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循环养殖池,包括一级养殖池、二级养殖池、过滤池和循环装置,一级养殖池通过循环装置与二级养殖池以及过滤池相连通,所述循环装置包括泵体和排灌阀,所述泵体和排灌阀均通过控制器控制启动和关闭,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包括浮球、固定杆、触发开关和触发块,所述触发开关包括上触发开关和下触发开关,所述泵体一直持续工作,二级养殖池持续向过滤池注水,过滤池底部设有过滤排水口持续向一级养殖池排水,排灌阀的排水速度大于泵体抽水速度。水速度大于泵体抽水速度。水速度大于泵体抽水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循环养殖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级循环养殖池,尤其是带增氧降温功能的多层级养殖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养殖池大多采用在养殖池里加增氧机持续加氧气的方式来保证养殖池内的含氧量,但这种单纯的使用增氧机的方式,无法对养殖池内水体进行降温和净化,由于水体内的含氧量与水体的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水体温度的升高,水体内的含氧量会快速下降,尤其是在超过28度以上时通常需要在水体内加入冰块降温,而对于户外大型养殖池来说使用冰块降温的成本极大,其效果也持续不了多少时间,并且这种增氧方式会生成鱼群集中在增氧口附近造成拥挤,同时在水产养殖中会产生鱼类的粪便粘液等浑浊物,容易淤泥沉积造成细菌滋生、水体浑浊,通常需要经常性的人工清淤,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级循环养殖池,具有增氧均匀、成本低、增氧降温功能好的优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级循环养殖池,包括一级养殖池、二级养殖池、过滤池和循环装置,所述一级养殖池设在二级养殖池上方,所述过滤池设置在一级养殖池上方,一级养殖池通过循环装置与二级养殖池以及过滤池相连通,所述循环装置包括泵体和排灌阀,所述泵体安装在二级养殖池并向过滤池注水,所述排灌阀安装在一级养殖池底部的阀安装口,所述泵体和排灌阀均通过控制器控制启动和关闭,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安装在一级养殖池内监测一级养殖池的高低水位,所述水位传感器包括浮球、固定杆、触发开关和触发块,所述浮球固定在固定杆下端,并随着一级养殖池水位高低变化而带动固定杆一起上下移动,所述触发块固定在固定杆中部,并随固定杆一起上下移动,所述触发开关包括上触发开关和下触发开关,在触发块随浮球和固定杆一起移动到一级养殖池设定的最高水位时,所述上触发开关被触发块触发,此时控制器控制排灌阀打开工作,一级养殖池向二级养殖池排水,在触发块随浮球和固定杆一起移动到一级养殖池设定的最低水位时,所述下触发开关被触发块触发,此时控制器控制排灌阀关闭工作,所述泵体一直持续工作,二级养殖池持续向过滤池注水,过滤池底部设有过滤排水口持续向一级养殖池排水,排灌阀的排水速度大于泵体抽水速度。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益效果是:在一级养殖池下方设置二级养殖池,在一级养殖池上方设置过滤池,并通过循环装置对一级养殖池内、二级养殖池内的水体通过过滤池净化循环使用,在排灌阀和泵体的共同作用下,水体在一级养殖池内、二级养殖池和过滤池之间来回循环,持续流动充分与空气接触,能够达到降温和增氧的双重作用,并且这种增氧方式较为均匀,尤其是一级养殖池底部的排灌阀在突然打开排水时,由于一级养殖池在二级养殖池上方,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体会向下排入二级养殖池,并会在一级养殖池内形成湍流,从而使得一级养殖池上方空气大量吸入到湍流内与水体充分接触并溶入水体内,并且湍流造成
的快流速也能加速水体温度的降温速度,达到更好的增氧降温效果,而通过一级养殖池内水位传感的作用,在浮球带动固定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实现触发块与触发开关的作用,再将信号反馈到控制器,再通过控制器控制排灌阀的开启和关闭,最终实现一级养殖池向二级养殖池内排水和二级养殖池向过滤池内抽水以及过滤池向一级养殖池内排水的循环过程,具体的,当一级养殖池内水位达到设定的最低位时,水位传感器触发下触发开关,下触发开关被触发则通过控制器关闭排灌阀,而泵体则是一直持续工作将二级养殖池内的水抽到过滤池,再由过滤池过滤后通过过滤排水口注入一级养殖池,直至一级养殖池内水位上升到设定的最高水位,从而触发上触发开关,上触发开关被触发则通过控制器打开排灌阀,由于排灌阀的排水速度大于泵体的抽水速度,使得一级养殖池内的水位持续下降,直至再次下降到设定的最低水位,完成一个循环,如此反复循环的过程中,只需要保证一级养殖池内下降的最大水位的排水量在二级养殖池内不溢出即可,采用浮球和固定杆以及触发块和触发开关的这种机械结构传感器,相比较其它的电子传感器可以更适用于水产养殖这种相对较为浑浊水体的环境里,使用寿命更长,更不容易失效,并且这种循环养殖池可以设置更多级高低分布的养殖池,只需要将最低一级的养殖池内的水体通过泵体抽到最高位置的过滤池即可实现。