的所述套筒的另一端部并且以能够脱离的方式承接所述阀杆,而嵌入至所述环状槽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构件包含: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与所述通路构件的环状承接部及所述套筒的一端部相向的环状部、设置于所述环状部的内侧的过滤器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环状部的所述弹性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设置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所述环状部的两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设置于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与所述通路构件的环状承接部相向的所述环状部的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含为了将通过所述过滤器构件的流体供给至所述流入口而形成于外壁的减薄通路,所述套筒的一端部及所述通路构件的环状承接部将所述过滤器构件定位且保持于面向所述减薄通路的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设置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所述环状部的两端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设置于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与所述通路构件的环状承接部相向的所述环状部的端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阀包含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为了容许流体从所述流入口流入而配置于所述套筒的内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具有能够将在形成于所述通路构件内的排出通路中流动的流体排出的排出口。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形成为在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的平板状。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包含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位于隔着所述流入口的两侧的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来作为所述连通口,所述阀杆包含:杆,在所述套筒内往返运动;第一阀部,设于所述杆,开闭所述流入口与所述第一连通口之间的通路;第二阀部,设于所述杆,开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野弘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