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灌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06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一个阀腔伸进一条出水管,并固定在阀腔边框,出水管的外端连接到阀腔的外部,内端插入出水口,囊式液闸门是由上下两软胶片周边相连密封并固定在下基板上,其中间是可分离鼓起的,上片开有闸门孔,检压舱下部基板开有导液口和出水口,下基板外部和阀腔内部之间是有一缝隙让水流动,囊式液闸门是被检压舱封闭着,检压舱上部开有对流孔和控制口,控制口连接的控制水泵如果把检压舱的水抽出,检压舱内压低于阀腔,囊式液闸门收缩,排灌阀打开,而控制泵关闭,检压舱内压高于出水口,排灌阀关闭。阀关闭。阀关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灌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灌阀,这种阀门在没有提供电源时,在进水口的水位高于出水口的情况下,排灌阀关闭,供电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阀门打开,主要应用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两者的水位差不超过10米的使用场景,例如鱼缸、鱼池的循环设备以及鱼塘或城市水道等的排灌功能。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手动液流阀和电控液流阀,其工作原理基本上都是由阀芯的水平移动或旋转来堵塞和疏通水道,从而达到排灌阀的打开或关闭,这样的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缺点,就是水中的颗粒硬物会导致整个阀门的不能闭合,因此上述设计的液流阀门基本只能在清水中使用,或者必须加上一个前置过滤功能。
[0003]在水产养殖或城市排灌等过程,水必然地就会含有大量的颗粒杂质,就是所谓的浑水,现有技术控制浑水的解决方案还是古旧的槽插式重型挡板作为阻挡水流的闸门,而这种闸门的控制只能是上下提拉,漏水严重,难以在管道输送中使用,打开和关闭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一技术难题直接导致了在污水处理中,阀门的应用极为稀少。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案,就是通过软囊的膨胀或收缩来实现排灌阀门打开或关闭,不管水中含多少的颗粒状物体,软囊都不会被完全卡住而不能闭合,软囊在水位差所产生的内压促使下,会自动改变形态来包裹水中颗粒状物体,形成一个可以随杂物形态改变的闸门来堵住液流,虽然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产生轻微的漏水,但在水产养殖业或海绵城市排灌工程中,其漏水的量和所控水容积比是完全可以忽略的,有了这种能在污水中使用的阀门,便可以在管道输送的系统中运用,在污水处理和循环水养殖等轻松地实现泵阀联动控制,特别是在循环水方面,过往无法实现的多点底排取水,现在变得极为容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首先在一个阀腔伸进一条出水管,并固定在阀腔边框,出水管的外端连接到阀腔的外部,出水管的内端插入出水口,检压舱下部基板开有导液口和出水口的,囊式液闸门是由上下两片周边相连密封而中间可分离鼓起的软胶片组成,囊式液闸门的上片开有闸门孔,囊式液闸门下片覆盖在检压舱下部基板上,基板周边和囊式液闸门的周边是严密固定的,基板往外的面和阀腔内壁之间是有一缝隙的间距,可以让水流动,而整个囊式液闸门是被检压舱封闭着,检压舱上部开有对流孔和控制口,控制口连接着控制水泵的入口,控制水泵的出口在阀腔内,排灌阀的阀腔另一端开有进水口,当水从进水口流入阀腔,控制水泵没有打开,水通过对流孔灌入检压舱内,这时囊式液闸门受到的力是检压舱内压高于出水口对应的位置,而导液口所对应的囊式液闸门位置,由于阀腔内压和检压舱内压相等,因此这部分内外受力一致,于是水从阀腔内通过对流孔进入检压舱,再通过闸门孔灌入囊式液闸门中间的空腔,囊式液闸门覆盖着的出水口从检压舱内往外推出并鼓起,被压贴在出水口上,这样把出水口堵住,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水被阻断,此时排灌阀处于关闭状态。
[0006]当阀腔的水受到进水口的抽排或者水从出水口加力灌进入阀腔,这时无论控制泵是否打开,囊式液闸门都会离开出水口,水会从出水口进,再通过导液口进入阀腔,最后在进水口流出,这时排灌阀处于一种的反向打开状态。
