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以及基板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10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抑制粉尘等向在壳体内能够利用的端子部附着的电气设备以及基板单元。基板单元(100)具有由支架(101)的划分部(103)与冷却风的流路划分开的第三端子部(123)。划分部(103)包围第三端子部(123)的上方、前方、下方的三方。电气设备的壳体的电池组安装部(23)利用底壁部(24)、背壁部(25)以及内壁部(26)覆盖第三端子部(123)的未被划分部(103)包围的方向(后方)。包围的方向(后方)。包围的方向(后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设备以及基板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以及基板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具备埋入在端子支架中的多个设备侧端子的电气设备。设备侧端子具有在壳体内敞开的部分。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370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壳体内敞开的端子部有可能附着与冷却风一起进入到壳体内的粉尘等。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粉尘等向在壳体内能够利用的端子部附着的电气设备以及基板单元。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的某方式是一种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具备:
[0011]壳体,其设有冷却风通过的进气口以及排气口;
[0012]基板,其以被上述冷却风冷却的方式收纳在上述壳体的内部;以及
[0013]端子,其与上述基板连接,
[0014]在上述电气设备中,
[0015]上述端子具有面向上述壳体的外侧的第一端子部、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内侧的第二端子部以及第三端子部,
[0016]上述第三端子部从上述冷却风的流路划分开。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式是一种电气设备用的基板单元,
[0018]具有支架、由上述支架保持的基板、与上述基板连接的端子、以及覆盖上述基板的密封材料,
[0019]上述端子具有:
[0020]第一端子部,其由上述支架与上述基板隔开;
[0021]第二端子部,其与上述基板电连接,且与上述基板一起由上述密封材料覆盖;以及
[0022]第三端子部,其由上述支架与上述第一端子部以及第二端子部隔开,
[0023]上述支架具有包围上述第三端子部的周围的划分部。
[0024]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设备”也可以表现为“工作机”、“电动工具”等,像这样表现的方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也是有效的。
[0025]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抑制粉尘等向在壳体内能够利用的端子部附着的电气
设备以及基板单元。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基板单元100的前方立体图。
[0028]图2是基板单元100的后方立体图。
[0029]图3是基板单元100的后视图。
[0030]图4是基板单元100的主视图。
[0031]图5是基板单元100的支架101以及端子组120的前方立体图。
[0032]图6是从与图5相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端子组120的立体图。
[0033]图7是支架101以及端子组120的后方立体图。
[0034]图8是从与图7相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端子组120的立体图。
[0035]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1的立体图,且是省略了壳体20的右部的立体图。
[0036]图10是电气设备1的右视图,且是省略了壳体20的右部的侧视图。
[0037]图11是图1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38]符号说明
[0039]1—电气设备,6—马达收纳部,7—风扇,8—触发开关,9—余量显示部,10—余量显示按钮,20—壳体,21—马达收纳部,22—把手部,23—电池组安装部,24—底壁部,25—背壁部,26—内壁部,27—布线插通部,28—齿轮箱,31—前端工具,33—风窗(进气口),34—风窗(排气口),35—定子线圈,100—基板单元,101—支架,102—基板收纳部,103—划分部,105—基板,115—密封材料,116—连接器,117—冷却翅片,118—电容器,120—端子组,121—第一端子部,122—第二端子部,123—第三端子部,125、126—电力输入端子,127、128—信号端子,130、131—布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对各附图所示的同一或同等的构成要素、部件等标注同一符号,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实施方式不限定专利技术,是示例。在实施方式中记述的所有特征、组合不一定是专利技术的本质。
[0041]图1~图8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基板单元100。根据图1,将基板单元100的相互正交的前后、上下、左右方向进行定义。基板单元100是能够通用地装入到能够装卸地安装电池组的各种电气设备(工作机)的端子一体型的控制器单元。基板单元100具有支架101。支架101例如是树脂成形体。
[0042]支架101具有基板收纳部102。基板收纳部102是上方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的部分且形成基板收纳空间,收纳保持图10及图11所示的基板105。在基板收纳部102填充聚氨酯等密封材料115。图1及图2中,基板105被密封材料115覆盖而不可见。
[0043]基板105搭载能够进行无刷马达的驱动控制的未图示的微控制器、用于向无刷马达供给电力的未图示的逆变电路等。逆变电路包括例如三相桥接的六个半导体开关元件。
[0044]设于基板105的连接器116、电容器118在密封材料115的上方露出且向支架101的上方突出。用于冷却设于基板105的未图示的电路零件(例如半导体开关元件)的冷却翅片
117在密封材料115的上方露出且向支架101的上方突出。
[0045]支架101具有划分部103。划分部103位于基板收纳部102的后部的下方。划分部103是后方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的部分且形成端子收纳空间,将下述的第三端子部123收纳(划分)。划分部103包围第三端子部123的上方、前方、下方的三方。
[0046]基板单元100具有端子组120。端子组120与支架101一体成形(嵌入成形),以图6及图8所示的姿势由支架101保持。如图6及图8所示,端子组120具有分别为金属制的电力输入端子125、126以及信号端子127、128。
[0047]电力输入端子125、126的一方用于与电池组的正极端子连接,另一方用于与电池组的负极端子连接。信号端子127、128分别用于与电池组的信号端子连接。
[0048]电力输入端子125、126以及信号端子127、128分别具有第一端子部121以及第二端子部122。电力输入端子125、126分别还具有第三端子部123。
[0049]第一端子部121是在基板收纳部102的下方且在划分部103的前方露出到外部的部分,并且是用于与电池组的端子电连接的部分。在如在下文中说明那样将基板单元100组装到电气设备1的状态下,第一端子部121面向电气设备1的壳体20的外侧。第一端子部121由基板收纳部102的底壁部与基板收纳部102的内部隔开,即与基板105隔开。第一端子部121由划分部103的前壁部与划分部103的内部隔开,即与第三端子部123隔开。
[0050]第二端子部122是在基板收纳部102内向上方突出的部分,贯通基板105并与基板105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设备,具备:壳体,其设有冷却风通过的进气口以及排气口;基板,其以被上述冷却风冷却的方式收纳在上述壳体的内部;以及端子,其与上述基板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具有面向上述壳体的外侧的第一端子部、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内侧的第二端子部以及第三端子部,上述第三端子部从上述冷却风的流路划分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持上述基板的支架,上述支架具有将上述第三端子部划分的划分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划分部包围上述第三端子部的至少三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覆盖上述第三端子部的未被上述划分部包围的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覆盖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与上述第三端子部电连接的布线,在上述划分部或上述覆盖部设有上述布线通过的布线插通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布线插通部的内周部与上述布线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与上述第三端子部电连接的熔丝。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与上述第三端子部连接的电池余量显示部。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江德至寺西卓也吴艳民
申请(专利权)人: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