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套管对接与固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9025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地质勘探套管对接与固管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下入钻杆,岩芯管、丝锥至套管上部位置,探明套管的丝扣是否完好,在无异常的情况下,进行后续工作;步骤二:将预制好的封堵器在钻杆底部进行固定,其中封堵器上、下呈锥度,通过钻杆下入孔内套管上部,即b处,并旋转加压,使封堵器有效封堵至套管e的上部为止;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对接与固管方法,能够极大降低新旧套管对接的施工难度,并且对接处在灌注泥浆时也能够保证不会出现渗漏的问题,并且采用的封堵器整体上下细中间粗,有利于钻杆将封堵装置,准确的送至下方套管口,与下方套管口进行精准对接,完善了现有对套管对接与固管方式中的不足。有对套管对接与固管方式中的不足。有对套管对接与固管方式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质勘探套管对接与固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质勘探
,具体涉及地质勘探套管对接与固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往地质勘探中,由于套管在下放过程中发生脱扣掉落孔内、套管未能成功下放至目的层位、套管壁含有透水孔、水泥固管不合格等事故比比皆是,事故一旦发生,一是影响钻孔施工质量,二是影响矿井开采安全。
[0003]而在对套管的对接安装中,操作繁琐,难度较大,极容易出现对接失败而影响固管质量或钻孔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同时在新旧套管的对接中,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故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具有可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地质勘探套管对接与固管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在对新旧套管对接固管中,存在施工难度大,钻孔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地质勘探套管对接与固管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一:下入钻杆,岩芯管、丝锥至套管上部位置,探明套管的丝扣是否完好,在无异常的情况下,进行后续工作;
[0007]步骤二:将预制好的封堵器在钻杆底部进行固定,其中封堵器上、下呈锥度,通过钻杆下入孔内套管上部,即b处,并旋转加压,使封堵器有效封堵至套管e的上部为止,防止后续岩粉或水泥浆通过b处缝隙流入套管e内;
[0008]步骤三:采用无芯钻头进行扩孔,扩孔钻头直径要大于q的直径1~2级,扩孔深度达到封堵器h处上部1m位置时,停止扩孔;
[0009]步骤四:采用规格和扩孔钻头一致的取芯钻头取芯钻进至套管b处以下3~5m;
[0010]步骤五:上钻后,下入预制好的套管,该套管含喇叭口和悬溜眼,下至b处以下3~5m;
[0011]步骤六:将调制好的水泥浆,采用泥浆泵,将浆液从套管内压入孔内,浆液通过套管内

封堵器外侧

两套管间隙处

喇叭口

悬溜眼

套管外侧

孔口,当孔口返浆后停止注浆;
[0012]步骤七:在孔内注入清水,注入清水的量根据套管内体积计算,优选套管内体积*0.8倍为宜,孔内水泥浆浆面高度必须高于封堵器顶部深度以上5~8m,采用螺帽密封孔口管,防止孔内水内外流动;
[0013]步骤八:水泥凝固48小时后,打开螺帽,在孔内下入扩孔钻头,投孔至封堵器上方,检查套管固管质量是否合格;
[0014]步骤九:确认固管合格后,采用钻头投开封堵器,自此,原套管和新下套管构成了新的钻孔结构,保证了钻孔的长效利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的封堵器的最大直径i大于孔内套管e的直径r。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五中,下套管的方式为:
[0017]S1、先下入带有焊接喇叭口的套管,喇叭口位于底部;
[0018]S2、下入第二根套管,两根套管采用丝扣连接,丝扣处涂抹好黄油,并缠好麻绳,目的是确保套管丝扣连接处密封完好;
[0019]S3、依次下入套管,直至喇叭口底部位于b处以下3~5m。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六中的注浆方法如下:
[0021]S1、将处于上部的套管与注浆管连接好,通过注浆泵注入孔内,前期压力不要过大,满足浆液正常流动即可,待浆液流动至封堵器顶部h处以上5~10m范围时开始增加注浆压力,因两种套管间隙处面积较少,浆液自有压力不能满足浆液顺利通过,有可能造成浆液在封堵器附近固结凝固,造成不能达到固定套管;
[0022]S2、增加压力时,浆液通过两根套管之间缝隙进入喇叭口,进入喇叭口的浆液通过悬溜眼,流至套管外部,达到固管的目的。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七中的注入清水的方法如下:
[0024]S1、通过泥浆泵加压,将清水注入孔内,因清水比重小于水泥浆,所以,管内的清水会在管内水泥浆上部;
[0025]S2、注入的清水量要根据套管内体积计算,确保套管内水泥面在封堵器h处以上5~8m,若注入清水量较大,管内水泥浆面流入套管缝隙或喇叭口时会造成管外进入清水,导致固管失败;注入水泥量是封堵套管的关键,宁可少注,不可多注,因为,注入量过大会导致固管质量不合格,而此时再重新注浆或者处理套管时,处理难度极大,特别是套管所下深度达到300m以下时。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八中的钻头直径小于O。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九中的钻头直径小于r。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管为地质无缝钢管,内径尺寸包括φ73mm、φ89mm、φ108mm、φ127mm、φ146mm、φ168mm、φ195mm。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六中,具体对接后固定上方套管为:计算出封堵器以上位置孔内体积[孔内体积=(π*孔半径2*孔深)