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池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将过滤排水口和泵体的注水口隔开,一级养殖池和二级养殖池内带浑浊物的污水通过泵体抽到过滤池内,再通过过滤网过滤后经过滤排水口注入到一级养殖池进行循环,可以有效地在泵体将水重新向上抽到过滤池时,将污水有效地过滤净化,将浑浊物过滤在过滤网上,只需要定期更换清洗过滤网即可。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触发开关上方还设有上报警开关,所述下触发开关下方还设有下报警开关,所述上报警开关和下报警开关均固定在固定杆上,当触发块移动到上报警开关和下报警开关位置时触发上报警开关和下报警开关,设置上报警开关和下报警开关可以在控制器失效或者水位传感器失效时,避免一级养殖池内的水排出过多造成二级养殖池内水过多而溢出,而一级养殖池内水过少造成一级养殖池内鱼群死亡,还可以避免二级养殖池内水被抽干造成二级养殖池内鱼群死亡,同时一级养殖池内水不排到二级养殖池内进行增氧和进入到过滤池内进行清洁净化。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排灌阀包括上阀盖和下阀体,所述上阀盖包括一个弹性橡胶片、上凹腔和盖体,所述下阀体包括排水口进水口、连接环和安装环,所述盖体下端与连接环相连接,所述弹性橡胶片固定在盖体和连接环之间,弹性橡胶片与进水口间歇密封配合,所述上凹腔位于弹性橡胶片和盖体上壁之间,盖体上设有抽水口和渗水小孔,所述抽水口一端连接有水泵,抽水口另一端连通上凹腔,所述渗水小孔一端连通上凹腔,渗水小孔另一端连通上阀盖外界,渗水小孔的孔径远小于抽水口的口径,所述连接环位于安装环上方,连接环上设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位于进水口外侧周边,进水槽上端与弹性橡胶片连接,进水槽上端与下阀体外界连通,将整个排灌阀安装在一级养殖池底部,使下阀体的排水口伸出一级养殖池底部外侧,并以安装环安装在一级养殖池底部内侧固定,使排水口略高于一级养殖池底部,当打开排灌阀时,水泵开始工作,将在上凹腔内的水通过抽水口抽出,由于渗水小孔的孔径远小于抽水口的口径,此时上凹腔的空间收缩,而形成这个上凹腔的盖体上壁不可形变,因此只能是弹性橡胶片向上移动收缩上凹腔的空间,而原本用于与下阀体的进水口
密封配合的弹性橡胶片就脱离了与进水口的密封配合,并且这种开启方式是整个进水口一下子全部打开的,其舜时排水效果尤其明显,因此原本沉积在一级养殖池底部的淤泥被向上带起,并通过进水槽进入进水口,最终由排水口排出养殖池外,上阀盖的盖体和弹性橡胶片之间设置上凹腔,可以用于阀体开启时弹性橡胶片向上凹陷时的活动空间;而需要关闭排灌阀时,一级养殖池内的水由上阀体的盖体上的渗水孔进入上凹腔内,此时没有水泵对抽水口进行抽水,因此最终上凹腔内注满水,并将弹性橡胶片向下压至下阀体的进水口处再次与进水口密封配合,停止排灌阀的排水工作,这种排灌阀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循环养殖池,包括一级养殖池(1)、二级养殖池(10)、过滤池(2)和循环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养殖池(1)设在二级养殖池(10)上方,所述过滤池(2)设置在一级养殖池(1)上方,一级养殖池(1)通过循环装置(3)与二级养殖池(10)以及过滤池(2)相连通,所述循环装置(3)包括泵体(4)和排灌阀(5),所述泵体(4)安装在二级养殖池(10)并向过滤池(2)注水,所述排灌阀(5)安装在一级养殖池(1)底部的阀安装口(6),所述泵体(4)和排灌阀(5)均通过控制器(7)控制启动和关闭,所述控制器(7)连接有水位传感器(8),所述水位传感器(8)安装在一级养殖池(1)内监测一级养殖池(1)的高低水位,所述水位传感器(8)包括浮球(81)、固定杆(82)、触发开关(83)和触发块(84),所述浮球(81)固定在固定杆(82)下端,并随着一级养殖池(1)水位高低变化而带动固定杆(82)一起上下移动,所述触发块(84)固定在固定杆(82)中部,并随固定杆(82)一起上下移动,所述触发开关(83)包括上触发开关(831)和下触发开关(832),在触发块(84)随浮球(81)和固定杆(82)一起移动到一级养殖池(1)设定的最高水位时,所述上触发开关(831)被触发块(84)触发,此时控制器(7)控制排灌阀(5)打开工作,一级养殖池(1)向二级养殖池(10)排水,在触发块(84)随浮球(81)和固定杆(82)一起移动到一级养殖池(1)设定的最低水位时,所述下触发开关(832)被触发块(84)触发,此时控制器(7)控制排灌阀(5)关闭工作,所述泵体(4)一直持续工作,二级养殖池(10)持续向过滤池(2)注水,过滤池(2)底部设有过滤排水口(21)持续向一级养殖池(1)排水,排灌阀(5)的排水速度大于泵体(4)抽水速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克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