[0007]当水通过进水口方向灌入阀腔,而控制水泵打开,水被控制水泵从检压舱内通过控制口抽排出来,而从对流孔进入检压舱的水没有控制水泵的抽排快,这样检压舱的水给抽走的多于补充的,检压舱压力低于阀腔的压力,这时导液口对应的囊式液闸门两端受到的力发生变化,在阀腔内的一面是受到阀腔内的压强,由于比检压舱内部的压强大,压强乘以受力面积等于总力,当这个总力大于检压舱内部对出水口产生的压力时候,囊式液闸门上层的闸门孔把囊式液闸门内的水排出,囊式液闸门被推离出水口,这时水就会从进水口进入阀腔,然后通过导液口再经过出水口流出阀腔,这时排灌阀处于正向打开状态。
[0008]囊式液闸门是由两片周边相连且密封,中间可分离鼓起的软胶片组成的,并且和检压舱下基板周边严密固定,整个囊式液闸门是被检压舱包裹着,当检压舱压力高于出水口时囊式液闸门的鼓起并压贴在出水口上,堵住出水口而关闭排灌阀,当检压舱压力低于阀腔内压力时,囊式液闸门收缩向上弯曲,离开出水口而打开排灌阀。
[0009]囊式液闸门不是单覆盖着出水口的,而是覆盖住整个出水口和导液口。
[0010]以囊式液闸门周边为界把检压舱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有出水口和导液口这一面的水不能通过囊式液闸门而流进检压舱上方,而有对流孔和控制口一面的检压舱水也不能流向下方,只能通过闸门孔灌入囊式液闸门两片的中间,通不过下片,由于水压的作用可以使囊式液闸门产生不同的形变。
[0011]当控制水泵打开,抽排检压舱上部水的时候,从对流孔同时进入检压舱的水要慢于从控制水泵抽出的水,这样检压舱内就形成负压,而囊式液闸门受导液口传来排灌阀内压力的挤压,水从闸门孔排出到检压舱上部,这时囊式液闸门收缩离开出水口。
[0012]囊式液闸门是用两片软胶片组成的,在有对流孔和控制口的检压舱那一面,囊式液闸门胶片上开有闸门孔,闸门孔可以向囊式液闸门内部空间灌入或排出水,这样可以延缓排灌阀的打开和关闭的速度,提高排灌阀的稳定性及有效消除水锤现象。
[0013]检压舱下基板开有导液口和出水口的,内部被囊式液闸门覆盖着,而基板的外部与阀腔内壁之间有一定的缝隙,阀腔内部的水是可以在这里流动。
[0014]进水口和检压舱的对流孔并没有紧密对接,灌入的水部分流入检压舱内部,其余的都流入阀腔内,是否能通过导液口流到出水口是由囊式液闸门的形态来解决的。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巧妙地利用了囊式液闸门这个软胶片形变的特性,能把导液口所联通的阀腔内压力和检压舱及出水口的压力进行比对和交换,使阀门处于关闭和打开的两种状态,囊式液闸门采用空心设计,这样注水和排空是跟随检压舱内压的变化,主要作用是使得阀门的关闭和打开变得缓慢而不是瞬间动作,这有效地消除了排灌阀瞬间打开或关闭时所产生的水锤现象,确保了排灌阀的稳定和对管道系统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排灌阀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关闭状态。
[0018]图2是排灌阀在出水口压力大于进水口压力的情况下呈现反向打开状态。
[0019]图3是排灌阀在控制水泵的打开作用下进水口和出水口呈现正向打开的状态。
[0020]图1、图2、图3中的名称:1.阀腔,2.水,3.囊式液闸门,4. 导液口,5.出水管,6.出水口,7.进水口,8.检压舱,9.对流孔,10.控制水泵,11.控制口,12.泵出口,13.闸门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图1中,出水管(5)插入并固定在阀腔(1)中,出水管(5)的一端露在阀腔(1)的外部,另一端连接着检压舱(8)下基板的出水口(5),囊式液闸门(3)由两片软胶片组成,下面完全覆盖着开有导液口(4)和出水口(6)的检压舱(8)下基板,周边密封之后牢靠地粘连在检压舱(8)下基板上,整个囊式液闸门(3)被检压舱(8)完全覆盖,检压舱(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排灌阀是在一个阀腔中伸进一条出水管,并固定在阀腔边框,出水管的外端连接到阀腔的外部,出水管的内端插入出水口,检压舱下部基板开有导液口和出水口的,囊式液闸门是由上下两片周边相连密封而中间可分离鼓起的软胶片组成,囊式液闸门的上片开有闸门孔,囊式液闸门下片覆盖在检压舱下部基板上,下部基板周边和囊式液闸门的周边是严密固定,下部基板的外部和阀腔内壁之间有一缝隙的间距,让水流动,而整个囊式液闸门是被检压舱封闭着,检压舱上部开有对流孔和控制口,控制口连接着控制水泵的入口,泵出口在阀腔内,排灌阀的阀腔上部开有进水口,当进水口水位高于出水口,控制水泵没有打开,水通过进水口再进入对流孔灌入检压舱,在检压舱内水又向闸门孔灌入囊式液闸门中间,囊式液闸门鼓起,把出水口堵住,排灌阀处于关闭,其特征是:囊式液闸门下片分别通过导液口检测到阀腔内部压力和出水口检查到出水管的压力,上片检测检压舱的压力,软胶片是可以互相传递压力的,根据这些压力差的作用,囊式液闸门鼓起或收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灌阀,其特征是:囊式液闸门是两片周边相连密封而中间可分离鼓起的软胶片,并且和检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