套管自身的体积)*1.1],在地面将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清水按照1:0.6比例进行调配水泥浆,采用注浆泵将计算好的水泥浆量通过孔内注入钻孔,待水泥浆从套管外返出地表后,停止注浆。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对接与固管方法,能够极大降低新旧套管对接的施工难度,同时整个施工周期短,进度也得到提升,并且对接处在灌注泥浆时也能够保证不会出现渗漏的问题,并且采用的封堵器整体上下细中间粗,有利于钻杆将封堵装置,准确的送至下方套管口,与下方套管口进行精准对接,完善了现有对套管对接与固管方式中的不足。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孔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封堵器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喇叭口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悬溜眼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浆液流动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注浆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最终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
[0040]a:后续对接套管;
[0041]b:原套管顶部;
[0042]c:后续对接套管与喇叭口的焊接处;
[0043]d:喇叭口的开口处;
[0044]e:原孔内套管;
[0045]f:原始地层;
[0046]g:现套管固管浆液;
[0047]h:封堵器顶部;
[0048]i:封堵器上部圆形与锥形变径处;
[0049]j:封堵器下部圆形与锥形变径处;
[0050]k:封堵器底部;
[0051]l:原套管封堵浆液;
[0052]m:圆形悬溜眼;
[0053]n:封堵器直径;
[0054]o:现套管直径;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质勘探套管对接与固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下入钻杆,岩芯管、丝锥至套管上部位置,探明套管的丝扣是否完好,在无异常的情况下,进行后续工作;步骤二:将预制好的封堵器在钻杆底部进行固定,其中封堵器上、下呈锥度,通过钻杆下入孔内套管上部,即b处,并旋转加压,使封堵器有效封堵至套管e的上部为止,防止后续岩粉或水泥浆通过b处缝隙流入套管e内;步骤三:采用无芯钻头进行扩孔,扩孔钻头直径要大于q的直径1~2级,扩孔深度达到封堵器h处上部1m位置时,停止扩孔;步骤四:采用规格和扩孔钻头一致的取芯钻头取芯钻进至套管b处以下3~5m;步骤五:上钻后,下入预制好的套管,该套管含喇叭口和悬溜眼,下至b处以下3~5m;步骤六:将调制好的水泥浆,采用泥浆泵,将浆液从套管内压入孔内,浆液通过套管内

封堵器外侧

两套管间隙处

喇叭口

悬溜眼

套管外侧

孔口,当孔口返浆后停止注浆;步骤七:在孔内注入清水,注入清水的量根据套管内体积计算,孔内水泥浆浆面高度必须高于封堵器顶部深度以上5~8m,采用螺帽密封孔口管,防止孔内水内外流动;步骤八:水泥凝固48小时后,打开螺帽,在孔内下入扩孔钻头,投孔至封堵器上方,检查套管固管质量是否合格;步骤九:确认固管合格后,采用钻头投开封堵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勘探套管对接与固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封堵器的最大直径i大于孔内套管e的直径r。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勘探套管对接与固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五中,下套管的方式为:S1、先下入带有焊接喇叭口的套管,喇叭口位于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优阔高善峰王学斌张思深张燕蒋文利王建华李昌同
申请(专利权)人:兖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地矿建设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